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M_AfterTag}
健康

水上活動安全指南,原來玩水總是有些麻煩!

大家好,我是健康一點靈小編!今天要來說說關於「水上活動安全指南,原來玩水總會有些麻煩!」的事!不知道大家對於這個有多了解呢?一起來看看吧!

夏日走出空調房就像進了蒸籠,動一動都汗流浹背,大部分人都懶得運動,但是有一項運動卻廣受歡迎,那就是游泳。

往水裡一紮,渾身舒爽!上岸後抹把臉,甩甩溼漉漉的頭髮,清爽的感覺別提有多愜意了。

但是你知道麼,每年都有因游泳、戲水而溺亡的悲劇發生,令人惋惜痛心。為此,小編特地為您準備了一份游泳安全指南,趕緊收好啦!

游泳八大禁忌

忌空腹游泳

空腹游泳,由於身體血糖低,特別容易在水中出現肌肉顫抖、頭暈眼花、虛脫、昏迷,甚至發生虛脫而導致溺水等意外險情。

忌劇烈運動後游泳

劇烈運動後馬上游泳,會使心臟加重負擔。劇烈運動時體內產熱多,體溫升高,面板汗腺及皮下血管擴張。如果猛然跳進涼水中,體溫急劇下降後,皮下血管會急劇收縮,汗孔閉塞,極易引發感冒、急性關節痛等病,嚴重者可導致肢體癱瘓。

忌酒後游泳

酒後游泳體內儲備的葡萄糖大量消耗會出現低血糖。酒精會干擾大腦皮層興奮與抑制的節律,頭腦昏沉而影響對水中情況的判斷能力,這些因素無疑增加了發生游泳意外的機會。

忌飯後游泳

飯後飽腹時游泳,不僅影響胃腸道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而且極易引起胃痙攣、嘔吐、腹痛等現象。飯後要休息30分鐘至一小時後再下水游泳。

忌生理期間游泳

女子在月經期間,身體抵抗力下降,若是去游泳,受冷水刺激,易導致月經不調、經量過多、經期延長、痛經。病菌還會引發泌尿生殖系統感染。

忌在不熟悉的水域游泳

夏日外出旅行,對天然水域周遭環境和水下情況不熟悉的情況下,切忌貿然下水游泳,以免發生意外事故。

忌游泳後馬上進食

游泳後宜休息片刻再進食,否則會突然增加胃腸負擔,久之容易引起胃腸道疾病。

忌不做準備活動游泳

水溫通常總比體溫低,因此,下水前必須做準備活動,否則易導致身體不適感。

游泳重點防護部位

眼睛

如果戲水後眼睛發紅、發澀,可能是感染了細菌,最好及時就醫,或滴幾滴消炎眼藥水。游泳時最好戴上泳鏡;如果水進入眼睛,不要用手揉,馬上用乾淨的水沖洗。

耳朵

游泳時一旦嗆水,水中的細菌會沿著耳咽鼓管進入中耳腔黏膜,產生炎症,誘發中耳炎。如果出現耳悶、耳鳴、聽力下降等症狀,應及時就醫。

建議玩水時使用專用耳塞;嗆水後可按住一側鼻孔將水擤出來;耳朵不慎進水,可將頭側向一邊,耳孔朝下,輕拉耳廓,同時單腿跳,有助於讓水流出,然後再用棉籤吸掉外耳道的水。

鼻子

若不慎嗆水,鼻子裡可能會沾有細菌以及過敏原,進而誘發過敏性鼻炎、哮喘等疾病。所以游泳時可戴上鼻夾,但不宜過緊,以免損傷鼻黏膜;游泳後用淡鹽水洗鼻,並輕輕擤幾次鼻子。

口腔

嗆水後,細菌直接進入口腔,如果恰好有潰瘍或口腔黏膜傷口,容易出現牙齦紅腫、潰瘍加重等表現。游泳後應馬上用清水漱口,有條件者最好攜帶一瓶漱口水。

游泳地點不同,注意事項不同

室內泳池:泡水裡最多半小時

室內游泳池是人們去的最多的地方,但由於人多,有些人沒淋浴就直接下了水。有些因檢查不嚴,有面板病的人也可能混入水中,更有甚者在游泳池裡小便,為感染疾病埋下隱患。一些游泳池通風不好,空氣質量較差,黴菌比室外相對更多。

游泳池通常會使用氯氣消毒,水中的高濃度餘氯會瞬間將一些游泳者身上可能攜帶的細菌、真菌殺死。但如果池水中的氯超標,很可能導致眼睛發紅、頭髮乾枯、面板潮紅髮癢。歐洲一項研究證明,在含氯超標的泳池中游泳40分鐘,就可能增加患呼吸系統疾病和癌症的風險。

