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M_AfterTag}
健康

原來喝湯也有這麼多好處!養生的人一定要知道!

常言道:“飯前一口湯,常年保健康”。適量適時喝湯可以很好的促進我們身體的代謝,但是,關於喝湯也是有許多是需要大家來注意的。有的人經常喝湯,但是又經常沒有喝對。

湯有很多種,菜湯是以蔬菜為主要原料而煮開的湯,大多數蔬菜的營養共同點是:富含維生素C、葉酸等水溶性維生素,以及多種礦物質。這些都是非常容易溶於水的營養素,經過水煮後,大部分都會溶進水中,這個時候,如果把湯倒掉隻吃蔬菜就會顯得有點浪費了。所以,如果是蔬菜湯的話,建議連菜帶湯地吃掉。

粥湯也是如此,五穀雜糧是B族維生素含量較豐富的食材,其湯水原理跟蔬菜VC一樣。不過提要提醒大家注意的一點就是,如果煮湯方式把握不好,比如添加過多的鹽,那麼原本一碗營養豐富的蔬菜湯,喝下去也不知不覺地攝入了過多的鹽分,這可能會為高血壓的發病的埋下伏筆。

說完了菜湯、粥湯,我們再來看一些肉湯。很多人都會覺得,肉類煮出來的湯水里面會有特別豐富的營養,像是肉的營養大部分都跑到湯里面了。可惜,事實並沒有大家想象的那麼美好,就拿骨頭湯來說。從小我們就被教育,喝骨頭湯可以補鈣,但是,骨頭里面能溶出來的鈣真的相當相當少。實驗研究的數據說明,對於我們每天鈣的推薦攝入量為800mg—1000mg的普通居民來說,以喝骨頭湯為主要的補鈣方式,遠不如喝牛奶來得奏效。另外,由於肉類自身含脂肪較多,如果做煲湯前沒有處理好肥肉的剔除工作,那麼,在煮湯過程中,肉中自帶的油脂就會溶入湯中,喝下一碗骨頭湯,其實也是喝下了好多脂肪。

究竟該如何喝湯?

都說要餐前喝湯,餐前的湯怎麼喝也很有講究。老火湯、煲湯其實不適合餐前喝,因為其油鹽含量很高,多喝反而不利健康。最好選擇口味清淡的蔬菜湯,不僅爽口,還不會增加過多的熱量。經常感到胃脹、燒心、反酸的人通常消化不好、胃酸分泌較少,不宜餐前喝湯,因為這樣容易衝淡胃液,更不利於食物的消化吸收。

需要特別提醒的是高血壓、高血脂、肥胖症患者,在外就餐盡量別喝湯。餐館做湯除了加入鹽外,還要加入等量的雞精、味精。雞精的鈉含量大概相當於普通鹽的一半,而味精含鈉量大概相當於鹽的六分之一。所以,那些鮮美異常的湯鈉含量非常高,對健康不利。

喝湯速度一定慢點

喝湯速度越慢越好,如果延長吃飯的時間,就能充分享受食物的味道,並提前產生已經吃飽的感覺。喝湯也是如此,慢速喝湯會給食物的消化吸收留出充足的時間,感覺到飽了時,就是吃得恰到好處時。而快速喝湯,等你意識到飽了,可能攝入的食物已經超過了所需要的量。

飯後才喝湯?

有的人是把飯和菜都吃下肚後再喝一大碗湯,這是一種有損健康泊吃法。因為最後喝下的湯會把原來已被消化液混合得很好的食物稀釋,影響食物的消化吸收。正確的吃法是:飯前先喝幾口湯,將口腔、食道先潤滑一下,以減少干硬食品對消化道黏膜的不良刺激,並促進消化腺分泌,起到開胃的作用。飯中適量喝湯也有利於食物與消化液的攪拌混和。

湯水泡飯?

這是非常不好的飲食習慣,日久天長,會使自己的消化功能減退,甚至導致胃病。一些消化不好的人喜歡吃湯泡飯。覺得湯泡飯既有營養又容易下咽。實際上,由於湯泡飯飽含水份,鬆軟易吞咽,人們往往懶於咀嚼。但咀嚼的過程不但對鍛煉我們的牙齒很有好處,還是一個預消化的過程。通過咀嚼、唾液中的消化酶幫助消化過程就把食物快速吞咽下去,給胃的消化增加了負擔。日子一久,更容易導致胃病發作。湯泡飯快速進入胃里不僅使人“食不知味”,而且舌頭上的味覺神經沒有了刺激,胃和胰髒產生的消化液不多,並且消化液還被湯衝淡,使吃進的食物不能很好地被消化吸收,所以,不宜常吃湯泡飯。有胃病的病人更不能能多吃湯泡飯。

營養佳“湯”:

金娃娃湯

主料:娃娃菜,南瓜,自作蝦球

調料:高湯,鹽

做法:

【準備工作】

1、南瓜去皮去籽,切小塊。

2、娃娃菜剝去外層葉子,洗淨後對半切開。

3、製作蝦丸,蝦肉加澱粉。

【製作過程】:

1、南瓜微波爐加熱至熟軟,蝦丸蒸熟。

2、娃娃菜放入高湯內煮至熟軟(稍透明的狀態)。

3、撈出娃娃菜裝盤。

4、熟南瓜加入煮娃娃菜的高湯內。

5、用料理棒打碎成細膩的湯,煮開。

6、加入少許鹽,略煮。

7、將南瓜湯淋在娃娃菜上,蝦丸擺盤即可。

健康喝湯,享受健康。

 

Reference:健康生活

看更多!請加入我們的粉絲團

轉載請附文章網址

不可錯過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