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M_AfterTag}
兩性

你是姐姐,就該讓著弟弟:毀掉兩個孩子的父母有多傻?

對此我深有同感,因為我就是老大,家裡弟弟妹妹、
堂弟堂妹一大堆,那時候都是老大看小的,弟弟妹妹摔跤了,
或者與弟弟妹妹發生矛盾了,長輩們往往不問青紅皂白,
就責備老大,“你是大姐,你應該讓著弟弟妹妹”,這句話 我 最 討 厭 聽 到 了。

其實,這樣做,不論是對大的,還是對小的,都不好,

父母不問所以然,就責備老大,
老大心理肯定不服氣,也會覺得父母偏心小的,
個性軟弱的,變得自卑不敢言,
個性強勢的,則會在爸媽罵完自己之後,找弟弟妹妹出氣。
影響兄弟姐妹之間的感情。

對小的孩子來說,有父母撐腰,會變得張揚跋扈,
甚至會故意欺負老大,在父母面前花言巧嘴。

做為全家最大的孩子,我聽到這句話就想打人
1
在最近熱播的綜藝《放學後》里,有一個家庭引起了我的注意。
這個家庭有兩個孩子,一個姐姐和一個弟弟。

他們的父母希望把姐姐培養成一個愛分享,
能幫助承擔家庭責任的人,於是他們買了兩份蛋糕回家「試驗」她。

父母先告訴弟弟,爸媽買了新的零食,這時姐姐溜過來
「偷走」了一塊。眼尖的爸爸立刻發現了,於是溫聲問姐姐:
「把水果給爸爸吃一塊好嗎?」

本以為小女孩會開心地分享,沒想到她毫不猶豫,一口咬了下去,生怕爸爸搶走。

女孩的媽媽在一邊見到她這樣,很快垮下臉來,失望道:
「你總是這樣(自私)。」

一起看錄像的教育專家說:
「你們有沒有發現,你們無形中與弟弟站在了一邊,
把姐姐隔絕起來了。她的做法,可能是缺乏安全感。」

很顯然,姐姐看出爸爸媽媽更加偏向弟弟,
所以她也很自然地想要為了自己爭取一些自己想要得到的東西。

可是,這種自我保護行為卻在爸媽眼裡變成了自私。

2
開放二胎後,多孩家庭里很容易出現一個問題,那就是父母很容易就偏心。
有一個統計數據,超過68%的哥哥姐姐曾被父母要求謙讓弟弟妹妹。

好吃的東西要優先給弟弟妹妹吃;
好玩的玩具要先給弟弟妹妹玩;
甚至在倆人爭吵的時候,父母也會不管對錯,指責哥哥姐姐。

《少年說》節目中,上小學六年級的小女孩崔兢就對爸爸的偏心有很多不滿。

她在天台吐露了她的心聲:
「我有一個妹妹,她特別喜歡招惹我。
每次我要去教育她的時候,她就會跑到爸爸那裡去告狀。」

「爸爸聽了妹妹的話之後,二話不說就來教訓我。
爸爸,每次您都不管事情真相是什麼,就直接來教訓我。」說到這裡,孩子哽咽了。

稍稍緩解了一下之後,小女孩繼續哭啼啼的向爸爸提出自己的訴求:
「你能不能不要每次都相信自己所想的,你能不能試著相信我一次?」

而這位爸爸似乎沒有意識到女兒在意的問題,反而指責起孩子:
「她小她不懂事,那你也不懂事嗎?」

爸爸的回答讓小女孩更傷心了,她哭著說道:
「我每次都讓著她,那我讓著讓著,她每次就會認為,這是一種習慣。」

小女孩說的很清晰,也很在理,
可是爸爸還是固執己見地認為,大的就該讓著小的。

可是,這憑什麼呢?難道就因為姐姐多出生幾年嗎?
網友們在看了這期節目之後,都對爸爸的反應很不滿意,
認為他根本就沒有在意女兒的感受,妥妥的偏心家長又不明事理。

如果,這位爸爸一直這樣對待兩個孩子,
很有可能會讓原本應該和諧友愛的姐妹,
因為父母的不公平對待而變成「敵人」,
姐姐滿腹的委屈說不出來,妹妹則仗著父母的寵愛有恃無恐,丟棄了善良。

3
作為家長,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和睦相處,互相謙讓,感情深厚。

可是,很多兄弟姐妹的情感問題又恰恰是父母一手造成的。
知乎上有個問題:長期被要求讓著弟弟妹妹的人,最後會成長為什麼樣子?