所以去室內場館游泳時,一定要戴上泳帽,不要長時間待在泳池裡,每隔半小時就上岸休息一會,喝點水;每次游泳總時長不宜超過1小時。上岸後,有毒物質還沒那麼快吸附在面板上,只要及時清洗全身,就能減輕含氯消毒劑對身體的不良刺激。

海邊:提前大量抹防曬霜

第一,海邊游泳最要防曬傷。

海邊往往毫無遮擋,多數人肆意在太陽下暴晒。由於水的折射作用,即使在海中也難逃紫外線的照射,而且強度會增加。

建議下海前10~20分鐘就塗好防曬霜,一定要按說明書的要求足量塗抹,最好選擇防曬係數(SPF)30以上、偏油性的,避免在短時間內被海水沖掉;每1~2個小時重新塗一遍。如果被輕度晒傷,皮膚髮紅、疼痛,可以回家後冰敷,然後用爐甘石洗劑搽洗晒傷面板。

第二,最好選下午四點後。

需要提醒的是,陰天也有紫外線,經過水的反射會變得非常強。所以建議海邊游泳應選擇下午4點以後,紫外線相對較弱。

最後,及時擦乾,防止面板乾燥。

有些人上岸後沒有及時擦乾身體,過會就感覺面板緊繃、乾燥,眼睛乾澀。海水含鹽具有一定的殺菌作用,還對部分面板病有緩解作用,但高鹽同時會導致面板缺水、乾燥。

 

建議從海里上岸後馬上擦乾身體;回家前先用淡水衝一衝;到家後馬上用滋潤型的沐浴露洗澡。

野泳:三類地點最易遇險

每年夏天因野泳導致的意外事故頻發。尤其時值暑假,未成年人溺水事件更是頻頻出現。

最容易發生溺水的野泳地點:

一是水流湍急的江河,水裡暗流較多,一不小心就被捲進去;

二是水庫、池塘、深潭,由於水深不可測、水草豐富,容易發生意外;

三是未開發的野海,往往有尖利的石頭、未標註的暗礁等,大家對潮汐週期不熟悉,如果再遇上風浪,那危險性就更大了。

溺水了怎麼辦

溺水又稱淹溺,是指人淹沒於水或其他液體介質中並受到傷害的狀況。

如遇溺水,應儘快將病人脫離水源,立即恢復有效的通氣,實施心肺復甦,根據病人的具體情況實施對症處理。

溺水的自救法

冷靜、放鬆身體、深吸氣後仰頭,雙手擺成大字形,不掙扎,在水中保持平衡,口鼻先浮出水面,進行呼吸和呼救。

儘量抓住水上的漂浮物,使自己的上半身能夠露出水面。拋棄身上的重物,減輕負重。

水中救人

救護者應鎮靜,儘可能脫去衣褲、鞋靴後再入水救治。

迅速從溺水者的後面抓住溺水者的腋窩或者胸肩部,以仰泳的方式將溺水者救出水面。

如救護者不習水性,可帶救生圈、塑料泡沫板、木板或用小船等,或投下繩索、竹竿等,使淹溺者握住再拖帶上岸。

在救治的過程中,可能會發生意外,如被溺水者糾纏,施救者要有應對這些情況的技巧。

溺水的院前急救

1. 迅速將病人從水中救出,清除口咽部、鼻腔內的汙物,保持呼吸道的通暢。

2. 迅速倒出呼吸道及胃內積水:

將病人俯臥,腰部墊高,頭部下垂,施術者以手壓其背部。

抱住溺水者的兩腿,腹部放在急救者的肩部快步走動,使積水倒出。

3. 對呼吸已停止的溺水者,應立即進行人工呼吸。(人工呼吸頻率:成人14~16次/分,兒童18~20次/分,嬰幼兒30~40次/分)。

4. 如呼吸心跳均已停止,應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臟按壓。

*整個救護過程應根據外界的環境,對病人做好保暖等工作。

*若出現溺水者骨折或者有傷口等,進行對症處理,迅速轉到醫院進行正規治療。

看完後是不是覺得小編在健康一點靈分享的健康話題文章很好呢?想看更多好文,或是喜歡健康一點靈的文章的話,可以按讚追蹤健康一點靈並分享這篇「水上活動安全指南,原來玩水總會有些麻煩!」出去給大家一起看看喔!

Reference:健康生活

看更多!請加入我們的粉絲團

轉載請附文章網址

不可錯過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