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M_AfterTag}

為什麼「香港殭屍片」都穿清朝服還有獠牙?原來真相居然是...看都我都超傻眼!這背後原因也太心酸了!

真問真答:為什麼港片裡的殭屍都穿清朝官服|大象公會
首先我們要弄明白的問題是,“殭屍片”中的“殭屍”究竟是什麼。

 

 

早期以吸血殭屍為主題的影片《殭屍復仇》

早期的“補服殭屍”除了身著補服這一共同點外,在是否戴花翎、梳長辮、蓄須這些方面並無統一標準。

至於使用補服的原因,一是與自明清起盛行的湘西趕屍之說有關,另一種可能則是出於電影視聽語言方面的考量,作為黑白電影中的人物,補服以深色為主調,在胸口和後背正中綴以刺有禽、獸圖樣的補子,從視覺角度而言,補服在調性的對比上更適應黑白畫面,且由於樣式的特殊性也更容易作為一種特定的服飾類別指代人物,這一點可類比歐洲吸血伯爵的立領斗篷。

以湘西行屍為原型創作的《萬里行屍》

在中國大陸的電影史上亦出現過身著補服的殭屍形象,但有趣的是這部影片並非殭屍片。在1940 年的故事片《李阿毛與殭屍》中,為了回到老宅追尋父親遺留寶藏的男二號不惜扮成殭屍以掩人耳目,而他選擇的服飾正是包括花翎在內的全套的清朝官員的行頭,由此可見,湘西行屍、前朝殭屍確實有著深厚的群眾基礎。

真問真答:為什麼港片裡的殭屍都穿清朝官服|大象公會

《李阿毛與殭屍》的海報和宣傳冊

與之相類似的以殭屍為噱頭但無殭屍片之實的大陸影片還有同期的《殭屍復仇》,片中所謂的“殭屍”實際上是死裡逃生的主角回來報仇,形態上依然是人。另一部由楊小仲導演執導的同名作品則講述了一個女鬼故事,而非嚴格意義的殭屍故事。

這個時期中國大陸的本土殭屍片只有梅阡指導的《女殭屍》真正融入了殭屍元素,而該片中的殭屍是通過給屍體注射生化毒素改造而成的,反倒與歐美影片中的“活死人”更為接近。

香港殭屍片真正大放異彩是在上世紀80年代中期。在香港電影新浪潮的中後期,香港殭屍片以黑馬之姿另闢蹊徑迎頭趕上,這一現像以《殭屍先生》一片的上映為標誌。

《殭屍先生》由劉觀偉指導,林正英主演,此後的六年間,兩人合作了五部殭屍題材的影片,紛紛取得了票房口碑的雙豐收,風頭一時無兩。而這系列影片也成為了其他小製片廠套拍殭屍片的參考樣本。《殭屍先生》在造型上延續了早先借鑒湘西行屍造型的殭屍片的補服造型,並輔以花翎、朝珠。一時間一眾跟風者紛紛將茅山道士、官服殭屍的形象原封不動地保留,掀起了翻拍狂潮。

真問真答:為什麼港片裡的殭屍都穿清朝官服|大象公會

《殭屍先生》已經成為了“一代人的記憶”

從製作層面來看,殭屍題材喜劇驚悚片多為低成本小製作,對於特效的要求也並不高;跟風之作可類比好萊塢剝削片,拍攝條件艱苦、製作週期短,沿用前作留下的清朝官服不失為控製成本的好方法。

1990 年,寶祥影業公司出品的《鬼咬鬼》中出現了抽大煙的殭屍,直指昏庸頹廢的清朝官員形象。香港殭屍片中利用清朝官服這一元素暗諷前朝的橋段還有很多。彼時香港電影圈與黑社會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真問真答:為什麼港片裡的殭屍都穿清朝官服|大象公會

《鬼咬鬼》中抽大煙的殭屍

1987 年,有著三合會“新義安”背景的向華勝、向華强两兄弟創辦的永盛電影有限公司成立,該公司在成立後不久很快投拍了《殭屍再翻身》、《捉鬼合家歡》、 《非洲和尚》等殭屍片,同樣保留了清朝官服這一視覺符號。考慮到三合會最初隸屬於洪門天地會,是歷史上著名的反清復明組織,將政治立場與當時熱門的清朝殭屍形象融合在一起,未嘗不是製作者的有意安排。

真問真答:為什麼港片裡的殭屍都穿清朝官服|大象公會

《非洲和尚》(左)與《捉鬼合家歡》(右)的電影截圖

在清朝官服殭屍叱吒香港影壇的同時,最初參照吸血鬼形象設計的殭屍並沒有銷聲匿跡,1990 年的《一咬OK》和《殭屍醫生》依然沿用了歐洲吸血鬼的造型套路,但其知名度和票房收益都遠遜於林氏殭屍片,在大陸的影響也遠不如林氏深遠,因而給大陸的影迷以“香港殭屍片中的殭屍皆以清朝官員形象示人”的錯覺。

真問真答:為什麼港片裡的殭屍都穿清朝官服|大象公會

殭屍的鬍鬚等造型可能是受好萊塢“傅滿洲”這一形象影響而來

上個世紀末的中國大陸,港片稱霸的錄像廳餘威仍在,林正英的殭屍片系列憑藉其緊湊的情節和緊張的氛圍突出重圍,深受大陸影迷追捧;而公共電視台亦經常利用國配港片來填補節目空隙,糅合了喜劇、驚悚等元素的香港殭屍片和周星馳的作品一起成為了播放頻率最高的系列作品,如此情況帶給大陸觀眾以港片中的殭屍大多是清朝官員的印象。VIA

看更多!請加入我們的粉絲團

轉載請附文章網址

不可錯過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