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M_AfterTag}
生活

焦慮更接近內核的事,完美主義的解讀

 

我是個完美主義者,從驕傲,到困惑,到近乎崩解的顫抖。

 

我理解到所謂苛求完美,並不是受表面的焦慮刺激所致,

更深的是一種從感性上體會到自身確實存在瑕疵的羞恥。

如同一塊被滴上墨汁的地毯,反複擦拭卻將汙跡越擴越大,

於是被憤然丟棄到沒臉見人的角落,

完美主義者便是這樣對待自己的不完美。

 

 

 

所謂完美主義者

 

自稱為完美主義者,似乎是一件很有面子的事情。

因為這意味著,此人要求自己全無缺陷,並且盡力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得無可挑剔。

但是,生而為人,試圖做一個完美主義者,卻不是一件“完美”的事情。

因為要求完美的心理後面,就隱藏著人格上的疵瑕。

 

 

追求“完美”的動機,並不是來自一個人自身,而是來源於外界,

具體地說是來自具有施虐意味的文化和神經質的父母。

從世俗的標準看,嬰兒並不是完美的,他們的身體和心理都沒有發育好,

沒有他人的幫助就不可能活下去,等等。

嬰兒也不會要求自己完美,大自然造物,也從來不以所謂完美為目標。

在嬰兒長大的過程中,苛刻的父母會把對自己的過分的要求投射到孩子身上,

久而久之,孩子就把這些要求變成自己對自己的要求,一個所謂的完美主義者就這樣產生了。

 

 

完美主義者的內心深處,存在著對自己的不完美的羞恥感,

追求完美本身,只不過是對這種羞恥感的掩飾而已。

他們試圖把一切事情都做得盡善盡美,

這樣他們就可以把不完美的自己,幻化成完美的外界事物,以維持基本的自尊感。

 

跟一個完美主義者打交道,是一件危險的事情。

他們的人格脆弱到了不能承受任何缺憾或者錯誤的程度,

所以一旦發生什麼糟糕的事情,他們就會把責任推到他人的身上。

 

完美主義者的內心,還可能隱藏著對自己和他人的憤怒。

在通常情形下,這些憤怒不會被他們自己察覺;

但在關鍵的時候,這只憤怒之虎就可能出來咬人。

 

弦繃緊了會斷,說的就是完美主義者在認真做事之外,

還會無意識地把一些重大事情做砸的狀態。

把事情做砸,實際上就是為在攻擊自己和他人。

 

很多完美主義者生活得不快樂,

就是因為這種憤怒要麼使他們處在時時被攻擊的狀態中,

要麼使他們遭受本不該遭受的失敗。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追求完美的本質,就是追求缺陷與失敗本身。

 

 

所謂完美主義者還具有強大的控製欲望,這一欲望的目標高得難以想象,

即:希望所有的人,在所有的時候,都只說自己的好話。

 

為了這個目標他們小心翼翼、謹言慎行,如果這個目標達不到,

他們就會陷入深深的自責和痛苦之中。

 

有完美主義傾向的人往往具有“淡淡的抑鬱氣質”,

這種氣質,就來源於控製的目標不能達成的失望。

 

稍具常識的人都清楚,這樣的目標在現實中是不可能實現的,

所以設置這樣的目標,其實就是在為最終的失敗做準備。

 

“人無完人”這句話,應該改成“人不必是完人”。

從生命的角度看,“完人”二字或許是“完蛋了的人”的縮寫。

 

鮮活的生命的價值,並不在於它的完美,而在於它真實地存在本身。

 

當一個所謂完美主義者開始允許自己有一些缺點、犯一些錯誤的時候,

他的生命力就開始恢複和展開了。

 

沿著這個方向,他最終會變成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人,

並且有能力給自己和他人帶來輕鬆和快樂。

也許最重要的是,在這個功利的社會里,不再追求所謂完美,

可以使他遠離內心的自我糾纏與傾紮,獲得更多的世俗意義上的成功。

 

從經濟學的角度來說,把自己搞得很完美是一件划不來的事,

因為人遲早會死。

 

 

 

 

Reference:健康生活

看更多!請加入我們的粉絲團

轉載請附文章網址

不可錯過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