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M_AfterTag}
影劇

他是第一個被綁架被虐打的電影明星,差點慘遭滅口!幾年後他從綁匪手中,救出了他自己!


根據真實的故事改編!

沒看《解救吾先生》之前,對我來說,選擇看或不看,做決定之前,先研究一下面前擺著的「矛與盾」,這是十分自然的事。有個拒絕的聲音像盾牌,阻攔下獵奇的行動力。

明星吳若甫先生被綁架案,2004年,我曾通過徐滔的《法治進行時》欄目,追蹤著解救的全程報導,一直盯著屏幕看完。當時的視聽影像正是《解救吾先生》結尾 處剪接的實況錄像。仍記得看新聞時的感覺,手提攝錄的真實畫面,如今搬上銀幕,即便經過藝術加工,能否期待它的觀賞性?懷疑!基於國內的創作土壤之現狀, 加之真實案例的框架,如此「主旋律的電影」,科教性會不會綁架了影視劇的娛樂性?懷疑!另外,冠以內地警匪片,就電影的形與態,開始聯想開始先入為主,會 不會是要把小屏幕裡的《重案六組》變成了大銀幕裡的《重案六組》?懷疑!

▲左邊的男子就是這部電影的原型吳若甫。
然而,換個角度,又會被叫做「好奇」的進擊的矛驅使向前。好奇 《解救吾先生》點映以來收穫的極佳口碑。好奇導演丁晟的剪輯才華能否解救這樣一部毫無懸念、赤裸裸劇透了的真實的故事?好奇劉德華、王千源、劉燁、林雪等 人的表現,吳若甫則成為了電影的「特定元素」,總之是被所謂的明星效應吊著胃口了。為了不沉溺於自相矛盾的尷尬,看片揭曉答案。

毫無疑 問,有之前的不確定因素做干擾,看片時難免不抱有偏見。出乎意料的是,五分鐘適應過華仔的港普(腦海中原型吳若甫的普通話來搗亂),接下來便是一路攀高的 各種驚喜。節奏令人印象深刻,一鼓作氣,完全表現出了犯罪暴力片的瘋狂姿態。而所有人的演技則是在劇情漸進的過程中勢如破竹,到營救的高潮處,已徹底適應 了自己的角色,表演的痕跡淡化在了飽含情感的鏡頭裡了。

在簡析劇情前,有必要瞭解一下王千源飾演的京城綁架殺人魔華子這個人物的原型「王 立華」。百度百科留下的資料足夠一個有經驗的編劇編寫出不乏深度廣度的類型人物。9歲開始混街頭,性格上有缺陷,好強、偏執、虛榮,處處要出人頭地做人大 哥。小小年紀已信仰「金錢萬能」之論。打架鬥毆、扒竊搶劫成為生活的重心,痛恨父親的管教,逼迫母親與父親離婚。17歲因搶劫被判刑9年,出獄後,曾多次 要弒殺母親,以「幹大事免受拖累」之名。「人命不同」的論調,加固著他報復社會反社會的人格。綁架的理由很簡單,有錢,或瞧不慣看著「彆扭」。至此,無需 更多的素材,殺人魔已吸附著塵埃污垢躍然紙上了。事實上,僅是回想當年王立華被判刑時流露出的囂張放肆的獰笑,已令人不寒而慄了。

不難看 出,我的切入點是華子這個人物。因此,我會格外留意丁晟使其立體起來的視角。坦白說,我預設的是個沒有人性、冷酷無情的殺人犯,如此一來,或許在探討人性 的深度上會顯得粗暴潦草,但在最後的審判時刻,湧入無辜百姓內心深處的,或許也是一絲快意。當然,除此,還會有通過藝術加工的處理方式,想方設法引領觀眾 自然地探入進「問題人物」的內心,試圖塑造出有血有肉的凡胎(即便他是惡魔)。


