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逛動物園和經常去遊樂場的孩子,區別有多大?上國小後差異巨大

有些孩子一有時間就往外跑,而有些孩子家長要帶他出去玩都不願意去,
比日本宅男還要宅,小小年紀就好像有社交恐懼症一樣,令家長也很是頭疼。
無論是喜歡在外面跑的孩子,還是喜歡一直在家裡待著的孩子,
都是有自己的性格和愛好,並不是說哪種方式就一定對孩子以後的發展有利,
家長也不要逼迫孩子回家或者是去外面玩。
這是我在帶孩子的過程中,發現的一個現象,
也許不具備共性,但也帶給了我一點思考。
現在寫在這裡,抛磚引玉,一起在育兒路上陪著孩子成長。
鄰居家有一個特別內向的男孩,叫陶陶,
特別喜歡蹲地上看螞蟻,一看就是半個小時。
每次,他奶奶都催著他趕快走,但孩子就是不走。
陶陶的這個性格,曾讓我家孩子的奶奶羡慕了很久。
因為我家孩子太愛跑了,尤其喜歡去一些坑窪不平的路上跑。
每次,孩子奶奶都得拼了老命去追,還擔心孩子摔了。
如果我家孩子能夠蹲那裡看螞蟻,孩子奶奶應該是求之不得的啊!
不過,就在我家孩子奶奶羡慕陶陶的時候,陶陶奶奶卻羡慕我家孩子活潑好動。
話說,這好像是很多家長的通病,總是看不見自己孩子的優點而羡慕別的孩子的優點。
每一種性格都有各自的優點和缺點,每一種性格也都有屬於它的偉大人物誕生。
不過,作為家長,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全面發展,
眼看著其他的孩子活潑可愛,聰明靈動,
再看自己的孩子見生人都害怕,自然有一種說不出來的失落。
又或者看見別的孩子注意力集中,觀察仔細,
而自己的孩子太好動,坐都坐不住,自然有一種急火攻心縈繞心頭。
這種情況比較常見,因為每當好幾個家長在一起聊天的時候,
總是非常謙虛地說,我家孩子怎麼怎麼不好。
尤其是有別的家長在誇獎孩子的時候,家長更是表現得很謙虛,
甚至一竿子就把孩子拍岸上,為此家長還不得不找幾個例子才佐證自己。
我也是這樣得家長,每當別的家長表揚自己孩子的時候,總是要謙虛一番。
不過,好在我從不當著孩子的面”謙虛“。
如果這個時候孩子離得遠,我自然會謙虛;
但如果孩子就在跟前,我就順勢把這個表揚扔給孩子:”你看,阿姨在表揚你哦!"
我鄰居家有一個特別懂事的小姐姐,每次見到她帶著弟弟在下面玩,都很照顧弟弟。
好幾次和她的媽媽一起聊天,我都忍不住表揚這個小姑娘。
可是,孩子媽媽總是一臉不屑:
“你看她在外面多照顧弟弟,在家可是小霸王。昨晚還剛和她弟弟打一架呢!”
小姐姐每次聽到媽媽這樣說,眼神裡的光彩都會立刻消失。
看得出,小姐姐很在乎媽媽的評價呢!
這兩年來,各個城市都推出了旅遊套票,
其實就是一張卡,持卡人可以不限量去本市的一些旅遊景點玩。
我所在的城市也推出了這樣一種年票,只要59塊錢。
我和好幾個同事去年都辦了一張,不貴,卻包含了動物園、植物園、遊樂園等各個地方。
其實兩位同事,家裡分別都有一個小男孩,年齡相差半歲吧。
這兩個孩子,在近一年的時間裡,一個特別愛去遊樂園,一個特別愛去動物園。
也許是他們的性格導致了他們這樣的選擇,也許是家長的有意引導,
總之這兩個孩子表現出了完全不同的氣質。
愛去遊樂園的孩子,運動細胞特別強壯,
身材靈活,跑、跳、躍、彈樣樣精通。
我猜想,遊樂場裡的攀爬設施一定給了這個孩子足夠的訓練,
以至於他現在跑得比大孩子還快。
不過,這孩子坐不住,坐一會就蹦跳起來了。
愛去動物園的孩子,觀察能力很強,能獨自一動不動觀察動物半個小時。
動物園裡的動物們應該給了這個孩子極大的樂趣,
以至於他畫出來的動物惟妙惟肖。
不過,這孩子體格瘦弱,喜靜不喜動。
於是,這兩個孩子,在選擇消磨時間的方法和地方的時候,又進一步強化了自己的性格。
那個愛去遊樂場的孩子,變得更加活潑而好動,運動細胞變得更加強壯;
而那個愛去動物園的孩子,則變得更加安靜,更善於觀察事物。
面對孩子的這種選擇,作為家長,原本不應該干涉的。
但如果孩子的這種選擇已經嚴重影響了孩子的健康,家長就要合理引導了。
比如,我同事家喜歡去動物園的孩子,變得越來越不愛出門了,
每天就喜歡呆自己房間搗鼓,有時候連吃飯都叫不出來,
但家長又發現不了孩子具體做了什麼事情。
我同事曾一度以為孩子會不會有自閉症。
那個總是去遊樂園的孩子,也變得越來越活潑,注意力也明顯低於其他孩子。
為此,孩子媽媽一度懷疑孩子是不是有多動症。
不過,去年寒假,因為沒有人看孩子,我們都把孩子帶到了單位。
兩個性格截然相反的孩子,居然玩在了一起,還特別開心。
活潑的那個跟著穩重的這個學會了五子棋,喜歡上了繪畫;
穩重的這個跟著活潑的那個學會了踢足球,喜歡上了奔跑。
孩子總是按照自己的性格,選擇自己願意做的事情。
作為家長,別總是盯著別的孩子的優點,然後帶著有色眼鏡看自己的孩子。
多多發現自己孩子的優點,並合理引導,就一定讓孩子全面發展,健康成長。
很多時候,家長做不好的事情,其實讓孩子的朋友來做,效果會出奇的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