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M_AfterTag}
親子

家庭教育中最容易被忽略的八大問題,爸媽們必看!!

大家好,我是小寶貝媽媽經小編CA!今天要來說說關於「家庭教育中最容易被忽略的八大問題,爸媽們必看!」的事!不知道大家對於這個有多了解呢?一起來看看吧!

 

在當代,對家庭教育的重視程度超過任何一個時期。隨著父母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家庭經濟環境的改善,父母對子女的教育也更加重視。然而,目前我國的家庭教育中,依然普遍存在一些問題,具體表現如下:

問題一:吹毛求疵,要求完美

基於我國傳統文化和社會心理特點,父母對子女通常抱有很高的期望。所有父母都想使自己的子女成為有用的人,成為出類拔萃的佼佼者,有的家庭,無論孩子表現如何出色,都不能達到父母的期望。父母會反覆強調“下次要更好”。

過大的壓力導致對孩子的愛缺少理智,出現許多荒謬的現象。情感上的扭曲違背了孩子身心發展的具體規律,無疑與父母的期望相背離。

在這類家庭長大的子女,通常會不停地對自己有“新要求”,不懂得欣賞別人的優點,更不懂得對別人的“瑕疵”給予包容和理解。

問題二:喋喋不休

有的父母習慣於不停地向孩子發號施令,或是叮嚀再三,或是詳盡安排子女生活的細節,不讓子女有機會為自己的事情做出選擇。

這類家庭的子女通常自主性較差,不會自發而主動地做事情,常常需要別人提示,習慣於聽從命令。

問題三:疏於照顧,缺乏溝通

有的父母因忙於事業或生計對孩子疏於照顧,致使孩子的精神需求和生活需求被忽視。這類家庭的子女往往較難與別人建立親密關係,沒有歸屬感,缺乏自我意識,不知何去何從,容易產生絕望情緒。

問題四:越俎代庖,過分保護

有的父母為子女考慮得頗為“周到”,往往是子女還未“開口”,就為他們做好了種種安排。

在父母羽翼下成長的子女,往往對周圍的人和事不感興趣,同時期待所有人愛護自己,由於過分脆弱,稍不如意就會覺得委屈,或者認為是別人虧欠了自己。

(source: toutiao)

問題五:不顧原則,有求必應

有的父母為了成為子女心中的“好父母”,不惜對子女千依百順,甚至對子女很不合理的要求也會想盡一切辦法滿足。

在這類家庭中長大的子女,往往任性跋扈,易發脾氣;習慣以自我為中心,無視他人感受。

問題六:對子女的健康狀況過分憂慮

有的父母時常會毫無原由原由地擔心子女生病,或是營養不良。在這類家庭長大的子女容易對自身的病痛極盡誇大,尤其期望在“病”中得到無微不至的照顧,且以身體健康或心理情緒來控制家人。

問題七:簡單粗暴,嚴厲苛刻

有的父母認為棍棒之下出孝子。要想讓子女未來有出息,體罰教育不可免。在這類家庭長大的子女習慣看別人臉色行事,通常不敢說出自己的意見,害怕受到處罰,極易形成雙重性格,缺乏自信,沒有勇氣接受新挑戰。

問題八:冷漠或淡薄

儘管有悖常理,但仍有少數父母對孩子感到“討厭”。

在這類家庭中長大的孩子往往內心極度脆弱,性格自卑孤僻,經常會自我傷害;懷疑別人可能會討厭自己,且先離棄別人。

(source: toutiao)

面對家庭教育最容易被忽視的八大問題,我們提出六大對策:

對策一:賞識激勵,正面引導

多稱讚,少批評;多鼓勵,少懲罰。批評中長大的孩子,責難他人,懲罰中長大的孩子,自覺有罪。稱讚中長大的孩子,懂得感恩。認可中長大的孩子,喜歡自己。

對小一點的孩子,尤其是涉及到道德或責任方面的問題時可以適當懲罰,但是有一點是千萬不可以懲罰的,那就是失敗。在人的成長過程中,最多的教訓就是從失敗中得到的,如果從小就告訴孩子失敗很可恥,他就可能不承認失敗,或是隱藏自己的失敗,甚至做出不誠信的行為,而不會從失敗中檢討、學習、成長。

