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媽媽就應該在家照顧小孩,不應該出去工作嗎?

很多年前就聽一位年長幾歲的同事大姐感慨:
“當什麼也別當媽”。
直到自己也成為媽媽,才體會到“媽媽”這兩個字的分量。
女本柔弱,為母則剛。
每個做媽媽的都想做到最好,給家庭最好的維護,給孩子最好的教育。但卻很少顧及到自己。
過去,我們總認為這是很值得讚頌的奉獻。孰不知,完美奉獻的背後是日益累積的疲憊和焦慮感。
也許媽媽們的隱忍不會讓情緒像火山般爆發,但肯定會時不時發揮著影響力,影響著整個家庭系統。所以,做媽媽重要的一點不是追求犧牲自我,成就家庭,而是先照顧好自己,讓自己快樂起來,成為照亮家庭的那束陽光。
1
肯定自己的選擇,照顧好自己的情緒
圖片來自網絡
梅是一個新手媽媽,在她懷著寶寶時,就下定決心,不會放棄自己的工作,產假結束,她也真的就回單位上班了。
但誰知孩子在奶奶的照顧下經常感冒生病,就連梅自己身體好像也沒有完全恢複,時常感覺很累,也很焦慮,總是擔心孩子沒有被照顧好。
同時因為寶寶生病請假過多讓領導頗有微詞,工作上漸漸也進入困境。
這樣的惡性循環,導致梅的心情越發的焦慮、低落。漸漸地,她變得愛自責、內疚,喜怒無常,心力交瘁,覺得自己不是一個合格的媽媽。
這種低落的情緒逐漸蔓延,直到梅再也無法支撐下去,便辭職回家專心照顧寶寶。
但問題是辭職後的梅心情沒有太多改善,雖然孩子能及時照顧了,但她總覺得心里很不甘。
覺得自己的大學白上了,覺得自己馬上就要被社會邊緣化了。所以仍然是寢食難安,引發新的焦慮和挫敗感。
其實對於梅來講,只要安於自己的選擇,盡力去做,無論是全職還是兼職,她原可以做一個快樂的媽媽。
以自己良好的心態與丈夫相互扶持,給孩子樂觀的性格影響。但假若左也不是右也不是,做怎樣的選擇都不滿意,那只能是滿腹惆悵和委屈了。
2
不苛求做完美媽媽,照顧好自己的身體
圖片來自網絡
靜是一個很有學識的年輕媽媽,看了很多育兒書籍,對自己的育兒要求相當嚴格。她覺得只有這樣,才不辜負孩子寶貴的嬰幼兒時期。所以,她學習了照顧嬰兒的每一個環節的標準動作。
比如便後擦屁屁,總是感覺家人的方法不對,一定要堅持自己的“五遍清理”法:
第一遍,用紙巾先清理較多的便便。
第二遍,用消毒濕巾先擦屁屁周圍。
第三遍,再次用消毒濕巾清理屁屁深處的便便汙漬
第四遍,將用開水燙過的濕巾衝洗屁股。
第五遍,吹風機烘干寶寶屁股。
還有寶寶的正確抱法、寶寶的正確沐浴、寶寶的正確撫觸……
所有的一切一切她都要求做到標準、完美。她不放心家里其它任何人的照顧,凡事都要親自來做,搞得自己恨不得二十四小時眼睛不眨的盯著孩子。
孩子一有風吹草動,不管是白天還是深更半夜,馬上起來查閱書籍、上網找答案。
幾天下來靜的精神極度緊張,時常一驚一乍的,家里的氣氛也被她帶動的充滿壓力感。尤其是身體筋疲力盡,開始出現一些“小毛病”。
3
做一個快樂和內心充滿充盈的媽媽
圖片來自網絡
每一個媽媽的愛都是偉大的、無私的。
問題是,因一味的犧牲自我和奉獻而產生的付出感並不能真正使孩子和家庭獲益。
俗話說,“媽媽不高興,誰都別高興”。做媽媽的只有先調整好自己的狀態,把自己照顧好,讓自己的良好狀態感染孩子和整個家庭,這才是重中之重。
那麼,各位媽媽們,大家平日是怎麼調整自己狀態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