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M_AfterTag}
親子

90%媽媽這樣沖奶粉,簡直是謀殺孩子未來!

好多媽媽在沖奶的時候都會犯生活習慣的錯誤, 一個不小心就會影響孩子對營養的吸收, 導致孩子營養不良, 影響正常的生長發育。

1. 奶瓶清洗, 消毒部不到位

媽媽在清洗奶瓶的時候, 經常犯的錯誤就是奶瓶清洗消毒沒有做到位。 一般的情況下就是清洗乾淨後, 用熱水燙一燙, 就好了。 其實, 這樣是不行的。 要用沸水煮奶瓶和奶嘴3-5分鐘, 才能夠保證徹底的消毒。 不然長時間用奶瓶這樣喂奶, 會導致寶寶消化不良或者拉肚肚, 影響對營養的吸收。



 

2. 先放水, 還是奶粉沒搞清楚

很多媽媽根據生活的習慣, 一般都會先放奶粉, 再往奶瓶里放水, 這樣的做法是錯誤的。 因為先放奶粉, 後放水, 會導致奶粉不容易沖開, 在奶瓶里形成結塊, 導致營養不易被寶寶吸收。 正確的做法是:先放一定比例的水, 然後逐漸一勺一勺的放奶粉, 這樣比較容易沖開。

3. 沖奶粉時,雙手不夠清潔

沖奶粉的時候,一定要清洗乾淨自己的雙手,不要就是洗洗就給寶寶沖奶粉,容易把手上的細菌帶到勺子上,進而傳遞給寶寶。沖奶粉時,要把指甲剪乾淨,指甲里有很多的細菌。用硫磺皂或者洗手液,把雙手清洗乾淨,這樣,沖奶粉的時候,才是衛生的。這個關山老師在微信有講過,媽媽們可以來詢問。

3.奶粉和水比例不準確

好多媽媽沖奶粉的時候,都會發覺奶瓶壁的殘留物比較多,就是奶粉沖的不夠開,原因在於奶粉和水的比例不正確。一般水和奶粉的比例是:30毫升水配比1平勺的奶粉。水量多了,寶寶營養不夠,奶粉量多了,容易造成寶寶缺水。這些小細節都會影響寶寶的未來的生長發育.

5.水溫沒有控制好

幾乎所有的媽媽都有這樣的經驗,水越熱,東西就會沖的越開,奶粉也不例外。在沖奶粉的時候,放進去的水就會比較的熱,這樣會沖的比較開。這樣做法是錯誤的,會把奶粉的營養給破壞了,造成寶寶營養不良或者吸收不到身體所需要的營養。在奶粉袋或者奶粉罐都有說明用70攝氏度以下的水沖,這樣不會破壞奶粉的營養。經育嬰專家的實驗表明:最好沖奶粉的溫度在40-50攝氏度之間。

6.攪拌方式不正確

在生活中我們會看到好多用筷子使勁的攪拌奶粉或者擰上蓋子上下用力的猛力的搖動,這些都是不對的,這樣會破壞奶粉營養的分子結構,導致寶寶吸收不到合理的營養。正確的做法是:每次向奶瓶內加入30毫升的水,再放入1平勺的奶粉,輕輕的左右搖晃,使其全部溶化,再次放水,放奶粉,以此類推。

7.沖奶粉的量要根據寶寶年齡

喝奶粉不是越多越好,寶寶在不同生長發育階段,每一次需要的量是不同的。在0-3個月的時候每次60毫升,3-6個月時候每次100毫升,6-12月的時候每次150毫升,這個時候,按需喂奶,寶寶要吃就給他吃。在1歲之後保持200毫升以上的量,一天3-4次喂奶即可。

看更多!請加入我們的粉絲團

轉載請附文章網址

不可錯過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