沒有賞識就沒有教育。就精神生命而言,每個孩子都是為了得到賞識而來到人世間的,賞識導致成功,抱怨導致失敗,不是“好孩子”需要賞識,而是賞識使他們變越來越好。好孩子都是誇出來的,家長不應吝嗇自己的讚美之詞,對於孩子的任何一點進步,都要看在眼裡,說在口中。

對策二:言傳身教,以身作則

在中國的環境中,無論是父母還是老師都有一個常犯的錯誤,就是說教,說教是中國傳統的兩三千年前的形式,但是在21世紀已經過時了。傳道式的教育之下,孩子可能會記住,但不會真的懂得。說教可能產生兩種後果,一是孩子不認可你,變得叛逆;二是他記住了父母的說教,同時也失去了自己的判斷力。僅僅解惑的孩子同樣也不會真正懂得。

要想真正懂得,一方面要試著經過互動的學習,讓孩子知道沒有事情是絕對的,一個問題可以從很多不同的角度來看;另一方面要“授之以漁”,教孩子思考的能力、學習的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大學中的學習最重要的就是當你把所有學科的知識全部忘光的時候那些剩下來沉澱在你心中的,那才是教育的本質。

對策三:因材施教,掌握適度原則

父母必須首先了解孩子先天的限度,依據其身心發展規律,因勢利導,使這種限度得到擴充套件。既不能對孩子期望過高,壓得他喘不過氣,也不能妄自菲薄,對孩子不聞不問。

對策四:多做好朋友,少做嚴長輩

規矩中長大的孩子,保守膽小。父母附屬品的孩子,被動聽話。輕鬆中長大的孩子,樂觀快樂。做父母朋友的孩子,愛人愛己。

對父母尊敬當然是必要的,但是更重要的是父母要成為孩子的朋友。在這個時代成長,孩子的心中可能會有各種不同的壓力,當他們面臨問題、困惑和挑戰的時候,如果只是覺得父母是高高在上的長輩,就可能避而不談,慢慢就有了代溝和隔閡。家長也許會覺得孩子太難懂,但其實可能是自己沒有放下架子,定了太多規矩。

對策五:教育方法要一致、即時、平等

首先,父母在教育子女問題上要保持態度、方法的一致性、協調行動。

其次,父母在教育子女時應注意即時性。

再次,在家庭中形成一種民主氛圍。

對策六:多信任,少嚴管;多放權,少施壓,千萬莫體罰

嚴管中長大的孩子,無法獨立。施壓中長大的孩子,常常憂慮。信賴中長大的孩子,信人信己。放權中長大的孩子,深具責任心。

在嚴厲管教下長大的孩子,會缺乏獨立的能力和管理時間、管理自己的能力,一旦進入大學沒有人再幫他策劃,就會迷失自我,無所適從。所以家長應該隨著孩子的長大而逐漸放權。三五歲的時候告訴他們怎麼做,七八歲的時候給他們一些授權,讀了大學以後,他們就應該完全做自己的主人。

無論發生什麼事,都不應該體罰孩子。雖然體罰能夠暫時制止某種行為,但卻是最有害於孩子自尊心的做法,而且會使他形成一種錯誤的認識:“我已經接受懲罰了,夠了吧?”或者:“做的不對的孩子就該打。”長此以往,就很有可能促使孩子形成暴力傾向,而缺少自制力。當他在學校認為別的孩子做的不對的時候,就會動手打人的。

(source: toutiao)

無論是家庭教育,還是社會生活,問題總是在所難免。關鍵在於我們的態度。在家庭教育中,無論從權利上,還是社會閱歷上,家長都是佔據主導地位的一方。家長只要蹲下來和孩子說話,做孩子的朋友,及時瞭解孩子的需要,多溝通交流,互相理解,那麼就沒有問題解決不了。

 

看完後是不是覺得CA小編在小寶貝媽媽經分享的育兒教養文章很好呢?想看更多好文,或是喜歡小寶貝媽媽經的文章的話,可以按讚追蹤並分享這篇「家庭教育中最容易被忽略的八大問題,爸媽們必看!」出去給大家一起看看喔!

Reference:親子天地

看更多!請加入我們的粉絲團

轉載請附文章網址

不可錯過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