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M_AfterTag}
科技

我很冰可是我很溫柔!機器人「懂你」的時代來臨了!甚至能看穿你的心!感覺比男人更棒…


一大波機器人正在降臨,它們將奪走我們的工作、駕駛我們的車輛,甚至對我們宣戰。不過至少它們無法讀取我們的思想,是吧?你錯啦!這點也不再是夢。
 

美國的生物工程師研製了一款「心理機器人」,它能夠運用數學算法預測我們的下一步行為。實際上,軟件本身不能讀取人類的思想,但它可以基於我們先前的活動計算出我們的意圖,即便特定的行為被干擾了。
 

舉個例子,你正伸手去拿桌上的東西,但卻意外碰到了阻止你抓取東西的障礙物。此時,在場的其他人能夠猜測出你的意圖和運動軌跡,但機器人能嗎?
 

為了檢驗這一點,伊利諾伊大學的研究人員對這個特定情景進行實驗。他們追蹤並分析人手在抓取桌上物體過程中的運動,但讓相反方向的力對此進行干擾。 他們發明了一種先進的算法,它能夠像人類一樣計算出手原本意圖前往的地方。本質上,這是一種預測軟件,它能夠基於先前發生的行動預測身體動作和行為。

當你考慮到這種技術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時,它將變得格外矚目。例如,半自動化交通工具可以通過觀察先前的駕駛行為而避免交通事故。假如車子因為滑上了一塊冰而突然轉向,那麼我們希望車子知道車主原本想去的地方。
 

這需要矯正車子的航線,前往人們意圖前往的地方,而非車子當前的指向。計算機擁有額外的傳感器,它處理信息的速度比人們的反應速度快得多。假如車子 能夠知道人們意圖前往何處,那麼就可以自行駕駛到那裡。為了達到這一點,它必須知道輪子的哪些運動代表車主的意圖,哪些是對環境的改變所做出的反應。
 

理論上,它的應用是無窮無盡的,但另一個適宜領域可以是「智能修復術」。對於那些經歷疾病顫抖的人而言,算法或許能夠得知你的意圖,從而減少生理抖動。Horowitz說道:
 

我們稱之為「心理機器人」。如果你知道某人如何運動、干擾項又是什麼,那麼你就可以得知潛在的意圖。這意味著我們可以用這種算法來設計矯正打滑汽車航線的機器,也可以用它來幫助中風病人減少痙攣。

來源

覺得這篇文章有趣的話,請按個讚並分享出去!對於有AI的機器人,只能說又期待又怕又傷害…

看更多!請加入我們的粉絲團

轉載請附文章網址

不可錯過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