骨關節炎怎麼不手術,我是這麼治療的!!!

健康是最大的本錢,身體都顧不好了,哪有力氣賺錢?大家好,我是Ant小編!讓我們看看今天要討論我們身體哪些要需要注意的地方吧!一起來看下去!
骨關節炎是一種以關節軟骨的變性、破壞及骨質增生為特徵的慢性關節病。多發生於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以肥胖者居多,主要累及負重關節,如頸、腰、膝及跟骨關節。臨床以關節疼痛、腫脹、活動受限為主要表現,查體可見骨摩擦音,拍片可見關節邊緣呈脣樣改變或骨刺形成。
西醫對於本病的往往給予補鈣、關節腔注射玻璃酸鈉和手術等治療,但是這些方法只能緩解臨時症狀,最終難免導致滑膜破壞,關節腔變窄,甚者可以導致關節畸形,喪失生活勞動能力。因此通過中醫對本病進行研究和治療勢在必行。通過多年的臨床研究總結,並結合導師宋紹亮教授的經驗,形成了一套治療本病的有效方法,並值得推廣運用,下面簡單的對個人治療骨關節炎的認識敘述如下,並佐以案例證實。
傳統中醫將骨關節炎歸屬於“痺證”“骨痺”“腰腿疼”範疇,認為是由於感受風寒濕邪所導致,如《黃帝內經》提出:“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痺”。但是通過臨床觀察發現骨關節炎並不是由於感受風寒濕而發病,而是由於病人年高體衰,肝腎虧損,腎精不足,筋骨失養,骨骼缺乏精微物質濡養而發生退行性改變,導致骨質疏鬆及骨刺形成,骨刺阻滯經絡血脈循行形成氣血瘀滯不通,不通則痛。因此本病以肝腎虧損,腎精不足為本,氣血瘀滯不通為標,治療當以補益肝腎、強筋益骨為主,佐用行氣活血通絡之藥,這樣就可以做到標本兼治,從而收到很好的療效。如下面郭姓案例。
郭某,男,58歲,2014年11月前來就診。 雙關節疼痛三年餘,三年前因左膝關節疼痛腫脹去濟南某醫院就診,經檢查診為骨關節炎,關節腔積液。給予關節腔抽液,注射玻璃酸鈉,口服鈣片及仙靈骨葆等治療,當時通過治療病情得到緩解,後經常反複疼痛腫脹,並逐漸加重。
近期又去醫院檢查,通過拍片發現滑膜破壞,關節腔變窄,建議手術治療,患者因懼怕手術,通過朋友介紹前來趙樹堂中醫館尋求中醫治療。來診時雙膝關節均疼痛腫脹,以左側明顯,下蹲後不能起立,行走亦明顯受限,體乏無力,查體見骨摩擦音陽性,浮髕實驗陽性,舌紅苔白厚,脈緩,診斷為肝腎虧虛,筋骨失養,氣血痺阻不通,血不利而病水,給予黃芪、當歸、白芍、甘草、川芎、川牛膝、蜂房、獨活、防己等藥物治療。
前後共治療一月餘,雙膝關節疼痛腫脹消失,現已過去兩年多,病情未再出現反複,患者特別開心,並介紹很多人前來治療。
不明智、不健康、不正直地生活是不可能活得愉快的;同樣,活得不愉快也就不可能活得明智、健康和正直。 看完之後,大家心裡是不是有些想法呢?歡迎大家把自己的想法留在下分享文章喔!那麼我們下次見!我是Ant小編!請追蹤健康良心事業 - 只分享好文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