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生出兒子被丈夫拋棄,從身無分文到賺了60億 ! 她用一生告訴女兒:女人最大的貴人是自己!

一個女人,在困難中的態度和意志會影響孩子的一輩子。擇一人,過一生,不求富貴顯達,只求健康安穩,這是大多數女人最樸實的夢想。可是人生總會經歷風雲突變,作為女人,作為母親,我們必須要知道,接受和承擔都要靠自己,女人之所以會變強大,是因為碰到了一生中最重要的貴人——自己。
如果他從富貴跌入困頓、從健康墜入病痛,那麼愛依然,我還在。
如果他背叛、出軌,變了心……你年紀不輕、身無長物,孩子嗷嗷待哺,接下來要怎麼辦?
也許很多人可能會不計尊嚴地默許、原諒和忍氣吞聲,勉強走下去。畢竟離開他,前途渺茫。
但是,這個叫臧健和的女人,卻用自己的一生,闡述了女人強大起來到底有多美,從而活成了令世人豔羨的模樣。
01
做一個像樣的人,過一個像樣的人生
1945年,臧健和出生。父親在她很小時就離家,她5歲就和媽媽一起去地裡挖土豆,7歲開始掰玉米,10歲時掌勺為家人做飯。沒有男人的家庭,靠勤奮和努力勉強度日。
臧健和14歲那年,日照遭遇罕見大旱,莊稼顆粒無收。為了活命,母親帶著臧健和、妹妹離開老家,一路流浪乞討,最終到了青島。
單身母親別無所長,靠沒日沒夜給人縫補補衣服的微薄收入,供養兩個女兒的吃穿,讓她們讀書上學。
“我喜歡讀書,但如果繼續讀下去,媽媽可能就沒命了。這樣的書,我寧可不讀。”15歲,臧健和不顧母親反對輟學,應聘到青島一家醫院當護工。
靠日日夜夜在醫院為病患未藥餵飯和擦洗身子,臧健和撐起她和媽媽、妹妹的3口之家。
1967年,母親有了穩妥的住處,妹妹有了工作,22歲的臧健和戀愛了。
男人是來自泰國的援華醫生,溫柔善良又愛她。郎才女貌,眾人撮合,母親和妹妹也都喜歡,他們戀愛、結婚。
24歲,臧健和生下大女兒蓓蓓,4年後,小女兒蓬蓬落地。
丈夫多次許下的諾言,是陪著臧健和和兩個女兒,在青島過一生。
她當然深信,為什麼不呢?就像他說自己也來自一個貧寒農家,她也深信不疑一樣。
門當戶對,惺惺相惜,不分離。臧健和對未來充滿了憧憬和期望。
畢竟, 誰不想做一個像樣的人,度過一個像樣的人生?
1976年,臧健和丈夫的父親病逝,母親讓他火速回國。他是家中的長子,母親年邁,他必須回去。
臨行前他向臧健和許諾,回國後馬上安排她們母女三人去泰國團聚。
02
凍死迎風站,餓死不彎腰
1977年,臧健和帶著兩個女兒奔赴泰國,到了丈夫家裡後,她才知道,夫家是泰國知名富豪,祖輩經營絲綢生意。用現在的話說,就是標準的高富帥。
“高富帥”依然深情,依然愛她。但是他的身邊,還盈盈站著一個女人。那個女人懷中的小男孩,叫臧健和的丈夫為“爸爸”!他不覺愧疚,因為當時的泰國實行“一夫多妻”制。
“可是我們在中國結的婚!”臧健和說,丈夫沉默不語,婆婆指著她的鼻子說:“但是你生了兩個女兒!我們家需要兒子!”“選我還是選她?”她問丈夫。
他沉默不語,側臉對他的第二個妻子報以溫柔微笑。
她的心,徹底寒了。
“多少女人想嫁給我的兒子!你為什麼這麼固執動?留下來,你和兩個女兒一輩子都不愁吃穿!”婆婆說。
臧健和一邊收拾行李,一邊說:“ 可是我要的,僅僅是專一的愛和抬得起頭的尊嚴!”
毅然帶著兩個女兒離開泰國,那在很多女人看來都高不可攀的富貴之家。
回去要在香港中轉,丈夫給臧健和母女辦的是香港護照。她突然知道:進退兩難,泰國沒有她的家,青島的家,她也沒臉回去了。
臧健和決定留在香港。有手有腳,有兩個女兒相伴,一邊打工一邊供養兩個女兒,肯定會很苦,但不至於走不下去。這樣的路,臧健和的母親早就走給她看了,所以她不怕。
她在銅鑼灣租下一間沒有窗戶的4平米小平房,母女3人安下身來。
由於語言不通,臧健和只能做體力活。早上8點去茶樓刷碗、洗廁所,晚上6點到8點去電車廠擦車,11點去醫院做護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