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M_AfterTag}
生活

當孩子在學校遭受排擠時,父母會如何反應呢?

當孩子開始進入幼稚園甚至日後的小學、中學時,他們會開始體驗群體生活,然而群體生活中,必然會分出人緣較好的孩子以及常被排擠的孩子,求學階段,「排擠」這件事特別常見,孩子們往往會組成一個個「小圈圈」一起聊天、玩樂,有些人必然進入不了小圈圈,只能孤單一人。

這時候,父母的反應就很重要,尤其是孩子特別回家告訴父母,跟他們說自己被排擠的事,因為在學校時,經歷一些開心或者不開心的事,自然反應便是和關係最親密的爸媽分享,像這種沒有小朋友和他玩這樣的事更會跟父母說,因為他肯定迫切的想要尋求幫助,這個時候,爸媽們的態度和回答,就會影響孩子以後的社交能力,若是給孩子們建立了正確的觀念,日後他的人際關係,絕對不會太差!

而今天,若是你的孩子向求救,說同學都不理他的話,換做是你,你會怎麼回答?

第一種態度和回答:
媽媽嫌棄孩子“無能”,是孩子自己“魅力”不夠,才沒有人和孩子玩耍。就連回答基本都是:「就因為你不夠好,別人才不和你玩的。不玩就不玩吧,求著人家也沒用。

如果寶媽是這樣的態度和回答,那孩子的社交能力就不會得到提高,媽媽這樣的處理方式,會讓孩子有自卑感。

第二種態度和回答:
媽媽指責別人的不是,太強調孩子的優秀,覺得別人不和自己孩子玩也無所謂,給孩子回答也是:「不就是小夥伴嘛,他不和我們玩兒,我們還不稀罕,寶寶這麼棒,想找你玩兒的肯定還有別的小朋友。」

寶媽如果這樣認為,那就會助長孩子的驕傲心理,甚至會導致孩子自負。這樣孩子以後交朋友,就會顯得很霸道,太強勢,就覺得自己是完美的,這會讓孩子與朋友之間的關係變得很緊張。

第三種態度和回答:

媽媽不會評價別人的過錯,更不會否定孩子的成長,會積極的幫助孩子分析問題所在,給孩子的回答是,「可能是你與他們接觸的時間不長,等你們接觸多了,彼此都了解了,他們肯定會很喜歡和你一起玩」。

在這樣的自我肯定與自我“完善”的過程中,孩子會變得越來越優秀,自己也會有一套交朋友的“方式”,孩子的社交能力也就會越來越強。

Reference:

看更多!請加入我們的粉絲團

轉載請附文章網址

不可錯過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