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M_AfterTag}
健康

又是瘋傳迷思,高血壓亂吃可是會超嚴重!

大家好,我是健康一點靈小編!今天要來說說關於「又是瘋傳迷思,高血壓亂吃可是會更嚴重!」的事!不知道大家對於這個有多了解呢?一起來看看吧!

高血壓是影響現代人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被稱為“沉默的殺手”,因為對疾病的恐懼,各種號稱“防治高血壓”的“偏方”,應運而生。現在,有一篇題為《這種肉是高血壓剋星,每天吃點不愁血壓高》的熱門文章,宣稱吃雞肉可以降血壓,還堆砌了一堆科學術語,讓自己的結論顯得“科學”。

雞肉當然是一種很好的食物,作為多樣化食譜的一部分,是很好的蛋白質等營養成分的來源。但是,如果你真的信了“吃雞肉就不愁高血壓”,就是拿自己的健康開玩笑了。

雞肉的“神效”,和所有熱門文章中食物的“神效”一樣值得懷疑

精氨酸降血壓效率有限,雞肉也非獲取精氨酸好的來源

這篇文中說,雞肉降血壓的關鍵是精氨酸。精氨酸是組成蛋白質的氨基酸之一,它不是人體必需的氨基酸。也就是說,它可以在人體內從其他“必需氨基酸”轉化而來。除了作為人體合成蛋白質的基本單元,它還有一些其他的生理功能,比如說代謝轉化成一氧化氮。而一氧化氮有擴張血管的作用,這既是“精氨酸降血壓”的理論依據

有許多研究考察過精氨酸補充劑的降血壓作用。2011年發表的一篇薈萃分析彙總了文獻中能夠找到的11項隨機雙盲對照研究,共涉及387名志願者。他們每天服用4~24克精氨酸,收縮壓平均降低了5.39毫米汞柱,舒張壓平均降低了2.66毫米汞柱。雖然這一資料在統計學上,是顯著性差異,但這些研究的規模也還是有限的,而這個血壓的降低幅度在臨床上意義也比較有限。梅奧醫學中心對於口服精氨酸的這一功效,給予的證據等級是C,意為:在做出“口服精氨酸能否降血壓”的結論之前,還需要“規模更大、質量更高的研究”。

雞肉富含蛋白質,精氨酸是蛋白質的組成部分,所以演繹出“吃雞肉可以降血壓”。需要知道,哪怕是每天吃100克雞胸肉,所含的蛋白質已經有15克,其中的精氨酸也還不到1克,遠遠低於臨床研究中服用的精氨酸(4~24克)。也就是說,通過吃雞肉來獲得精氨酸,吃到蛋白質過量了(一般建議成人每天攝入50克左右蛋白質),也還達不到試驗中的“有效劑量”,更不用說原文所說的“每天吃點”了。

其實,各種蛋白質中也都含有一定量的精氨酸,而雞肉中的含量並不算高。每百克雞胸肉蛋白質中含有不到6克精氨酸,而雞蛋、豬肉、牛肉的蛋白質中精氨酸都在6.5克以上,而豆腐蛋白質裡的精氨酸,更是接近8克。也就是說,即使精氨酸真的能夠降血壓,雞肉也毫無優勢

雞肉有神效?豬肉、牛肉表示“呵呵”

“膠原蛋白降血壓”更不靠譜

文中還指出“日本一項新研究表明,喝雞湯可幫助高血壓患者降低血壓,因為雞肉中所含的膠原蛋白有類似降血壓藥物 ACE (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的作用”。

需要指出的是,日本的那項研究只是一項動物實驗,使用的是從雞肉中提取出來的膠原蛋白。從動物試驗中“有效”到“對人體有效”,至少需要其他學者重複動物試驗、探索作用機理、搞清“劑量——功效”關係、進行人體實驗。而這項動物實驗是2008年發表的,這麼多年過去了,一直沒有“然後”,從科學發展的一般規律來看,可信度並不高

“雞湯降血壓”的研究在醫學界並不“新”,也很難說是可靠

高血壓該如何吃?

高血壓是一種跟生活方式密切相關的慢性疾病,合理的生活方式對它有明顯的預防甚至治療效果。根據大量的科學證據,對控制高血壓有幫助的生活方式有以下這些:

植物性食物為主,強調食用蔬菜、水果和低脂奶製品,控制食物中的脂肪尤其是飽和脂肪。鼓勵食用蔬菜、水果、全谷、堅果、禽類、魚類,而紅肉(豬牛羊肉)、全脂奶製品、蛋黃、糖以及含糖飲料等,就應該減少或者避免食用。

降低鹽的攝入量。一般人的食鹽攝入量控制到6克以下,而高血壓人群則最好是限制到4克以下。這不僅僅包括做菜時加入的鹽,還包括食物中其他來源的鈉元素,比如醬油、味精、鹹菜、醃肉等食物中的鈉。

雖然吸菸不直接升高血壓,但是吸菸對血管的生理狀況有相當影響,會導致心臟和血管疾病。

大量飲酒也會導致血壓升高。

適當運動。這並不限於專門的體育鍛煉,步行、騎車、適當的體力勞動、甚至是上下樓梯也都可以增加身體的物理運動,對於控制高血壓都會有所幫助。

知天命,盡人事,改變生活方式,高血壓是可以控制的

這些生活方式的改變對於控制高血壓會有幫助,但如果血壓還是很高,就應該按照醫生的指導服用降壓藥物。高血壓是“沉默”的殺手,一定要嚴肅對待。雞肉是很好的食物,可以作為健康食譜的一部分,但如果相信“每天吃點雞肉就不愁血壓高”的謠言耽誤了正確的處理方式,那實在是相當危險。(作者雲無心)

看完後是不是覺得小編在健康一點靈分享的健康生活文章很好呢?想看更多好文,或是喜歡健康一點靈的文章的話,可以按讚追蹤健康良心事業 - 只分享好文並分享這篇「又是瘋傳迷思,高血壓亂吃可是會更嚴重!」出去給大家一起看看喔!

Reference:健康生活

看更多!請加入我們的粉絲團

轉載請附文章網址

不可錯過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