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M_AfterTag}
親子

寶寶的這十種變化可能預示疾病來臨!作為家長要細心觀察!

大家好,我是小寶貝媽媽經小編CA!今天要來說說關於「作為家長要細心觀察!寶寶的這十種變化可能預示疾病來臨!」的事!不知道大家對於這個有多了解呢?一起來看看吧!

 

咿呀學語的寶寶,遇到身體不舒服,不懂表達或表達不清楚,多靠家長細心觀察。因此,家長具備基本的疾病常識,能及早察覺孩子的健康隱患是非常重要的。

(source: toutiao)

 

症狀一:眼屎多

如果眼角有眼屎出現,說明孩子有肝火了,這時的孩子往往容易發脾氣,不聽話。

【調理方案】

①綠豆味甘性寒,清熱解煩,能清涼解毒,綠豆湯對心煩意亂、脾氣暴躁的孩子很適用;

②多吃些清肝火的蔬菜:如芹菜、苦瓜、茄子、茭白、白菜等;

③馬蹄果汁豐富,性微寒,非常適宜心煩的孩子食用。

症狀二:舌體淡白地圖舌

孩子舌體淡白,舌苔有一處或多處剝脫,剝脫的邊高突如框,形如地圖。有地圖舌的孩子,在吃熱東西時,舌頭會有不適或輕微疼痛,容易挑食、偏食、愛食冷飲、睡眠不穩、亂踢被子和翻轉睡眠。這多是因為消化功能紊亂,或孩子患病時間較久,使體內氣陰兩傷。

【調理方案】

①多吃新鮮水果和綠色、紅色蔬菜;

②用山藥、白扁豆、大紅棗、薏米、小米煮粥給孩子食用,配合動物肝臟效果將會更好;

③用百合、蓮子、枸杞子、生黃芪適量煲湯飲用;

④忌食煎炸、燻烤、油膩和辛辣的食物。

症狀三:嘴角發白

仔細觀察,有些孩子經常口角有“白茬兒”, 是口乾引起的,說明有了脾火。

【調理方案】

①儘量少喝甜度高的飲料,多喝白開水為宜;

②多吃綠色蔬菜,讓纖維素促進腸蠕動,使大便順暢;

③用柿餅上的柿霜沖水喝,楊桃也能緩解脾火。

症狀四:指甲甲半月顏色異常

雙手指甲的甲半月處,正常時為白色。如出現紅色,多是心臟病的徵兆;出現淡紅色,多是貧血導致。

【調理方案】

①在醫生指導下,給孩子吃一些補血口服液;

②在飲食上增加含鐵食物,如動物肝臟、牛肉、菠菜、葡萄乾等食物。

症狀五:甲面出現白色斑點

孩子指甲出現白點、白斑,有兩種可能:第一,蛔蟲症、胃腸道疾病,或貧血、營養不良;第二,手指受到擠壓、碰撞,甲根部甲母質細胞受到損傷所致。損傷所致的白點隨著指甲生長會向上位移,而疾病所導致的白點會反覆在指甲不同位置出現。

【調理方案】

①如孩子指甲反覆出現白點,須到醫院檢查。確診是由營養不良引起,應補充相應元素;

②如確定是磕碰所致,應注意在孩子玩耍的地方做好保護措施,如加固房門、櫃門的開關裝置。

症狀六:手心乾熱

經常牽著孩子小手時,就摸摸孩子手心兒,如果是涼涼的,潮潮的,那就放心了。如果是乾熱乾熱的,晚上還出汗,那就是有虛火了。

【調理方案】

①捏脊法:把手搭在孩子脊柱上面,覺得哪個地方有熱,這個地方就要多多地從下往上搓,可以去火。不管愛不愛生病的孩子,每天捏脊兩次,可以增加免疫力;

②搓腳心:湧泉穴,在前腳掌兩塊肉的中間凹陷處,這是腎的反射區,人體的能量大都從這裡湧出來。經常給孩子搓一搓湧泉穴,可適當排出體內的火、毒,身體機能會比較健康。

症狀七:指甲根周圍長滿倒刺

倒刺,醫學上稱為逆剝,多是由於缺乏缺乏維生素B6、維生素C,或咬指甲,與粗糙物體摩擦造成的。

【調理方案】

①不要直接用手拉掉,可用指甲刀小心剪去,再給孩子的手上塗無刺激、含油分的嬰幼兒護膚霜;

