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寶典】心理學家指出:你的不"自律",會毀了你一輩子!(職場人必讀)

職場上我們作為普通人,我們不可能像高官那樣時常面對金錢、權力與美色,
但在我們的生活中也經常存在著各種各樣或大或小的「誘惑」。
比如,你明明知道吸煙對身體不好,但卻因為吸煙的快感放縱自己繼續吸煙;
明明知道努力學習有利於今後的成功,但卻難以放棄現在輕鬆自在的生活而投入緊張的學習中。
哈佛大學心理學家丹尼爾‧戈爾曼的《情商》一書﹐把情緒智力(也稱情商﹐EQ)定義為“能認識自己和他人的感覺,自我激勵﹐以及很好地控制自己在人際交往中的情緒的能力。”
這一理念很快跨過大西洋﹐成為英國工業﹑教育和公共生活領域的「主流思潮」。
職場上的國際大公司也將情商測試作為選用人才的依據。
人在職場求生存,不管外界的壓力有多大,首先要讓自己強大起來。
只有懂得欣賞自己,才能讓別人「欣賞」你。
高成就的人懂得掌握下列3種情緒能力和1種社會能力:
一、自知
意味著知道自己當前的感受。因為我們整天都忙忙碌碌﹐所以就無暇顧及反省和自知。
一個人的自我形象與其在他人眼中的形象越一致﹐他的人際關係就越成功,
二、情商
其實最開始並沒有“情商”這個詞,在“情商”之前,這樣東西被稱為“情緒智力”。
認識自身情緒,就是能認識自己的感覺、情緒、情感、動機、性格、慾望和基本的價值取向等,
並以此作為行動的依據。
因此高情商不論在你我的職場或生活中,都是一項絕對的核心競爭力,
並且能培養我們的同情心和無私精神﹐能為職場上帶來好的業績和人際關係。
三、自律
自律的人懂得適時控制自己情緒的能力。情商高的人能更好地從人生的挫折和低潮中恢復過來;
而那些在工作上有出色表現的人,往往是生活中也井井有條的人。
一位作家說:“其實人與人都很相似的,不同就那麼一點點。”
這一點點,在相當程度上,就是一種自我克制的能力。
正是由於對自我的慾念的調控,才顯現出人性的高貴與光輝。
進行“糖果實驗”的米伽爾同時發明了一個冗長的詞彙:“目標導向的自髮式延遲滿足”。
他十分強調自我調節情緒的意義,認為只有「克制」衝動才能有效達成某種目標。
奧德修斯塞住耳朵,束縛手腳,戰勝了海上女妖魔法的誘惑,並歷經種種風險,終於回到朝思暮想的家園。20世紀60年代的美國,物質條件遠不及現在豐富,為了得到心愛的美味糖果,四歲的小孩子是如何在煎熬中度過20分鐘的?
因此,在職場上,我們該要懂得在一粒芝麻與一顆西瓜之間,明白什麼是明智的選擇。
如果某種誘惑能滿足你當前的需要,但卻會妨礙達到更大的成功或長久的幸福。那就請你屏神靜氣,站穩立場,耐得住寂寞。一個人是這樣,一個企業,一個社會也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