一個回答這樣說道:
每次爸媽因為弟弟而打罵我後,我就會更加用力地打弟弟。
而且隨著次數的增加,我打弟弟的愧疚感就越來越少。

由此可見,父母的偏心對大孩來說,不僅會隔閡了
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感情,還會造成一定的心理影響。

對二孩來說,父母的溺愛會對其性格的塑成具有錯誤的引導。
同時,兄弟姐妹間的手足之情也會由於父母的偏心產生隔閡。

所以說,想要二孩的父母,還需要有足夠的智慧和耐心才行。
對於二孩家庭,小花老師想給家長們一些真誠的建議:
1、不強制孩子分享
尊重孩子的意願,會讓孩子認識到自己也是獨立的人,
也有自由處置自己所有物的能力。這種精神上的獨立,是物質共享無法給予的。

記得《爸爸去哪兒》里,貝兒想把多多的小狗帶回家去養,
多多拒絕了她,後來貝兒又接連去找了村長李銳和多多的爸爸黃磊,
他們都給了她同樣的答案:「你得先去問問姐姐願不願意。」

當父母要求孩子分享時,孩子會想,
為什麼要給別人玩呢,這明明是我一個人的東西。

這種時候父母可以鼓勵孩子與他人交換,比如
「你看,旁邊小朋友的蛋糕好像很好吃,
要不要用咱們的糖果跟他交換一塊嘗嘗呢?」

如果孩子不願意,那就再等等,不願意分享的孩子並不是自私,
有的是缺乏安全感,有的是思維發展較為緩慢。

2、不鼓勵年齡、性別優勢
很多家長觀念相對傳統,例如,他們會重男輕女,
或者說認為大的應該讓著小的,但這樣的教育理念,
特別容易造成兩個孩子的性格變得極端。

一味忍讓的孩子容易變得軟弱,凡事遷就不抗爭;
而一味得逞的孩子容易變得驕橫跋扈,以自我為中心。

所以,家長要首先改變自己的觀念,在思想上認同自己的孩子都一樣重要。

3、不冒然介入孩子的矛盾
有些家長遇到孩子們發生矛盾,就感到特別心煩,
恨不得把他們打一頓,讓他們立刻停止,甚至自作主張替他們解決。
然而這麼做的結果就是,不管孩子是不是過錯方,
他都會委屈地覺得父母偏向另一個孩子。

老師建議是,不要冒然介入,而是分別和孩子溝通,在
預見結果在可承受範圍之內後,儘可能引導孩子自己協商處理。
一方面鍛鍊孩子處理矛盾的能力,另一方面避免給孩子留下「偏心」陰影。

4、不當孩子面把他們作比較
家長之間相聚,免不了談談自己家孩子的情況。這種情況下,最忌諱將孩子做比較。
「我家弟弟比較粗心,他哥哥做事就比較仔細」
「姐姐成績很好,妹妹就不行了,太好動······」

也許你只是隨口說說,可是這種無心的比較卻會給孩子帶來心理上的傷害。
他會認為自己和其他兄弟姐妹在父母心中的印象是有優劣之分而感到不安,
甚至因此和兄弟姐妹產生感情隔閡。

5、培養感情,引導分享
親子教育中有一條原則:關係大於教育。如果家庭成員關係良好,
彼此之間自由、和諧、尊重、充滿愛、樂意分享,
那麼,孩子間的爭寵行為就會悄然消失。

所以,家長們在平時生活中可以多強調孩子間的共同點;
強調他們無可替代的血緣關係;
可以通過一些遊戲或者繪本的學習,引導孩子友愛分享。

4
其實,二孩家庭出現的偏心現象,
畢竟父母不是精準的天平,很難真的一碗水端平。

不過我們至少能夠做到在孩子發生矛盾時,
不去當那個把水攪渾來和稀泥的人,或者不問緣由就「拉偏架」的人。

孩子之間最和睦的方式應該是「兄友弟恭」,
大的孩子要包容愛護小的,同樣小的也要尊重理解大的。

沒有哪一方天生就該付出更多,一旦發生矛盾,
父母也要客觀的分析,不能偏袒任何一方,
並且教導兩個孩子學會互相謙讓,
這樣比讓一方獨自容忍更利於孩子親情的發展。

兄弟姐妹之間應該是世界上最親近的人,
別因為我們的偏私,讓他們成了彼此敵視和討厭的仇人。
作為爸爸媽媽,沒人想親手為孩子系上解不開的心結。

我們可能不能做到完美,
但我們有義務保護好每一個孩子,
至少別讓任何一個孩子
因為我們的處理方式而受到傷害,
他們都一樣重要,
也都一樣需要你們的愛。

Reference:

看更多!請加入我們的粉絲團

轉載請附文章網址

不可錯過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