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男女朋友關係中,你有沒有感覺自己是多的!!!

大家好,我是Ant小編!今天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有哪些人歷經重生之後,突然一夜致富,飛黃騰達!他們到底是用方式來讓自己致富的呢?
▼
前兩天朋友A君向我抱怨
這麼一件 “小事”
A君在我印象中,向來是個獨立自主的“女漢子”形象。工作中雷厲風行、果敢決斷。由於我自己比較拖拉,就一直很欣賞很羨慕這樣的性格。今天一早A君氣鼓鼓的跑來跟我說,“煩死了,原本挺開心一天,被搞得現在我都不想回家了。”問原因,得知近段A君因為業績壓力忙的焦頭爛額,這麼幾天下去A君丈夫實在看不過去,出於好心想要幫A君解壓,結果卻被A君無意識的拒絕了,“不用了,我自己能ok,你不用管我”丈夫遂惱火,認為自己是不被愛人需要的,兩人因為“不用了”大吵了一架。
保持獨立在當下日新月異的時代的確很實用,獨立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是現代人所必需的。但我們在強調獨立的時候,卻不自覺地矯枉過正:我要獨立,所以我不需要Ta的幫助;我是獨立的人,不應該這樣依賴Ta;我們都是獨立的,沒必要太考慮Ta的感受……
太獨立的生活習慣讓我們養成了不依靠別人的習慣,當然,也不再依靠最親密的愛人。在遇到過分獨立會讓我們變得很難與人相處,過得越來越自我,與周圍的環境也會逐漸疏離。
▼
“這些事我明明都可以自己做,
為什麼要去麻煩別人?”
但是,如果過於迷信“獨立”的力量,只剩下依靠自己,習慣性地拒絕別人甚至伴侶的好意,“獨立”就異化成了個人主義。
心理學中對“個人主義”現有的定義:
● 個人主義的核心特徵是選擇自由,尊重他人的完善和自我實現;
● 個人主義的人信奉自主和自控,更傾向於滿足自我的需求,而忽略他人的需求。
參照個人主義的重要特徵,自我實現是指人開發自身潛能、展現自身才華的需要。自我實現程度高的人,感情生活應該更為豐富。
然而事實卻恰恰相反,心理學研究表明,自我實現程度高的人在愛情體驗的質量、深度、給予伴侶的關懷等方面都較為遜色,甚至單身比例更高。同時研究表明,越是個人主義,對伴侶的關懷、需要和信任就越少;而對於婚姻的態度,個人主義者更加消極。
▼
很多人都有這樣的體會,自己用心付出的一個專案,無論多麼辛苦多麼勞累,都把它當成了自己的孩子,也不會抱怨覺得累。但是如果突然有一天領導通知自己,這個專案不用自己負責,轉交給別的部門了。即便領導肯定了自己在這個專案中的貢獻並獎勵自己,那麼我們也不會表現出欣慰與滿足,反而處處顯得茫然無措甚至出現無助的狀態。感覺這個專案已經不再需要自己了。仔細想想便不難明白:一個人若覺得自己沒用,內心會掉入挫敗的陷阱;若覺得被需要,則會捲進幸福的旋渦。
在愛情關係裡也是一樣,它曾是我們的鎧甲,卻最容易成為戳在心頭的軟肋。
當你願意在親近的人面前舒展你的脆弱,真實的面目面對他時,也能激起對方渴望被你依賴、渴望保護你的慾望。
■ 那麼,該如何避免過於獨立對親密關係的傷害呢?
■ 怎麼樣才能找到一個讓雙方都舒適的良性依賴狀態呢?
其實愛與獨立並非是一件對立的事情,適度的距離和愛的程度,會為彼此留下更多發展的空間。但一旦依賴與獨立過度,都會使彼此越來越遠。
願你們在奮鬥的路上彼此依偎著前進,在愛情的浸潤中,成為更好的自己,也成就更好的對方。
在你缺乏動力的時候,有來自對方的關懷,也有未來願景的鼓舞。在失去動力時,不妨和伴侶一起暢想美好的未來,這種積極的預期想象不僅有助於提升愛情的質量,也會使愛情更加長久。
幸福純粹而簡單,無需太多的修飾和渲染,卻在平常的每一天。 我希望,真誠的朋友一群,算計的朋友沒有,溫暖的手握緊不鬆,心中的情相伴永久。 我希望,所有的婚姻都是因為愛情,沒有爭吵,沒有陌路,一輩子愛一個人,一顆心守一份情。 我希望,付出和回報能成正比,永遠沒有白流的汗水,努力了,就有收穫,堅持了,就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