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M_AfterTag}
健康

適合痛風患者的四款湯粥,這樣吃就對了!

痛風,中醫將它歸納在“痺證”範疇。《黃帝內經》中就有關於“痺”、“歷節”的記載。中醫認為該病是過食膏粱厚味而溼熱內蘊,或外感風邪侵襲經絡,氣血不暢而導致瘀血凝滯,經絡阻塞、關節畸形,故稱“痛風似風非風,責諸濁毒瘀滯”。

痛風患者應遵循把血尿酸降下來的食療原則,同時還需根據其臨床症狀辨證用膳。
溼熱痺阻型關節紅、腫、熱、痛,多為急性發作期,關節屈伸不利,舌紅、苔黃,或燥或膩,脈滑、數。宜食清熱通絡、祛風除溼的藥膳。

一、百合苡仁湯

原料:百合(鮮品)30克,薏苡仁30克,蘆根(幹)10克。
製法:將蘆根洗淨,煎汁,再用煎汁加水,將洗淨的薏苡仁煮至八成熟時加入洗淨的百合瓣,繼續小火加熱,以薏苡仁、百合熟爛為度,得煎湯500毫升,分兩次食用。

特點:百合味甘、苦,性微寒,有清熱潤肺、安神功效,而且百合中含秋水仙鹼等成分,對痛風性關節炎有防治作用。蘆根為蘆葦的根莖,味甘、性涼,有健脾利溼功效。因此,兩者配合煎湯可長期服用,安全有效。

二、土茯苓粥

原料:土茯苓30克,粳米100克。
製法:將粳米淘洗乾淨,加水煮粥,將土茯苓碾成細粉,加入粥中,混勻煮沸後食用。
特點:土茯苓味甘、淡,性平,歸肝、胃經,可解毒、利關節、除溼通絡,同時還可以促進血尿酸的排洩;粳米健脾益氣。本粥適用於老年痛風急性發作期或間歇期、慢性期,但不可與茶同飲。

寒溼痺阻型關節腫痛劇烈,痛處下移活動不利,遇寒加重,得溫則減,形寒肢冷,晝輕夜重,苔白,脈弦、緊,有的可見痛風石。多屬慢性階段,應採用溫經散寒、祛風除溼的治療方法,飲食不宜過涼。

三、白芥蓮子山藥粥

原料:白芥子粉5克,蓮子粉100克,鮮山藥200克,陳皮絲5克,紅棗肉200克。
製法:先將山藥去皮切薄片,與棗肉一起搗碎,再與蓮子粉、白芥子粉、陳皮絲及適量水共調和均勻,蒸糕食之,每次50~100克。

特點:白芥子味辛、性溫,有溫肺祛痰利氣及散結通絡止痛功效,對於痰注經絡關節之痺痛,有一定作用。大棗健脾益氣,蓮子、山藥健脾補腎。此糕適用於痛風日久不愈、關節肢體痠痛、時重時輕者。

四、芝麻桂膝糊

原料:桂枝20克,懷牛膝20克,黑芝麻120克,麵粉500克。
製法:將桂枝、牛膝研成細粉,黑芝麻搗碎,把上述三味加麵粉共同混合攪勻,蒸熟後再放入鐵鍋中用文火炒黃,裝入瓶中,每日3次,每次20克,用溫水衝成糊狀食用。

特點:桂枝辛溫,有溫通經脈作用;川牛膝苦、平,可逐瘀血、通經脈,對風溼痺痛拘攣有效;黑芝麻可潤燥補肝腎;麵粉有健脾益氣作用。本品對關節腫痛、屈伸不利或足跟腫痛者,可達到祛風溼、壯筋骨的功效。

痛風病患者除藥療及藥膳外,平時應遵守一定的飲食原則。首先在飲食中應少吃含嘌呤多的食物,如動物內臟、禽畜肉、菜花、菠菜、豆類、蘑菇等;可食用含嘌呤較低的食物,如蛋類、牛奶、麵粉、玉米、藕粉、洋白菜、西紅柿、黃瓜等新鮮果蔬。第二是蛋白質及脂肪要適量,控制在每天每公斤體重0.8~1克蛋白質,以植物蛋白為主,若要食肉,也必須煮沸棄湯後食用。脂肪會減少尿酸的排洩,所以也要限量。

第三是要大量飲水,每天飲水量保持在2000毫升以上,補充水分可促進尿酸的排洩。第四是忌食興奮神經的食物,如酒、濃茶、咖啡、蔥、姜、蒜等,尤其是酒會誘發該病急性發作,啤酒與海鮮更不可同時食用,因為會導致血尿酸突然增高而誘發痛風。最後要保持標準體重,超重和肥胖也易導致痛風急性發作。

Reference:

看更多!請加入我們的粉絲團

轉載請附文章網址

不可錯過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