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M_AfterTag}
生活

「大公司還願意收我嗎?」關於「離職」:中年轉職好「焦慮」,「心理學」告訴你「秘招」!

-01
人在職場,跳槽是一個無法迴避的問題。
只不過有的人是主動的,有的人是被動的,主動的是為了尋求更好的發展機會,

被動的則是迫於行業「背景」和「工作能力」。
而對於跳槽,不同年齡,職場不同階段則想法態度各異。

對於辭退或者說是辭職、跳槽這種職場司空見慣的現象怎麼就變成了洪水猛獸,成為那根將人壓垮的最後稻草,其實,職場環境本身並沒有太大變化,變化的只是「人心」而已。

有的人隨著年齡的增長,應對職場危機能力越來越弱,也愈發的懼怕改變,甚至開始排斥一切不安定的因素,無論好壞,希望就一直這樣下去。這或許也就注定了,當變化來臨時的悲劇。

前段時間熱播的電視劇《獵場》裡的惠成功,當初決定離開,和胡歌飾演的鄭秋冬說只是為了體驗跳槽的滋味。或許這個理由在很多人看來有點荒誕,如果說是為了高薪和更好的職位或許大家還能接受。

事實上,眼下很多初入職場的新人,90後甚至00後,就會因為類似的理由選擇跳槽。他們拒絕一成不變的東西,喜歡新鮮感,也喜歡挑戰和冒險。其實倒也不是像有的人以為的那樣,他們吃不了苦,沒有耐心。而是更多的想追求自己喜歡或者是感興趣的事情去做,更看重體驗和感受,如果正好遇上了,他們會拼的比誰都瘋狂。

所以跳槽對於年輕人而言,他們想到就去做了,無論結局如何,年輕就是最大的資本。
總要折騰幾次才知道自己真正適合什麼。當然,這裡不是鼓勵大家經常性跳槽,而是在有機會的情況下多做嘗試,找到自己真正適合的位置。

對於中年人來說,跳槽還真不是個容易做的決定,還是說《獵場》裡的一個例子。
劇中的張嘉譯飾演的經濟開發區副區長曲閩京是一位難得的全能金融專家,清華的研究生、哥倫比亞大學的MBA,學術文章曾發表在世界一流期刊,世界級的金融名流都給他打Call,能力超群、人脈豐富。

就這麼一位已至中年的體制內金融專家,在做出跳槽決定時的更是猶豫不決和小心謹慎,一方面要考慮老婆的工作問題和孩子的身體健康,另外更重要的還是個人的職業發展規劃。儘管最後是個皆大歡喜的結局,但過程也算是「步步驚心」。

畢竟,對大多數中年人而言,牽一發而動全身,家庭和事業、房子和孩子無一不牽扯著敏感的神經,當行業發生變化、職業技能不再唯一的時候,如果不及時做出改變,在面對跳槽的時候,也就剩下想想而已。

-02
並不是所有的跳槽都能換來理想的結局

我們每個人在跳槽初始的時候,都是抱著對新環境和新工作的期待,渴望重新開始,也想努力變得更好,但並不是所有的結果都是美好的。
原浙江衛視主持人朱丹得跳槽湖南衛視就是如此,從原來的當紅一姐,到最後帶著幾個收視率慘淡的節目和一個重大的失誤,被雪藏一段時間後合同到期無奈的選擇了離開。

或許在當初跳槽過去的時候,為了宣傳需要,被湖南衛視捧得很高,但是當熱情冷卻下來,其實並沒有期待的或者是希望的那麼美好,當初捧的多高,走的時候就有多落寞。

這其實也就是職場江湖!不會去看你當初是因為自己的野心還是與原同事的不合選擇跳槽,更不會去探悉最後的離開是因為被排擠還是落井下石,終究還是靠檯面上的成績來說話。

-03
跳槽其實並沒有想像的那麼美好,當然也並不可怕

當今社會,個人的職場沉浮,會隨著新公司新行業新業務的出現而上升,但這個時代的變化超出以往任何時候,指不定什麼時候就風口停了、寒冬來了、公司合併了、業務轉型了。

而跳槽卻是作為職場人必鬚麵對和經歷的,至於如何才能充容的面對,緩解或者是消除對跳槽的焦慮,甚至有計劃的讓每次跳槽都是成為職場上升的助力,其實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做:

