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孩子後,最容易跟婆婆吵起來的十件小事!

大家好,我是小寶貝媽媽經小編CA!今天要來說說關於「有了孩子之後,最容易跟婆婆吵的十件小事!」的事!不知道大家對於這個有多了解呢?一起來看看吧!
1、都說婆媳關係是家庭生活中最讓人頭疼的事兒,有了孩子之後就更不一樣了,婆媳之間又多了育兒方面的分歧點。這個時候如果處理不好的話,婆媳之間基本就沒有休戰的可能性了。那麼,婆媳之間最容易因為哪些育兒問題而“劍拔弩張”呢?
2、說起奶奶帶娃這件事,新一代媽媽肯定有一籮筐的牢騷要發,說到底還是孩子的衣食住行等老生常談的問題,例如寶寶能不能過早吃鹽?寶寶不愛吃飯,老人要不要追著喂?為了節省點買尿不溼的錢,老人要不要從小把屎把尿?害怕孩子夏天患上空調病,所以堅決不給寶寶開空調?
3、諸如此類的育兒小細節,確實容易讓婆媳兩代人陷入僵局,今天我們不妨看看針對這些問題最科學的解釋吧!
“老人家封建迷信太多,不讓他們親寶寶的手和嘴,他們還是會偷偷的親”
“我家寶寶還小,還沒給添輔食,她奶奶就給偷偷喂水果了”“老人說吃鹽才有勁兒,總給孩子把屎把尿,總想給孩子餵奶粉說母乳不夠吃”“寶寶一學會了什麼技能,奶奶就讓他跟大家表現,最近學會了再見,就讓寶寶一直跟親戚朋友說再見,太愛表現了!”
80、90後的媽媽講究科學帶娃
總覺得奶奶、姥姥的帶娃方式落後、老舊
帶娃觀念相當不一致
所以日常就會有這樣那樣的爭執
今天小編列舉了最容易和奶奶(姥姥)
吵起來的那幾件事!
看看你有沒有中招吧?
1、寶寶該不該吃鹽和調料?
奶奶觀點:“當然要吃,沒鹹味不好吃,再說不吃點鹽哪有勁兒呀?粥裡放點鹽,米飯要拌著菜湯吃!”
媽媽觀點:"寶寶的飲食最好以清淡為主,輔食裡不能加鹽"
1歲內的寶寶根本不能吃鹽,也不能吃調料,1歲後的寶寶才能漸漸的加入一點點。攝入過量的鹽,就意味著攝入過多的鈉,高鹽飲食會加重寶寶的心臟、腎臟負擔,甚至造成生命危險。而且,從小養成重鹽重調料的飲食習慣,長大後不容易糾正,而重鹽飲食習慣容易引起高血壓等疾病。
2、嬰兒以胖為美,寶寶越胖越好
奶奶觀點:“小孩胖點好,寶寶太瘦了多難看呀,出門帶個大胖孫子多有面子 ”
媽媽觀點:“寶寶不是越胖越好,營養均衡就夠了 ”
3、寶寶不想吃了就追著喂!
奶奶觀點:“不是我非得要追著他喂,可不這樣寶寶就吃不了幾口呀 ”
媽媽觀點:“ 他不想吃就說明他不餓,餓餓他下一頓自然就吃了”
有一種餓叫奶奶覺得你餓,每次給孩子準備一大碗飯,必須吃完,孩子不吃了就到處追著喂,其實他只要不想吃了,就說明的確不餓,家長就不應該強迫。不好好吃飯的孩子都是因為兩餐間的零食、水果、奶量攝入太多,所以影響了吃飯,適當調整加餐的量,才是讓寶寶好好吃飯的正確方法。
4、發燒馬上吃藥、咳嗽就吃消炎藥?
奶奶觀點:"寶寶發燒可不是小事,弄不好會把腦子燒壞,留下後遺症的。咳嗽就是發炎了,趕緊吃消炎藥不能拖"
媽媽觀點:"相信科學育兒,根據寶寶病症的嚴重程度,再給寶寶吃藥。抗生素類藥物不能自己吃,要聽醫生的"
如果寶寶發燒不超過38.5℃,應該先採取物理降溫的方式,38.5℃以上才應該服用退燒藥。而且只要寶寶精神狀態好,服完藥退燒了,就不用急著去醫院。咳嗽很多情況下是病毒引起的,並不是炎症引起的,所以消炎藥往往不起作用。另外,濫用抗生素是非常危險的,抗生素的使用一定要謹遵醫囑。
5、穿開襠褲還是紙尿褲?