顯然,這也是丁晟的選擇。他選擇王千源來出演,我視為端 倪。在我的印象裡,不管那是小屏幕《愛情滋味》裡的王千源,還是大銀幕《鋼的琴》裡的王千源,他又憨又痞又暖的人物形象太過深入人心,他的壞還真不能是令 人咬牙切齒的壞,他個人的氣質與表演風格有讓人喜歡的獨特魅力。也就是說,這一次《解救吾先生》裡的壞還是透著王千源他自己的好。就說他去中俄邊境買槍, 對翻譯同夥如此殘暴,因為他是王千源,我感受到的是「惡之酷」,而非惡之徹骨。

所以很多人看了會說,王千源塑造出來的華子是個有魅力的大 反派。沒錯,電影從頭到尾,各種細節可見王千源自由發揮的魅力。舉幾個例子:吾先生質問華子,「你不講信用,他們怎麼服你」,華子從暴虐中恢復到冷靜,住 手、休戰、變成可以溝通的正常人。吾先生提出吃蘋果,華子暗地裡安排手下去買蘋果。獄中華子見母親,王千源的表演感染力十足,那段是他演的最棒的橋段, 淚、眼、臉龐無可挑剔。。。。。。我自然神贊王千源的演技,但不能不說王立華本人與那個「華子」會有所不同,或許你會說「人之將死其言也善」,那好吧!還 有這個華子若沒有真人模板,我大概也不會如此龜毛。但不能否認王千源在表現華子這個人疑神疑鬼的「反偵察」能力時,是特別逼真的,揣在褲兜裡的手雷,時時 處於警惕狀態的賊眉鼠眼,無形的恐怖氣息一直罩在幕布上。

另外,從丁晟選擇有意忽略華子這個人物的成長背景(也是對其家庭及現實的尊 重),再把塑造人物的時間固定在22個小時之內,並單單串聯起孔氏二兄弟與吾先生的案件,便能瞭解到,丁晟是要「華子」這個人物顯出一點「人形」的,哪怕 是一點點!我會把這當成是改編的深度,是導演通過其作品寄託的揚善懲惡的希冀。


再說吾先生,是劉德華也是吳若甫,毫無疑問,劉德華絕對是 2015年最感動我的演員。表現太出眾,能夠擁有以假亂真的演技,那神力或許就是來自感同身受的「悟性」,演員們要體驗生活不能脫離生活,說的就是這麼件 事。所以人稱華仔本色出演,也沒錯,因為明星這一身份的代入感太強,此外,華仔亦是經歷過風風雨雨的人。他在訪談裡也證實了這一點,他表演的靈感直接來自 內心裡的一份共鳴。吳若甫對華仔的肯定與稱讚則是最好的說明。

其實,我是想說,90%被綁的戲份中,吾先生只是坐在那裡,他就成了精確到 一釐一毫的刻度,這就是演技。特別有感於吾先生對小竇說的話,大意就是「只要你活著,我就有希望」。好一句能在心底掀起無限能量的生之信念。另一方面,這 也表現了吾先生的善良睿智與不凡。與之對應的是華子的「人命不同」之論,他怨天怨地怨人怨命,凡事外部歸因的扭曲人格,把他自己永遠地囚禁在了地獄裡。

值 得信賴的人是這樣的,不屈的筋骨裡流淌著機敏謹慎的血液。他的一言一行都是人生箴言。我們對人生的思考不該停歇,承擔責任,做個有擔當的坦蕩的人。生命、 誠信、情義、理智、金錢,吾先生與小竇在100分鐘裡把它們扔給給了觀眾,要我們認真想一想。劉德華還原了一個有情有義有勇有謀的吾先生,他抗爭、憤怒、 周旋、安慰、尋機、絕望,周星星在《喜劇之王》裡想要表達的各種情緒他都能輕鬆調度,這已令我和我的小夥伴們三次落淚了。到最後,吾先生被解救,他與好友 (林雪)擁抱,則徹底淚崩。別懷疑我們真心感動的誠意,而且我發誓,我看到坐我旁邊的一位陌生的帥哥他也在抹淚。

