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M_AfterTag}
命理

三十幾歲一無所有,比努力更重要的是規劃力

7月來臨時,上海這幾日有這麼幾個重點新聞,一個是垃圾要分類了,第二是高考錄取陸續開始了,第三個幼升小的小盆友們要收到入學通知書了。
在經過多少次“你是什麼垃圾”的靈魂拷問後,我們也漸漸適應了這樣的生活,並覺得為地球做一點努力,很值得。
比起學霸是如何學習的,我們似乎更關心學霸的父母是怎麼教育學霸的。標題如“你只看到武亦姝被清華高分錄取,沒看到人家爸爸4:30關手機”刷爆了朋友圈。

就像大學畢業的時候,我們寢室的女生一起在上海合租了房子,有親戚在上海的朋友就提醒說,“你們開始工作了,準備在上海生活下去,記得去辦上海居住證哦”。
我們也興致勃勃的準備資料去辦,但是去辦理的時候,房東不給房產證複印件,我們被打回來了。
四個女生,其中兩個女生想辦法借了親戚朋友的去辦好了。
另外兩位徹底忘記這件事了,因為彼時,她們想不到居住證可以積分,可以居轉戶,可以讓你有資格在上海買房,可以讓你的孩子有資格在上海唸書。
那時候,青春的路很長,我們能看到的只有胳膊這一寸的長度。以後?誰知道我們在哪裡。

比如我就突然被派往北京工作了一年,有同學被派往香港工作一年,也有被派往紐約工作一年,我們像一顆小沙子,在社會的沙漠裡飄來飄去,浮浮沉沉,隨風漂移。“要養活自己已經不容易了,已經很努力了,還是看不到未來在哪裡”。
而當我進入30之後,身邊的同學同事朋友都安定下來,才發現,其實一直以來,比努力更重要的是規劃。

比努力更重要的是規劃

最近《Monocle》雜誌公佈的世界最宜居城市名單中,去年位列第四名的蘇黎世今年榮登榜首。《Monocle》雜誌世界宜居城市評選,會根據這個城市的衛生環境、交通、公園、書店、餐廳等等條件去考核。蘇黎世這座城市是瑞士聯邦最大的城市,也是全歐洲最富有的城市。雖然生活節奏很慢,但是交通網絡特別發達,從這裡出發幾個小時內可以抵達歐洲的任何城市。
這座城市擁有讓人覺得世界上一切都很美好的魔力:乾淨整潔的街道兩側是各類零售商店,在遠處,你就能看到白雪覆蓋的阿爾卑斯山漂浮在藍綠色的湖面上,就算在四處都是美景的歐洲,這裡依然有獨樹一幟的美。值得一提的是,瑞士已經實行垃圾分類30多年,蘇黎世政府出版的垃圾分類手冊厚達100多頁,並且他們的目標是希望在2050年將人均能源消耗限制在2000瓦以下。

規劃也分步驟的

做規劃,也是改變自己的過程,而改變自己說起來就特別簡單:
正確的時間做正確的事。雖然這聽起來很無聊,但是走向何處,都擁有改變自己人生的可能。

舉個例子,前意識階段,我意識到了不去充電會被社會淘汰、會沒法漲薪、會不能升職。我下班路上在地鐵站收到“英語培訓班”的資料了,我就報名去參加了,沒有想清楚為什麼去做,就已經去做了。這就導致,我學習了幾節課之後,我就不去了,沒動力去了。因為我當時的工作日常不需要英文。

所以,第三階段非常重要。我們一定要做好準備:

想清楚職業目標,人生定位。相信很多人面試的時候都回答過HR的這個問題“你的職業規劃是怎樣的?”當時你是隨口回答的,還是你曾經真的做過職業規劃?我朋友很小的時候就想當老師,所以大學裡就考了普通話等級考試和教師資格證。畢業了高高興興當老師去了。很多人說我不知道自己想做什麼,我只想賺錢。那麼沒有目標的3-5年之後,你大概都明白了社會構成是什麼樣的,又到了你該坐下來思考人生目標的時候了。一定要做一個規劃,知道自己不要什麼,也是人生選擇。

調整心態,過好今天。當想要改變的時候,我們的表現都是很著急,覺得越快改變越好,最好今天,此時,馬上就能行動起來。但是不是的,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心急了,規劃就容易跑偏。
大家都想賺快錢,也不去想長遠經濟,做長遠規劃。你完全可以做好手頭的事情,慢慢地琢磨你的規劃。可以收集各種資料,一條一條去分析,當你感覺準備工作都完成了,再著手去行動。

時間管理,平衡生活。當準備著手去行動的時候,大部分人的規劃可能是從充電開始的,而當工作、生活、充電都交織在一起時,很多人會覺得壓力很大。那你就需要主動管理你的情緒,不要讓這種壓力影響到你的家庭生活。
做好時間管理,要學會“彈鋼琴”,
重要的事、緊急的事、必須做的事,
排好了,別讓自己手忙腳亂。盡量穩中求進。

有人說,
上半年的努力是下半年驚喜的鋪墊,
如果上半年沒有努力,那下半年可能也不會有什麼驚喜。

若把人生也做一個一半一半的分割,那上半生努力一點,下半生才會有驚喜。

Reference:

看更多!請加入我們的粉絲團

轉載請附文章網址

不可錯過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