奶奶觀點:“穿開襠褲便宜又舒服,拉了尿了都方便,還能儘早訓練寶寶自己上廁所的習慣”
媽媽觀點:“寶寶怎麼可以露著屁股在外面走?而且不衛生,也容易著涼呀!”
開襠褲對寶寶有很多傷害,不僅會讓寶寶有羞恥感,屁股暴露在外面還很不衛生,地上的細菌、塵土、髒東西很容易侵入寶寶的肛門和尿道,從而引發陰道炎、尿道炎或其他疾病,穿開襠褲的寶寶,摸完PP再去拿吃的,很容易造成寶寶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
6、從小把屎把尿?
奶奶觀點:“從小就應該把屎把尿呀,這樣小孩很快就學會自己上廁所了,你從小就是這麼帶大的,怎麼不能這樣帶孫子?”
媽媽觀點:“寶寶如廁訓練是一個順其自然的過程,把屎把尿對小孩有很多傷害的”
把屎把尿的確會對寶寶有很多傷害,對越小的寶寶越是這樣。首先,寶寶的脊椎非常的脆弱,這個動作會危害脊椎的發育,其次,也加大成年後痔瘡和脫肛的發病機率,而且對他的心理髮展也有不良的影響。
7、春捂秋也捂,寧可熱著也不能著涼!
奶奶觀點:"寶寶的小手總是冰涼的,得多穿點不能著涼了"
媽媽觀點:"小孩子火力很壯的,總捂著抵抗力更差"
寶寶的血液迴圈系統不像大人那麼成熟,所以四肢特別是手腳就是有點偏涼的,在冬天更加突出。家長不要緊張,只要摸摸孩子頸背部是溫熱的,精神狀態又好,手腳偏涼一點沒問題,說明穿蓋正合適。千萬不要讓寶寶手腳熱而給寶寶穿的多。寶寶活動量大,一出汗一招風更容易感冒,所以寶寶應該比大人少穿一點。
8、《小蘋果》真的《傷不起》
奶奶觀點:奶奶因為經常去跳廣場舞,在家的時候會給寶寶放小蘋果之類的廣場舞神曲,寶寶一學就會了。
媽媽觀點:媽媽從小就很熱衷於培養寶寶的音樂情操,比如在肚子裡就喜歡給寶寶聽古典樂,也會挑選一些溫和的安眠曲唱給寶寶聽,大一點會教寶寶好聽的兒童歌曲,大部分媽媽都會注重音樂的品質。
《小蘋果》、《傷不起》這種朗朗上口、家喻戶曉的歌很容易被寶寶學會,加上節奏感強,寶寶會跟著扭動,其實這也是寶寶喜歡音樂和身體開發的一種表現,但這種歌曲第一題材不合適,第二他也不理解,而且挺多了真的傷品味呀!建議小孩小的時候還是聽一些經典的兒童歌曲吧!
9、一摔就抱,一哭就抱
奶奶觀點:“我就看不了孩子磕了碰了,摔倒了就要馬上抱起來,看看有沒有摔壞了”
媽媽觀點:“一摔就抱,小孩太容易嬌氣了,一般摔得不嚴重,我都會鼓勵他自己起來”
老人都看不了小孩哭,更看不了孩子受傷,寶寶一摔倒,老人放下東西,大呼小叫的就過來抱,其實寶寶摔倒後往往是看到大人的反應才哭,你越驚慌失措,他就哭的越厲害,正確的方法是:寶寶摔倒後,你先要觀察他摔的嚴不嚴重,然後用鼓勵加轉移注意力的方法,讓他自己站起來去幹別的事兒。
10、夏天不給開空調
奶奶觀點:“寶寶身子這麼弱,開空調會得空調病的”
媽媽觀點:“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空調病,只有不會正確使用空調的家長!只要把空調溫度設定在26度左右,平時注意2-3小時通一次風,孩子是不會患上空調病的!”
老人都擔心寶寶吹空調會凍著,引發空調病,其實夏天天氣這麼熱,寶寶體溫又高,不開空調寶寶悶熱難受真的很遭罪。空調正確的使用方法是:每週清潔空調濾網一次,開空調時避免冷風直吹,怕寶寶著涼就給他穿上帶卷腹的紗布褲。因為不開空調而讓孩子遭受中暑、痱子的折磨,那就真的得不償失啦!
看完後是不是覺得CA小編在小寶貝媽媽經分享的親子生活文章很好呢?想看更多好文,或是喜歡小寶貝媽媽經的文章的話,可以按讚追蹤並分享這篇「有了孩子之後,最容易跟婆婆吵的十件小事!」出去給大家一起看看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