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罹患類風溼性關節炎時怎麼辦?該吃什麼藥?專家告訴你:這幾種藥物最有用!
類風溼關節炎(RA)是一種病因未明的慢性、以炎性滑膜炎為主的系統性疾病。其特徵是手、足小關節的多關節、對稱性、侵襲性關節炎症,經常伴有關節外器官受累及血清類風溼因子陽性,可以導致關節畸形及功能喪失。
雖然RA病因未明,但目前認為RA的發病可能與免疫細胞、遺傳、感染、性激素等因素密切相關,其中免疫細胞尤為重要。在細胞免疫中,巨噬細胞能夠識別外來組織、細胞或抗原等物質,經處理傳遞給T細胞,T細胞啟用後產生細胞因子,並聚集其他炎症細胞產生更多細胞因子,大量巨噬細胞被啟用並且釋放了白細胞介素-1(IL-1)和腫瘤壞死因子(TNF),致使軟骨細胞和滑膜細胞釋出細胞毒素,造成關節及周圍正常細胞和組織損害,滑膜增生,骨和軟骨受損,T細胞還可啟用體液免疫中的B細胞,使之產生抗體,聯合補體在炎症部位吸引多形核白細胞,後者釋放細胞因子和自由氧殘基造成細胞損害。
目前治療類風溼性關節炎除了非甾類抗炎藥、慢作用抗風溼藥、免疫抑製劑等傳統藥物之外,還誕生了生物製劑,在國內,已經有五種生物製劑被批準上市,並且取得了一定的療效,可以說生物製劑在治療RA方面具有良好前景。
(1)依那西普(Etanercept):是全人可溶性受體融合蛋白,可溶性抗腫瘤壞死因子融合蛋白,是腫瘤壞死因子(TNFα)拮抗劑,通過抑製TNFα可以起到控製炎症、阻斷病情進展的作用,它屬DMARD類藥物,是抗風溼病的生物製劑。成人推薦劑量為一次25mg,一週2次,也可一次50mg,一週一次,注射部位可為大腿、腹部和上臂。
使用注意事項及不良反應為:有誘發感染可能,尤其是老年者,使用時應慎重;在使用過程中患者出現感染,應及時停藥並密切觀察;在使用過程中,應注意過敏反應的發生,包括血管性水腫、蕁麻疹以及其他嚴重反應,根據其情況給予抗過敏藥物或停藥;使用期間不可接種活疫苗;因為可導致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病人病情惡化,所以重度心衰患者不宜使用;治療前要接受結核感染篩查(面板試驗、胸透),對有結核感染或感染可疑者應首先抗結核治療3個月,再考慮用依那西普治療;治療前要篩查乙型及丙型病毒感染,有活動性者不宜應用;在治療類風溼關節炎時宜與甲氨蝶呤聯合應用以提高療效。
(2)英夫利昔單抗(Infliximab):作用機製為通過識別、結合併阻斷患者體內TNF-α,降低TNF-α引起的炎症反應,緩解疾病症狀,並抑製關節組織損害和骨侵蝕。成人推薦劑量為3-5mg/kg 在接受過第一劑注射後,第二及第三劑注射將分別於之後第二及第六週進行。然後,每六-八週接受一次注射。醫生會監察病人對藥物的反應,並會視乎情況增加劑量或者縮短給藥間隔(可每四周接受一次注射)。
使用注意事項及不良反應為:類風溼關節炎患者易患結核病,而用腫瘤壞死因子拮抗劑可使結核病患病率進一步增加。因此,使用腫瘤壞死因子拮抗劑應常規做抗結核菌素試驗和拍胸片進行篩選。另外,少數患者有誘發感染加重的危險性,對於有嚴重感染或機會性感染者,包括膿毒性關節炎、感染假體、急性膿腫、骨髓炎、膿毒血癥或全身真菌感染等,不應開始或繼續用這類藥,但感染控製後可恢復治療。使用這類藥的少數患者,乙型肝炎的症狀和病毒血癥加重,故這類藥物不用於乙肝感染者。腫瘤壞死因子在數種腫瘤中起腫瘤監視作用,抑製腫瘤壞死因子在理論上可提高腫瘤發生危險性。使用英夫利昔單抗的患者發生實體瘤和腫瘤復發的機率沒有比不使用的患者增加,淋巴瘤患者不建議使用。在使用過程中,應注意過敏反應的發生,包括血管性水腫、蕁麻疹以及其他嚴重反應,根據其情況給予抗過敏藥物或停藥;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不宜使用。
