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M_AfterTag}
生活

跟孩子說話,絕對是一門技術活!親子溝通10大話術,您做到了幾條?

孩子的世界和成人是不同的,千萬不能用我們大人的眼光去思考事情。靜下心來,好好的和孩子談心,了解他的行為舉止。尤其孩子本身的判斷能力並不成熟,經常做出異於常規、甚至想吸引大人注意的行為,讓各位家長都相當頭痛,以至於現在的家長更能懂得傾聽孩子。

跟孩子說話是一門學問,也是一個技術,需要依靠家長的洞察能力,還有耐心準確的措辭,避免「惡語」刺激孩子,要懂得善用「良言」。當我們責罵孩子不聽話、不配合,經常把家長氣的火冒三丈,

但家長要反思,是不是說話不得要領,孩子只接收到你的負面情緒還有模糊訊息,並不理解父母不高興的點而不知所措,甚至久了開了反抗?跟孩子說話,絕對是一門技術,跟孩子好好說話,就要掌握這10點話術。

話術一,直接描述問題。
如「寶貝,記得帶水」。而不是,「怎麼又忘了帶水」,你總是這樣丟三落四,將來看你人丟了怎麼辦

(責備,翻舊賬,負面預期)。

話術二,拿出替代方案。
如「給,用餐巾紙擦嘴。」,而不是「哎呀,又用袖子擦嘴,髒不髒啊,跟誰學的,那麼噁心人」?

(重複錯誤相當於強調一遍該這樣做;嫌棄的語氣令對方不快,追究責任,令其他養育者躺槍)。

話術三,下達具體指令。
如「穿衣服,背書包,關燈,然後我們出門」。而不是「你快點吧,這就晚點了」!

(催促,負面結果,孩子依然不知所措)。

話術四,不直接否定,而是給出選擇方案
如「要麼你在這裡守著玩具哭,下次不帶你來了;要麼按照清單購買,下次還帶你來。你自己選吧」。而不是「你這個熊孩子,怎麼這麼不懂事,說好了只買一個玩具,你說話不算話。咱家裡哪有這麼多錢讓你胡花亂花呀。再哭,再哭我打死你」

(訓斥扣帽子,哭窮,動手,放著清單卻不會用。)

話術五,直接給出後果,而不是催催催。
如「還差十分鐘車就到了,你還去不去」?而不是「都一早晨了,還沒刷牙洗臉換衣服。你要再這麼磨蹭,我不帶你出去了」。

(否定一切,無準確資訊的威脅,相當於無用。)

話術六,給出清晰步驟。
如「先把不油膩的碗筷收到一起,再把油膩的盤子收一起,清水洗碗,加洗潔精洗油膩的餐具,然後把餐桌收拾擦乾淨,把地掃乾淨,抹布抹淨水印子」。而不是「快去刷鍋洗碗,這麼大了一點用都不中。你看人家誰誰誰」

(動作要領不明晰,埋怨招致逆反,用別人對比,有可能逼孩子做出極端行為。)

話術七,允許你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但你要對後果負責。
如「你可以不吃飯,但飯後到睡覺,不可以吃別的,你要做好挨餓的準備。」,而不是「快吃,我給你加糖,不吃一會餓了看你怎麼辦?」

(無效的催促+無原則誘哄+一會打破規定給吃的)。

話術八,鼓勵,調動孩子積極性。
如「今天自己穿衣服,准備用品,看看能不能圓滿完成。」,而不是「你快穿衣服呀,別忘了帶水壺,還有英語作業本,還有帽子,哎呀,能不能不讓我操心了」

(一邊事無巨細叮囑,一邊嫌棄孩子不自主。)

話術九,示弱,激發孩子保護欲。
如「今天媽媽不舒服,給我倒杯水好嗎?謝謝。」,而不是「累死我了,整天忙得腳不沾地,不舒服了也沒人管我。」

(把抱怨改成請求幫助並表現感激之情)。

話術十,用誇讚的語氣說出要求。
如「我生病時,兒子自己寫作業,還幫我熱牛奶,洗水果。我真幸福!」,而不是「我這裡難受死了,還得陪你寫作業,連個水果都不知給我洗,要你有什麼用?」

(一邊抱怨一邊數落,孩子不會幫助你,還恨你)。

紀錄片《語言暴力》導演謝勇說:“語言是有能量的,積極的溫暖的語言能夠讓孩子變得自信,樂觀。而攻擊性,傷害性的語言可能毀掉孩子的一生。”使用積極溫暖的“良言”

規避攻擊性傷害性的“惡語”,家長需要掌握四個原則:

原則一,尊重孩子。
把孩子當做朋友般平等對待,遇事坐下來商量討論。指令性內容,從孩子的心理需求角度激發;反思性內容,引導孩子自己得出結論,而不是居高臨下頤指氣使,貶斥語言傾盆而下。

原則二,化抱怨為希冀。
記住,想讓孩子怎樣做,就對這個行為往死裡誇。切忌不要用抱怨否定的語氣,說出想要的行為,那才叫緣木求魚呢。

原則三,用規則約束。
親子共同制定規則,然後互相監督執行。不要嘮叨一番,又自己率先打破規則,讓孩子手足無措。

原則四,允許孩子犯錯。
可以允許孩子按照自己的意圖去做,在出現錯誤後,平心靜氣説明他複盤改正,而不是前面嚴厲禁止,後面惡語指責。很多孩子在犯錯誤受到家長批評後,出現極端行為,就是因為家長得理不讓人,責備過甚,孩子一時難以接受,走了絕路。

父母子女一場,那是前世修來的緣分。孩子以生命相托,我們做家長的要用真心和真情,對得起這份託付。
 

Reference:

看更多!請加入我們的粉絲團

轉載請附文章網址

不可錯過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