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M_AfterTag}
生活

說破嘴的建議,對方不是不聽,而是你讓他感覺更糟了

常在進行親子諮詢時,遇到家長這麼問我:「我該怎麼跟孩子說,孩子才會聽?」

視狀況不同,我有時候會說:「如果一直說都沒有用,那就先別說了。」

這時,我會收到既驚訝又疑惑的眼神,我會解釋:

「因為,你說出來的話,都是一道又一道的建議,這是孩子最不想聽到的。」

「但是,不給他建議,要跟他說些什麼呢?」

我不禁納悶,好像,除了給建議之外,親子之間就無話可說了……

確實,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大人們總是忍不住要給建議;於是,當我們長大時,我們也如出一轍地拚命給孩子建議:「你應該要…..」、「你最好是……」、「你趕快去……」、「你怎麼不……?」除此之外,真的「無話可說」了。

如果你想要破壞關係,就拚命給建議吧!

每個人或許都曾遇過那種,跟你聊沒三句,就滔滔不絕分享自己的高見,同時還要下指導棋的人:「我知道,這件事就這麼做、那麼做,就行了!」聽了頗令人反感。

請記得,給建議常是破壞關係最簡易又快速的方式。

尤其,關係越親近,作用力越強——親子之間是如此,伴侶之間亦然。

大多數的情況下,對方需要的根本不是任何建議

然而,大多數時候,當我們不由自主地給建議時,總是自以為是的。

因為,此刻對方需要的,根本不是你的建議;就算正深陷泥淖中,也會拒絕任何高明的提議。

「你說的對,可是……」
「我也知道,可是…..」
「這我試過了,不過……」

當你提出精闢的見解,想解救對方於水深火熱時,是否常聽到這樣的回應?

對方回答得很客氣,內心話其實是:「別再說了,我有這麼蠢嗎?」

這就是貿然給建議的風險——讓對方感覺自己很糟;尤其是,你說的其實對方早就想到了,甚至也都嘗試過了。

是為對方好,還是為自己好?

如何適切地給出建議?

剛剛說了,不是所有的狀況下給別人建議,都會帶來反效果。

時機若抓得對,對方可是會感動到想哭的。

不論是在任何關係中,想要給他人建議,遵守以下幾個原則就對了:

(一)對方主動要,你才主動給
換句話說,沒人主動詢問你的高見,請盡量閉上自己想給建議的嘴,儘管有再高明的見解或對策,也是如此。

(二)在足夠的情感理解後才給
當一個人被深刻理解後,往往才是給出建議的最好時機。
因此,請先帶著好奇,好好地傾聽對方的故事,全盤理解事情的脈絡,並深刻地同理對方在那個處境下的情緒感受。
當人們感受到「有人懂我」,情緒被完整地接納時,自然就聽得進別人的觀點了。

(三)只給新的選擇,不帶任何評價
最高明的建議,是引導對方找到面對與解決問題時的新選擇。
而不是檢討,像是「我不是早就跟你說過了嗎?你就是不聽……」,這樣只會招來一頓白眼。

(四)放下要求對方非得改變的意圖
當我們想改變對方時,常常只是想證明自己是對的;越是堅持對方得照著做,越只是在凸顯自我的價值與重要性。
在大多數的情境下,請允許對方可以自我決定是否改變,或者,用自己想要的方式改變吧!

其實這真的不簡單,並且需要長時間練習。

當遇到你想給別人建議的時候,先停一停,問自己:「當下的狀況來講,他真正需要的是什麼?是我的建議嗎?」
 

Reference:

看更多!請加入我們的粉絲團

轉載請附文章網址

不可錯過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