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電影不但講述了主角的成功,更反映背後印度女性的悲慘!

這幾天最火的電影就是印度國寶級演員阿米爾·汗主演的《我和我的冠軍女兒》。
上映後口碑一路飆升,現已打破豆瓣內地院線片最高評分紀錄,很多觀眾看得眼淚嘩嘩。
高口碑之下,也引起了一些奇葩爭議。一撥貌似女權主義的擁護者說這部電影三觀不正,片中爸爸從小訓練兩個女兒摔跤,是獨裁,是父權對女性的壓製。
女兒們被爸爸剝奪了童年,每天起早摸黑訓練。
頭髮也被剪了。
豆瓣上影迷快要吵翻天。認為該片三觀不正的網友們是這麼說的:
一部處處襯著男權和父權的女性電影,女兒沒有任何選擇權,被父親殘暴地教育成世界冠軍,這個冠軍的“正確”結果就意味著父親教育的正確了。意外這部電影宣傳期在國內口碑這麼好。
——麟
父親價值觀簡直令人作嘔,以夢想、金錢、冠軍強製女兒人生,所謂父女情不如說是滿足私欲後代的獎勵。電影講述打破性別偏見,其實自己已經偏見得無可救藥。縱然父權被擊倒在地,也要用整個後半部分將其再次扶到最高位。
——蜉蝣
電影沉溺於“女變男”的戲謔和奇觀中,女人無力反抗命運固然可悲,成為父親夢想的奴隸也絲毫不值得驕傲。本片傳遞的家庭觀、男女觀、國家觀和體育觀都封建且迂腐,連雞湯都算不上,只是直男癌的嘔吐物。
——哪吒男
力挺這部電影的網友則表示:
文青們可能已經成功被白左的西方政治正確洗腦了:不妨在具體語境下,以西方女權權衡一切本來就是一種偏見和武斷。在整體狀況還不如中國的印度,本片已經適當地展現了一種進步的女性生活方式,即便在父權的引導之下。讓符號化的解讀蒙蔽影片傳達的真情實感,令人感到可悲。
——栗色雪
我不覺得這個片子囿於父權的藩籬,父親雖然有在女兒身上圓夢的渴望,但也建立在發現女兒天分的前提上。摔跤讓兩個女孩子掙脫了偏見和無止境的家務,掙脫了14歲嫁人的命運,踏入更廣闊的世界,說直男癌都是怎麼想的?
——延延
女權癌們歸根結底還是她們看不起摔跤這項運動,要是把爸爸讓女兒練習摔跤改成鼓勵女兒去選美,當模特,變成大明星,估計就不會有那麼多憤慨了。她們骨子里認為摔跤是男人的運動而已,所以說女權癌本質上是男權思維奴役下的產物。
——菜問之
藝綻君覺得,判斷影片三觀正不正,還是得回到影片所處背景來看。拋開現實狀況談女權,就是耍流氓。所以在印度,女性的生存環境到底是怎麼樣的呢?
許多母親懷孕後都要做性別測定,如果是女胎,被打掉的幾率很大。
種姓製度森嚴,只有同種姓才能通婚,而且絕大多數婚姻都是包辦的。
童婚比例非常高,很多女孩14歲之前就被迫嫁人。
女性結婚要支付高額嫁妝。為此,每年約有9000名印度婦女因為嫁妝達不到婆家的要求而喪命,更多人致殘或身體留下永久傷害。
婚後,女性等同於丈夫的附庸品,連在街上跟她們合影,都需經過丈夫同意。
在鄉下種地、在城里疏通陰溝、搬運沙土、打掃街道等苦活累活,基本是女人在干。
在世界經濟論壇《2015世界性差別報告》中,印度的兩性地位在142個國家中排名114位,屬於墊底國家。
阿米爾·汗如此描述印度的性別歧視:
“
由於人口太多造成貧困,國家物資貧乏,印度各機關都印發了文件大力提倡生男孩,認為女孩是非必須的,就像是榨甘蔗,女孩不過是剩下的殘渣,是副產品。
”
所以片中爸爸“逼”女兒學摔跤,其實已經是在女性惡劣生存環境下,為女兒找到人生的最優解。如果不練摔跤,等待女兒們的,就是14歲被迫嫁人,然後一輩子帶孩子做家務的暗無天日了。也許你一開始也覺得父親嚴厲古板,但當你了解到大多數印度女孩的真實情況後,你還忍心責怪這位含辛茹苦的父親麼?那些偏執的女權癌,其“何不食肉糜”的思維,令人難以理喻。
這位知乎網友的話,說得特別貼切:
“
如果你面前擺著滿漢全席,父母讓你只能吃饅頭,那叫獨裁,這叫不尊重子女的個人選擇。如果你家里只有有毒的棒子面粥,父母努力給你弄了倆窩頭……雖然窩頭也很難吃,還可能劃傷嗓子,但這父母也稱得上偉大。
”
更何況,在片尾大女兒吉塔的最後一場決賽時,父親的角色是缺席的(他被壞人關進了小黑屋……)。如果說,前面幾場比賽,吉塔是在父親的指導下才步步為營取得勝利,那麼在這一場,她終於不再需要父親的指導,可以通過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贏得比賽。片中也有台詞說,不要任何時候都要靠爸爸來救你。這就是赤裸裸地象征女性真正走向獨立啊。
拋開意識形態上的爭議不談,《我和我的冠軍女兒》也是一部相當優秀、非常好看的電影。
一開始我以為片子里兩個女兒都是專業摔跤運動員出身,因為片中有大量摔跤畫面,各個角度的全身鏡頭,且沒有鏡頭切換,這意味著就得真摔沒法兒作假。
後來才知道,她們都是演員,為拍電影提前訓練了一年摔跤……所以效果才這麼震撼。
還有大家已經看過很多遍的,男神阿米爾·汗神奇的增肥減肥。
如果國內小鮮肉小花拍戲能有這股勁兒,怎麼可能存在爛演技?
作為一部體育題材的電影,《我和我的冠軍女兒》也充分展現了摔跤這項運動的迷人魅力。後半部分幾場重頭比賽,拍攝手法近乎實況轉播,扣人心弦。如果你去影院,會發現好多觀眾都邊看邊拍手叫好。
真正偉大勵誌的電影,就是這樣的吧?希望國產電影也能早出現這種佳作。
完
你覺得《我和我的冠軍女兒》三觀正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