●、擺正好的心態,企業不是慈善機構

在人性化的企業也是以盈利為目的的,這和公司規模大小沒關係,只要你能為公司創造價值,解決問題,帶來利潤,那自然會想辦法留住你。這和年齡、性別、職位、資歷都沒關係,那些仗著是公司元老,躺在歷史的功勞簿上倚老賣老的終究要被清退。

要知道給企業打工注定是一場無法善終的結局,所以別想著在一個公司幹到退休,無論曾經一起奮鬥的氛圍有多難忘美好,在決定離開或者是公司因為特殊原因需要你離開的時候,都要擺正心態,法律之內的問題交給法律,法律之外的就看情義。要始終堅信離開並不是結束,而是新的開始。

●、提前做好職業規劃,一切不以職業發展為核心的跳槽都是耍流氓

隨著製造業升級,以及互聯網對於傳統產業的顛覆,跳槽會越發的司空見慣。據統計,至少有70%的跳槽,是非理性的。實際上,我們在職場生活中,無論是初入職場的小白,還是打拼多年的老司機,其實都應該做好職業規劃,「居安思危」。

有清晰的職業目標,為實現目標應該掌握哪些技能?又是通過什麼渠道能掌握?怎麼劃分成一個個的小目標並一步步完成?這些都應該是在跳槽之前充分了解的。

另外,關於所處行業的發展趨勢如何,所在企業的願景和業務發展模式怎樣,只有真正弄清楚這些問題,才能判斷這個公司在未來能否迸發出巨大的價值,你到底是否應該跳槽。對於要去的公司,也是如此。真心不建議35歲之前,單純為了錢而跳槽。當然,這也得拋開不得已的個人和家庭原因。

●、時刻警惕大公司病和舒適圈

大公司有大公司的好處,除了品牌背書,簡歷鍍金外,同時也能培養你的工作習慣,尤其是現在大魚吃小魚的資本併購遊戲盛行,大公司能提供更多的機會,也聚集了更多的優秀人才。

但是在大公司待久了,你可能會變成了生產線上的一員,而這種生產線通常只有大公司才有,所以你的市場變得極其狹窄。一旦你變成了某個生產線上的零配件之後,便再難找到合適的工作崗位。因為這個行業本身競爭者就不多,小公司更是做不起。

所以如果在大公司,一定要力爭進入核心部門,尤其是重點業務部門,畢竟,小公司即使挖人也會去挖大公司裡的中高層,過來擔任高管,挖的這些人是需要有一定的業務線統籌能力的。換句話說你跳槽過來,得帶來業務才行。

另外,當你在一個公司覺得開始閒下來的時候,其實就是你該離開的時候。否則你就成了溫水裡的青蛙。

●、拓展工作技能的邊界

這個時代,單一的職場技能愈發的變得岌岌可危,再加上人工智能的飛速發展,對於大多數工作技能簡單的職場人來說,很容易就被機器替代了。

為此,積極拓展工作技能的邊界是我們每一個職場人目前都該去做的,我本人是銷售出身,今年除了帶團隊做業務之外,基於公司安排和個人意向,兼著負責公司的人事工作,為此,還報班學習了人力資源管理,通過了國家二級考試。

與此同時,因為職場文的寫作,做了幾十例職業規劃的諮詢,一方面獲得了較好的口碑,另外也鍛煉了自己,同時還拓寬了能力的邊界。這對於以後的職業生涯來說,無論跳槽與否,至少多了一門技能,多了一些選擇,又何樂而不為呢。

最後,對於打算跳槽的朋友,引用熊太行老師的一句提醒:
「換游泳池解決不了不會游泳的問題,有的問題還是原地修煉,自我突破更好。」

Reference:

看更多!請加入我們的粉絲團

轉載請附文章網址

不可錯過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