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婚退散了,如今「懶婚」當道,就這3大原因

古代追求包辦婚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孩子尤其是女孩子的命運完全掌握在父母手中。到了近現代,年輕人思想解放了,女性意識覺醒,大多開始追求戀愛自由、婚姻自由,一直到現在,都是這樣的主張。
其實,在小編看來,雖然進步了,但是這種名義上的自由也摻雜著父母之命。難道你能否認相親不是一種含蓄間接的包辦嗎?可能最本質的區別兒女的選擇權比例變大了。
到了80後這一代,婚姻觀念突然有了大爆發,裸婚、閃婚成了年輕人追捧的方式,而這個題材的電視劇、電影也不在少數,尤其以趙寶剛導演的劇為主,而在這種大環境渲染下,父母們由一開始的反對排斥也逐漸接受了。
但是,據民政部門最新數據顯示,去年全國結婚登記對數下降了7%,已經連續第四年下降了。很多地方的平均初婚年齡也在延後。因此“懶婚”一詞誕生。
孩子由之前的閃婚到現在的不想結婚?!是不是讓一些父母接受無能!這個數據著實驚到了一些父母,感覺孩子越來越不受控制了。通過小編的調查觀察,發現現在的年輕人一般有以下想法:
1、野心型:既然都單到現在了,為何不能找個更好的。
這一類其實是最普遍與常見的,不著急結婚並不是排斥婚姻,而是在等待最篤定的“心動信號",在等待那個最合適的存在。越優秀的人越挑剔,你總在等那個可以與你並肩的,身份、地位、心靈都契合的人出現,到頭來可能等來的是錯過。
之前有一句話很流行:你想找一個你愛的還是愛你的。而這種類型的則是不能遷就的人,下定決心要找到一個相愛的人,雙方的愛要勢均力敵、要有同等的付出值。
其實不是小編潑冷水,父母對於你和姐姐弟弟的愛還不均等,何況是從陌生人相處過來的愛人呢?在愛情面前,總有一方要比另一方付出的多,而你終究被遭到打擊。
小編建議可以嘗試著去接觸,不要過分在意表象,在愛情面前沒有更好只有對你好。
2、佛系型:不爭不搶,敵不動,我不動
現在流行佛系一詞,大概意思就是整個人很平和友善,不爭不搶,無欲無求的。但是說白了就是性情寡淡,嚴重一點的會給人一種死氣沉沉的感覺,如一尊大佛般佇立在那裡。其實大多數熱還是喜歡陽光開朗的人,畢竟愛笑的人運氣都不會差不是白說的。
其實小編只想說,不求你如餓狼撲食般主動,只求你能邁出那關鍵的一步。別在佛了,該爭取還是要爭取,否則緣分都讓你的佛光閃走了。
3、消極型:根本不想找,自己也挺好
這個其實是有些糟糕的,而小編身邊的人也有這種狀態的,每天都說自己好忙,但是卻不知道在忙啥,上班沒時間聊,下班更加沒時間,家裡介紹對像也說自己沒時間。
其實不是沒有時間,只是享受一個人的感覺,單著單著就想一直單著了。。。
無論你屬於哪種,都希望你能別在趕時髦做“懶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