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怕遭遇挫折!成功的人用親身經歷讓你知道,他們都曾遇過天大的挫折!

很多情況下,失敗比成功更有價值。
透過失敗的經歷,能夠衡量一個人的價值和度量,無論是平凡人還是天才,失敗所能驗證的事實真相,實際上大大超出了它本身所具有的特性。
多數時候,失敗比成功更能說明問題,因為成功可能具有一定的偶然性,但是失敗卻總是能真實地反映出問題,它的出現往往是必然的。
正因如此,失敗總是能夠迫使我們反省自身的行動,催促我們成長,失敗往往就像一個警示器,用來界定我們的行為、糾正我們的錯誤。
這一點對於那些渴望成功的人尤為重要,可以說正因有失敗的存在,才造就了偉大和成功。
古今中外,有太多出色的人才,他們的成功、他們所建立起的偉岸功業,都是建立在失敗的基礎上。在這些成功者中,我們對於他們的失敗也應當瞭若指掌。
貝多芬遭遇了不幸的童年、被疾病困擾,但是他卻奏響了最富生命力的樂章。
林肯一生都在遭受挫折和失敗,但是他還是成為美國史上最著名的總統之一。
擊敗了拿破崙的威靈頓將軍,一生中大多數時間都在吃敗仗。
潘恩教授帶領他的團隊對全世界最成功的數百位政商界人士進行採訪和研究,發現每一個成功者平均經受了3.7次重大的失敗和人生危機,而至於那些小挫折更是多不勝數。
潘恩教授還發現了一個定律:成就越大的人,所經歷的失敗往往越多,而且失敗的程度也越大。這不是一個巧合,而是一種社會現象,這種現象大多適用於每一個人。
當然,多數情況下,對於我們來說,成功才是真正值得關心的事情,而成功之前的那些事並不值得深究和推敲。
我們永遠都在尋找一個結果,但是對造成這一結果的原因卻知之甚少,也許我們慣於從老人口中聽到一些勸告或提醒,但事實上我們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
然而這些失敗和風險並非才華或天賦可以抵消的,沒有人可以避免,而成功者更是沒有辦法遠離。它們也不是可以輕鬆帶過的,只有當你親身經歷過,才會明白其中的痛楚。
堅持承受這份痛楚,正是你走向成功的一個過程。
那些能夠抵抗挫折的人,最終成就了強大的生命力,他們往往能夠堅持到成功的那一天。
▼馬雲談他的成功與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