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晨起,做到「三做,四不做」,健康長壽完全不是問題,但堅持下來的人不多!

大家好,我是健康一點靈小編Uber!今天要來說說關於「 每天晨起,做到「三做,四不做」,健康長壽完全不是問題,可惜堅持下來的人不多!」的事!不知道大家對於這個有多了解呢?一起來看看吧!
道家的養生之道源遠流長,傳承至今己有二千多年的歷史,因而成為道家文化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今天為大家介紹的是道教的“十養”,即:養身、養神、養體、養氣、養心、養智、養德、養品、養福、養壽十個方面,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吧!
一、運動養身:
道教講究“性命雙修”。“養身”之法應以動為綱,量力而行,持之以恆。通過經常運動,既可暢達心胸,怡情養性,更可使筋骨強健,氣血順暢,解鬱散滯,增強免疫力,防病於未然。
二、靜坐養神:
道教修煉養生學講究“形神並練”,養生之道認為“以動養身,以靜養神”,靜則天地寬,情緒穩定,心靜神明。一般人在生活中,養神重在絕視聽,除雜念,通過靜坐修煉,達到無物、無我。
三、少食養體:
這裡所說的養體,與“養身”的概念不同,是指身體的胖瘦適中,保持標準體重。道教修煉者認為,“神清才能體健”,“養體”與“養神”的關係密不可分。對於一般人來說,提倡“進食八分飽”。
四、誠樸養品:
“誠實”、“樸素”和“檢樸”,是中華民族的美德。古人說,“人到無求品自高”。現代的人也應該重視品德修養,並以此影響和教育子孫後代,教育他們樹立愛國情懷,並懂得尊重農民的勞動,千萬不要浪費糧食。
五、詩詞書畫養性:
詩詞書畫是中國特有的文學藝術項目,更具有奇妙的修心養性作用。因為在進行詩詞書畫創作(或練習)時,要求專心致志,百念不生,心不他用,這樣才能構思、創作出好作品。古今有很多書畫、詩詞大師,都是長壽百歲的人。
六、讀書養智:
從小養成讀書學習的好習慣,合理用腦,博覽群書,既可豐富知識,開闊眼界,不斷更新觀念,接受新鮮事物,又能培養和保持智力,防止腦力衰退,這也是自娛妙法。
七、寡言養氣:
道教修煉強調“三圓”。即:節欲者精圓,少言者氣圓,息慮者神圓。一般人閱歷較豐富,有些人容易多話,甚至“仗義執言”,這樣不好。須知“開口神氣散”,話多不利於養氣,該言則言,可言可不言者,則不言或少言為好。若因言語不當而與人引起爭執,就不好了。
八、勞作養德:
人切忌“飽食終日,無所用心”,應該積極參加力所能及的社會公益活動和家務勞動,這樣既能在勞作中得到鍛煉,又能愉悅心情,發揮餘熱,從而贏得社會的敬重和家庭成員的愛戴,促進家庭的和諧。
九、寬厚養福:
“寬”就是寬容,“有容乃大,能容則人和,人和生百福”。在不觸犯原則的小事上,寬以待人,忍讓為貴,吃虧是福,更不要議論別人的長短……則福樂無邊,福壽綿長,終生受益。
十、仁慈養壽:
仁慈之心即是善良之心。道教要求信徒(不論是在廟道人,還是俗家弟子)都是“與人為善”,“心中常存善念”。每做一件善事,心中必能感到無比愉悅,久而久之,可少生疾病,更能壽享天年。
看完後是不是覺得Uber小編在健康一點靈分享的健康生活文章很好呢?想看更多好文,或是喜歡健康一點靈的文章的話,可以按讚追蹤健康良心事業 - 只分享好文並分享這篇「 每天晨起,做到「三做,四不做」,健康長壽完全不是問題,可惜堅持下來的人不多!」出去給大家一起看看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