總之,吾先生這個角色適 合華仔,同時,華仔也為這個角色注入了靈魂,華仔的演繹,讓我看到了故事背後「吳若甫先生的人格魅力」。電影接近尾聲,吳若甫與劉德華坐在警車裡,華仔不 經意地瞥了一眼吳若甫,那段吳若甫的眼神給我留下特深的印象,是「出戲」了,卻比滴水不漏的演技多了千言萬語的內涵。話又說回來了,吾先生這個角色設定的 還是特別有深意的。吾是吳的同音,亦是「我」的同意。當年綁匪自述,原本要綁的是張鐵林。事實上,也如華子他們所言,後期綁架已經不再踩點兒,都是隨機 的。就算自己窮得叮噹響,開著的豪車是借來的,是女朋友的,是哥們兒的,被綁的可能性依然存在,那群亡命之徒的凶器從來不講道理。


生動地 刻畫了綁匪,然而在重建綁匪犯罪事實的過程中,極容易看到《解救吾先生》設定著的「三足鼎立」的局面。瞭解到兇殘的綁匪;與吾先生共同度過了22小時;同 時強烈地感受到了偵破案件的「警察叔叔們」的正能量,這與新聞裡出現的某些報導,及以往的一些主旋律影視劇呈現的形象截然不同。所以說,劉燁的表現其實挺 不錯的。犧牲色相的「民工」,他爬牆追犯人,乾脆追到主路上去玩命,那一段可以作為劉燁的代表橋段存在於《解救吾先生》中。至於給「諾一」打電話那個人, 我覺得不是劉燁,那就是火華社社長。

不管那是真實案件,還是戲劇化的故事,電影最終呈現出來,這故事是屬於劇中的所有人的。林雪的好友角 色因為穿不上防彈衣,讓人記住了;包括簋街上那位在路邊停車位收費的大姐;在郊區開著四輪報警的老鄉;每一個人,每一個環節,都在這場「解救」行動中起到 至關重要的作用,是化險為夷的每一步。顯然,丁晟對電影裡的細節是充滿情義的,這也就解釋了吳若甫所說的導演很用心,劇本令他很意外。


另 外,丁晟借助特定的風格化手段娓娓道來,這也增強了電影《解救吾先生》的可看性。非正常敘事,用營救的22小時做時間線,期間卻穿插了案發前相隔近一個月 的不同案件,「閃回」的插敘毫無黏貼的斑駁印跡。電影啟幕,燈紅酒綠的街景空鏡頭被凌亂地剪切轉換,夜生活浸泡在融入京劇元素的配樂裡,營造的氣氛有很強 的代入感,莫名焦躁的緊張氛圍在聚攏。最後解救吾先生時的「消音」處理也十分精彩,真空地帶隔離出人間與地府。劉德華的插曲《小丑》與朴樹的片尾曲《傲慢 的上校》,於詞於曲,簡直不能太贊更多。

雖然很多人包括我在內,都不太喜歡被導演穿插進去的那兩段幻想出的「槍戰」畫面,是突兀又輕薄 的,感官上並不覺得那是必要的存在。那麼或許可以這樣看待,那種風格與整部電影的黑色幽默也許是相得益彰的,是在稀釋紀實的沉重感,「借花獻佛」寄語港 片,向那個香港電影的光輝歲月投以致敬之意。我覺得丁晟,是一個不錯的裁縫,能用自己手中的素材,裁剪出令人賞心悅目的高級成衣。雖說拍警匪片是他的專 長,但《解救吾先生》仍可以成為國產警匪片電影史上的小里程碑,它的經驗與技巧有實用價值,可以解除用真實案例、改編、主旋律等字眼編織而成的緊箍咒。

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的話,請按個讚並分享出去!這電影真的很猛…

看更多!請加入我們的粉絲團

轉載請附文章網址

不可錯過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