(3)阿達木單抗(adalimumab):可特異性地與TNF-α(結合併阻斷其與p55和p75細胞表面TNF受體的相互作用。在體外有補體存在的情況下,本品也可溶解表面TNF表達細胞。本品不與淋巴毒素(TNF-β)結合或使之失活。本品還對由TNF誘導或調節的生物應答起到調控作用,使造成白細胞位移的粘連分子的水平發生改變。成人推薦劑量為為40mg,每兩週皮下注射單劑量給藥。治療過程中,應繼續使用甲氨蝶呤。。在單一藥物治療時如某些患者出現治療效果下降可以將用藥劑量增加為每週注射40mg阿達木單抗以改善療效。
使用注意事項及不良反應為:最嚴重的不良反應為重度感染、神經功能影響以及淋巴系統的某些惡性腫瘤。最常見的不良反應是感染(比如鼻咽炎、上呼吸道感染和鼻竇炎)、注射部位反應(紅斑、瘙癢、出血、疼痛或腫脹)、頭痛和骨骼肌疼痛。大多數注射部位反應輕微,無需停藥。使用過程中必須嚴密監測患者是否出現感染,包括結核,在感染未得到控製之前均不能開始本品治療。當患者出現新的嚴重感染或乙肝再啟用時,應中斷本品治療,直到感染得到控製。具有感染復發病史或具有易於感染的情況、中樞神經系統脫髓鞘疾患、惡性疾病、輕度心衰的患者應慎用。治療期間出現血液系統異常,狼瘡綜合徵的症狀且雙鏈DNA抗體陽性的患者應立即停用。本品對駕駛和操作機器有輕微的影響。不推薦兒童、妊娠或哺乳期使用,在用藥期間至結束治療後至少5個月內,育齡女性應避孕,哺乳婦女不能哺乳。
(4)阿那白滯素(Anakinra):為重組、非糖基化的人白介素-1受體拮抗劑(IL-1Ra),炎症刺激誘導IL-1產生,進而調節各種生理反應包括炎症反應和免疫應答。IL-1具有廣泛活性,包括通過誘導蛋白多糖迅速衰減而降解軟骨以及刺激骨吸收。類風溼性關節炎(RA)患者滑膜和滑囊液中天然產生的IL-1Ra水平不足以對抗局部產生的IL-1量的增加。阿那白滯素競爭性地抑製IL-1與IL-1Ⅰ型受體(IL-1R Ⅰ)相結合,從而阻滯在多個組織和器官中表達的IL-1的生物活性。成人推薦劑量為100mg,1次/d。皮下注射時,在每天的同一時間給藥。
不良反應:嚴重不良反應為嚴重感染和中性粒細胞減少。最常見的不良反應為注射部位反應,通常為輕至中度,表現為發紅、腫脹和疼痛。阿那白滯素使嚴重感染的危險增加。因此,如果患者發生嚴重感染,應停用阿那白滯素。其他不良反應有頭痛、噁心、腹瀉、鼻竇炎、流感樣症狀和腹痛。
(5)利妥昔單抗(抗CD20單抗Rituximab):為一種單克隆抗體,該抗體與CD20抗原特異性結合。在與抗體結合後,CD20不被內在化或從細胞膜上脫落,也不以遊離抗原形式在血漿中迴圈,不會與抗體競爭性結合。利妥昔單抗與B淋巴細胞上的CD20結合,從而引起B細胞溶解。細胞溶解的可能機製包括補體依賴性細胞毒性(CDC)和抗體依賴性細胞的細胞毒性(ADCC)。臨床上主要用於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治療,但研究證實在類風溼性關節炎治療方面同樣有著良好療效,目前美國FDA和歐盟委員會均批準了利妥昔單抗用於類風溼性關節炎。成人推薦量為375mg/m2,類風溼性關節炎一般單次用量為500-1000mg,靜脈給藥,每週2次,共4次。注射本藥60分鐘前可給予止痛藥或抗過敏藥。推薦首次滴入速度為50 mg/h,隨後可每30分鐘增加50 mg/h,最大可達400 mg/h。以後滴注的輸入速度開始可為100 mg/h,每30分鐘增加100 mg/h,最大可達到400 mg/h。
不良反應:常見不良反應為發熱寒戰,皮疹,呼吸困難,喉頭水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