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個月前嬰兒如果有好好注意這幾些事,之後就會很好帶!

1,半歲以前嬰兒忌多抱
嬰兒骨骼發育很快,可塑性也很強,若總總抱於胸前,稍有抱姿不正,即影響嬰兒骨骼正常發育。
嬰兒半歲前應睡眠時間,每天20小時左右,不要因為愛不釋手,將嬰兒總抱在懷裡,影響嬰兒睡眠,對此時生長髮育特別不利。
嬰兒胃呈水平位,胃上口賁門(與食道相連線胃的上口)鬆弛,如餵奶後立刻抱起,會引起吐奶,反覆吃奶吐奶對嬰兒食道衝激很大,易引起食道內破損,而發炎。
2,半歲以前嬰兒忌放在搖車內劇烈搖晃迫睡
嬰兒頭部相對來說比較大而重些,而頸部肌肉尚不發達,當搖晃劇烈時,難以支撐其頭部,而頭部就成以頸部為軸,頭部左右滾動了。人之頭顱,腦髓和顱骨中有一定空隙,腦髓組織象豆腐一樣脆弱,它的各部之間靠一些非常細弱神經束和血管聯絡著,如嬰兒頭顱劇烈震盪時,腦髓撞擊著顱骨內側壁,很易引起腦組織損傷,以致嬰兒常常驚厥,發育遲緩,智力低下,語言遲緩。
3,看電視時不要抱著嬰兒一起看
嬰幼兒對電視尤其彩電發出電磁波比成人敏感得多,經常受這種射線的影響,會引起嬰兒食慾不振,或智力發育。
嬰兒眼晴調節功能還很弱,與電視螢幕間安全距離與成人不一樣,思維單一,轉換速度慢,如讓其凝視螢幕,很容易造成近視,遠視,視力減退和斜視。
4,不要去做鬼臉嚇唬嬰幼兒
嬰幼兒對嚇唬有一定記t憶,如常嚇唬,被恐懼感佔住心靈,精神就會受創傷,稍發展下去,就會引起智力發育遲緩,神經官能弱症,長大後則膽小怕事,懦弱,無獨立性。
5,嬰幼兒出身後一定需要父愛照料
從生理學角度來看嬰兒一出身就需要父愛,許多父親認為嬰幼兒照料是母親和月嫂之事,現在許多醫生臨床發現一些症狀〈缺乏父愛綜合徵〉,這些嬰兒常常出現擔驚受怕,煩燥不安,哭鬧不休,多愁善感等症狀。嬰兒在出生後兩星期就會模仿許多動作,而這些動作幾乎帶有遺傳吸引力,這時如果父親在嬰兒旁引導其動作,嬰兒不僅不反感,常常玩得非常開心。這些動作引導只要有血緣關係的人引導就會開心,其它人引導感覺嬰兒就異樣,這可能就是遺傳基因記憶了。為預防〈缺乏父愛綜合徵〉,作為父親應多關心孩子和接觸孩子,如上班前抱抱,親親嬰兒,有空時協助給嬰兒換換尿布,這些會使嬰兒感到舒適,對嬰兒身心健康大有益處,會少少引起嬰兒後期煩燥不安,哭鬧無休等。
最後請分享給大家,說說看你的想法吧!讓我們再會!我是Ant小編。我們下次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