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M_AfterTag}
親子

孩子可以沒有不成功,但不能沒教養!看完這些你就明白了!

很多時候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是很大的。因為父母的眼界、格局、處事方式,這些都決定著一個孩子能走多遠。父母的格局決定著孩子的高度,決定著孩子的人格修養。

涵涵他們幼兒園有兩個媽媽差異特別明顯。有一個媽媽特別重視孩子的教育,她不僅會引導女兒禮貌待人,大方表達自己,還會在周末帶著女兒去爬山、騎馬,鍛煉孩子自我挑戰能力和毅力。節假日更是會去世界各地旅遊,增長見識。

有一次,她家女兒跟別的小朋友發生了衝突,她一看是女兒的錯,就立馬讓孩子跟對方道歉。我覺得不管孩子最終有沒有道歉,但至少媽媽的態度明確地告訴孩子:“你這樣做是不對的!”,孩子也會因此而形成自我認知。

而另一個媽媽卻是鼓勵孩子動手打人,反正跟別的小朋友打架你不能吃虧,要是別人打你你不還手,我還會打你。

當她的孩子跟別的小朋友打架時,從未見她給對方道歉過,哪怕是把別的小朋友燙傷。她甚至在自家寶寶面前自豪地對別人說:“我娃就是看那誰誰誰整天哭哭啼啼不順眼,就想揍她一頓。”

你看,她就是這樣鼓勵自己的孩子打人的。不僅如此,還鼓勵自己的孩子模仿別的小孩子的缺點,然後哈哈大笑,覺得自己的孩子模仿能力超強。

後來,她的孩子非常愛打人了,有一次老師跟她發消息說:“你家某某某今天把坐她周圍的小朋友都打了!”

她卻把消息截圖給我們說:“你看老師多言過其實,我娃哪會那麼厲害,把人家小朋友都打了?”

當別人給她說,你的孩子今天跟我娃發生了衝突,她動了手時,她會輕描淡寫地說:“哎,小孩子麼,就推了一下而已。”要麼就是當著別人的面,狠狠地把孩子揍一頓。

於是在這位媽媽的教導下,她的小孩變得跟她一樣強勢、喜歡命令別人,喜歡控製別人。

很多人說,我們計較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的態度。同樣是家長,你自己的態度,決定孩子進步的程度;你的格局,決定孩子的高度。

這句話在這兩位媽媽身上真的提現的淋漓盡致。

我還認識一個媽媽,她之前住我們小區。因為之前我會做各種輔食在院子里喂孩子吃。有一次,一個大媽看見了倆娃在一起玩,就說:“你看人家給孩子整天做這吃,做那吃,你也給娃做一做麼!”

她說:“我們家又沒錢,吃什麼吃,給她吃飽就不錯了!”

我竟無言以對,不知道做個胡蘿卜泥和熬過山楂蘋果水到底在她看來得花多少錢。

後來再次相見是孩子上幼兒園的時候,本來她們家有名額可以上很好的幼兒園,但因為托費問題,她選擇了離家遠,還很便宜的一所。其實,以她和她老公的工資水平,完全有能力給娃上那所好幼兒園,但她覺得女孩子沒必要讀那麼多書,重點是嫁個好人家。

昨天帶涵涵上英語班回來,又碰到了她。她一聽說英語班的學費就說:“這麼小的孩子,上英語班,你這不是害娃嗎?現在涵涵認識多少字了?學會多少單詞了?”

我笑笑回答:“我們不認字,也不學單詞。涵涵有點困了,我們先回了哈,涵涵給阿姨再見!”

我覺得無論貧窮還是富有,最好別整天在孩子面前“錢錢錢”的,這樣孩子會覺得花錢是很有壓力的一件事情。我小時候家里條件並不好,但無論我媽還是我爺爺,只要我一說到“買書”,他們會很爽快地把錢給我。我媽也總不喜歡,那些在別人面前哭窮的人,她說:“又不是你說自己窮,別人就會接濟你,盡自己能力把日子過好就行了!”

其實,那位媽媽並不知道,我給涵涵報英語班不是去學單詞的,也不是為了應付以後的考試。我只是想讓孩子的世界多一扇窗戶,讓她的生命多一種可能,讓她的世界多一些樂趣,不想讓她像我一樣,如今想看英文原著,卻不能,我自己都想重新學英語呢!

正所謂育兒先育己,我們做父母的也是需要不斷地學習,不斷地了解,這樣才能更好地做孩子的引路人,讓孩子的生命走向不同的高度,而不是成為我們的翻版。

我有一個之前的同事,她的家境很優越,人長得也很漂亮,雖然性子有點傲嬌,但我喜歡那種有自知之明的傲嬌。我從未想過她有一天會改變。

但有一次我們聊孩子的事情,聊著聊著她說:“你知道嗎馮姐,我現在為了我兒子,脾氣改變了很多呢,我倒是沒覺得我這樣有什麼不好,但我想讓兒子變得更好!”

聊完之後,我才發現,原來,給孩子最好的愛,不僅僅是讓孩子變成他自己,還包括,希望孩子變得更好,並因此而做各種自我修煉。

那是因為我們身上那些被稱為“缺點”的東西,曾經給我們帶來了各種不愉快,或者阻礙,所以我們會有意識地去規避孩子成為同樣的人。

我們尊重孩子的性格,我們鼓勵孩子的長處更長,但我們也會引導孩子的短處不阻礙長處的表現和發展。

父母之愛子則為其計深遠,孩子超越不超越我們,以及我們的階層並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別因為你的格局,你的眼界,讓孩子變成一個令人討厭的人。我們的孩子可以沒有不成功,但不能沒教養!

Reference:親子天地

看更多!請加入我們的粉絲團

轉載請附文章網址

不可錯過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