②一些新鮮蔬果中,含非常豐富的維生素c:如小白菜、油菜、油菜薹、紫菜薹、莧菜、芹菜、香椿、苦瓜、花菜、毛豆、鮮棗、紅果、柚子、桔子、橙子、檸檬、草莓等。

③維生素B6主要來源有:瘦肉、果仁、糙米、綠葉蔬菜、香蕉、動物肝臟,牛奶、魚、豆類、蛋黃、乳酪等。

症狀八:肛門粉紅

小孩子的肛門正常時是粉紅色的,腸內有熱時,就會呈現紅色,顏色越深,說明體內火越大。

【調理方案】

①給孩子吃些祛火的蔬菜或水果,比如西紅柿、白菜芯、甘蔗汁、或是喝點淡竹葉水、淡藤茶什麼的。

②不要讓孩子吃的過飽,尤其是熱量高的食物,儘量不吃,快餐更是要絕對禁止。

症狀九:大便艱難

每次孩子大便時,家長都應觀察孩子,是否便得輕鬆,順利,孩子表情如何。如果孩子很痛苦, 很費力才便出來,大便又不是軟黃便,同時還有口臭,那就是有胃火了。

【調理方案】

適時給孩子空空胃,喝點小米粥、百合粥,用馬蹄煮水或榨汁。

症狀十:大便溏軟

觀察孩子大便,如果顏色發青,溏軟不成形,粘在馬桶上,說明孩子體內有溼氣。

【調理方案】

①少吃冷食、甜食,少吃油膩食品,多吃溫熱的食物;

②菜裡適當放些薑片,姜是溫性食物,有祛寒的功效。

在嬰兒成長的過程中,膳食的合理搭配是非常重要的,但除了食療外,其實還是有一些方式可以讓寶寶們少生病保持身體健康喔!例如撫觸嬰兒撫觸6步手法

1、臉部撫觸:

在手掌中倒適量按摩油,將手搓熱,從嬰兒前額中心處開始,用雙手拇指輕輕向上和向外推壓。然後在下頜部用雙手拇指推壓到耳朵旁,劃出一個微笑狀。做6個節拍。

(source: toutiao)

 

2、胸部撫觸:

雙手放在寶寶的兩側肋緣,右手向上滑向寶寶右肩,復原。左手以同樣方法進行。這個動作可以順暢寶寶呼吸迴圈。做6個節拍。

3、手臂撫觸:

用一隻手捏住寶寶的胳膊,從上臂到手腕輕輕擠捏,再用拇指從手掌心按摩至指腹。換手,用同樣方法進行。

4、腹部撫觸:

在寶寶腹部以順時針方向按摩。這個動作可以加強嬰兒排洩功能,有助排氣、舒解便祕。做6個節拍。

(source: toutiao)

 

5、腿部撫觸:

從寶寶的大腿開始,輕輕擠捏至膝部、小腿,然後按摩腳踝、小腳。做6個節拍。

6、背部撫觸:

讓寶寶趴在床上(注意寶寶的臉部,使其呼吸順暢),雙手輪流從寶寶頸部開始,沿脊柱向下按摩至骶骨尾部,再用雙手指尖輕輕從脊柱向兩側按摩。這個動作可以舒緩背部肌肉。做6個節拍。

給寶寶撫觸“四要四不要”

正確做法:

1、保持房間溫度要在25℃左右,還要保持一定溼度。

2、居室裡應安靜、清潔,可以播放一些輕柔的音樂,營造愉悅氛圍。

3、最方便做撫觸的時候是在寶寶沐浴後或給寶寶穿衣服的過程中。

4、在做撫觸前媽媽應先溫暖雙手,倒一些嬰兒潤膚油在掌心,這樣媽媽很容易用手蘸取,注意不要將油直接倒在寶寶面板上。切記選擇一款適合的乳液或按摩油。乳液應選擇寶寶專用的嬰兒潤膚乳;按摩油可選擇一些天然的植物油,如杏桃仁油、葡萄籽油;有溼疹的寶寶可選擇月見草油或晚櫻草油。不建議使用精油,精油的成分相對複雜,寶寶使用有一定風險。

錯誤做法:

1、不要在寶寶吃得不飽或過飽的時候進行,否則在撫摸時容易造成孩子腹部不舒服。

2、對新生兒,每次按摩15分鐘即可,稍大一點的寶寶,約需20分鐘左右,最多不超過30分鐘。一般每天進行三次。一旦寶寶開始出現疲倦、不配合的時候,就應立即停止。因為超過30分鐘,新出生的寶寶就覺得累,開始哭鬧,這時候媽媽就不該勉強孩子繼續做動作,讓他休息睡眠後再做撫觸。

3、4-7個月時的寶寶開始爬行。這時他有了更多的活動,也就不再需要過多的撫觸。

4.在臍痂未脫落前不要按摩腹部。

最後提醒,嬰兒撫觸的實施人很關鍵,建議最好還是由媽媽親自實施,因為媽媽與嬰兒最熟,媽媽的聲音、撫摸、語言、眼神等寶寶早已習慣,由媽媽來給寶寶做撫觸, 嬰兒 更舒服、更習慣,還可增強寶寶與媽媽的情感交流,促進母子關係。如果由別人哪怕是專業撫觸人員來做這個工作,寶寶對他們太過陌生,難免會哭鬧,效果不理想,適得其反。

看完後是不是覺得CA小編在小寶貝媽媽經分享的親子生活文章很好呢?想看更多好文,或是喜歡小寶貝媽媽經的文章的話,可以按讚追蹤並分享這篇「作為家長要細心觀察!寶寶的這十種變化可能預示疾病來臨!」出去給大家一起看看喔!

Reference:親子天地

看更多!請加入我們的粉絲團

轉載請附文章網址

不可錯過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