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把貧窮觀遺傳給孩子,否則影響孩子一生!

很多人經曆過這種現象:小時候,父母為了省幾塊錢,寧願徒步去幾公里外的菜市場買菜;長大後,你活成了父母的另一個版本,為了省幾百塊錢,寧願住到遠離上班地點的城鄉結合部;小時候,父母可能因為扯不起一件衣服,錯過了去機關單位任職的資格,回鄉繼續做個農民;長大後,你因為感覺培訓費太貴,從而拒絕了一次次提升自己的機會,最後一直在公司底層碌碌無為的混日子。
沒錯,我們大部分人最終都活成了打著父母烙印的新一代窮人。為什麼?每一對父母都想教育孩子擺脫貧窮,但他們沒有意識到,在言傳身教中他們的窮人思維一滴不漏地都傳給了我們。
我在小的時候,曾經有一個沾了油筆印和不明汙漬的書包,怎麼洗都洗不掉,而我整整把它背了四年。怕被別人看見我的髒書包不好意思,我總是遮遮掩掩用手拎著。那個時候我就在想:我書包都這麼髒了,為什麼父母還不給我買個新的?等我稍微長大點才知道,以當時家里的條件實在沒閑錢給我買個新書包。
我很慶幸我自己,沒有生活在一個父母時時刻刻把錢掛在嘴邊的家庭里。雖然家里窮,但父母有意無意的“保護”讓我在成年前都對金錢沒什麼特殊想法。但當我長大工作後,不可避免的,我發現自己還是陷入了無法擺脫的“貧窮思維”里。
後來我認真想了想,其實貧窮是一種不需要用語言來表達的感受。一個手頭不寬裕的家庭,一對不太大方的父母,一個想要很多東西但這個東西沒必要替換的成長環境,都讓我在潛移默化中感受到了貧窮的力量。正因為如此,盡管父母沒有在言語上告知,我還是會發現,我的家一點都不富裕。父母之所以不願給我買東買西,沒其他原因,就是窮,所以他們舍不得。
這是父母的錯嗎?當然不是!窮不是每個人的錯,但因為窮,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成為富人的過程中不知不覺的會讓孩子沉浸在“我是窮人”這樣的思維里,孩子長大後偏偏就朝著父母教育的反方向發展。這既在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
那麼,家長應該怎麼樣避免把窮人思維傳輸給孩子呢?首先你要明白,窮人無法擺脫貧窮的根本原因是稀缺心態。“因為錢少,所以特別在意花錢這事”,這種越缺少什麼越在意什麼的心態,使得人的視野會因為稀缺而變得狹隘,形成管窺之見。對於孩子來說,一旦接受了這種設定,就很難擺脫“我是窮人”這種固有思維,看問題的角度和深度漸漸地越來越保守,以至於就算哪天發了財還擔憂自己受不受得起。因此,做家長的不管你此刻擁有的財富有多少,都不能把它等價到孩子身上去,他將來是富貴還是貧賤靠的是自己的雙手奮鬥。在孩子成長過程不要讓他產生“我是窮人”這種觀念,否則你就是把金山銀山留給他,他還是不會花!究其原因,貧窮的種子早已紮根在血液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