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癌男孩的淒美秘密,令父母哭斷腸完成他的遺願……連醫生都落淚!

有這樣一個特殊的人群,他們是被現代醫學宣判了死刑的人,生命如即將熄滅的蠟燭,恐懼、焦慮、埋怨、牽掛時刻伴隨著他們。
在我接診的這些病人中,有兩件事最讓我難忘。
有一次,一個稚嫩的小聲音響起在醫生辦公室,口裡還哼唱著“我愛我的家,弟弟爸爸媽媽,愛是不嫉妒弟弟有啥我有啥,讓愛天天住你家,讓愛天天住我家……”
一個5歲腦瘤患兒的14歲姐姐過來幫她弟弟辦住院。姐姐看著年紀很小,已經不上學了。父母都忙著替弟弟賺錢看病,讓這個原本還在上學的小姑娘過早的承擔了這些。
可她沒有抱怨,早上很早就帶著弟弟過來辦住院。他們6點就起床了,姐姐要把弟弟收拾利落後再收拾好自己,然後來醫院看病。住院後需要規律的化療,作為姐姐要承擔起照顧弟弟的責任,要管好他的飲食,看好他的化療,看化療有沒有副反應,出入量有沒有異常,要及時向醫生和護士說明弟弟的情況。
看著這個可愛的向日葵一樣的小姑娘為弟弟忙前忙後的,我心裡覺得酸酸的。有一次,我偷偷問她:“你還這麼小,是怎麼把弟弟這些事情都弄得那麼利落呢?”小姑娘說:“我只有這麼一個弟弟,我就是要好好照顧他呀,我健康,我希望我弟弟也健康。”
遺憾的是,最終這個5歲的孩子還是走了。
還有一位是一個17歲的男孩,癌症晚期,因多處骨轉移導致疼痛難忍,已臥床達半年之久。
男孩家境貧寒,全家住在不足20平米的工棚平房,母親全職在家,靠父親打工的微薄收入維持生計。為緩解疼痛,父母自購廉價止痛藥,因長期盲目用藥,導致男孩出現吃不下飯、大量出汗的症狀。
我們接診後,判斷了男孩的病情、並進行疼痛程度評估,唯一能做的就是讓男孩能夠過好剩餘不多的每一天。
男孩因長期臥床,已無法自行活動,我們就給他的母親做拍背及翻身示範,以及飲食、日常生活護理指導。
後來,醫院的同事捐款為男孩買了一輛輪椅,帶他第一次走出蝸居半年之久的工棚。
在男孩彌留的最後時日里,他萌生了一個秘密----捐獻角膜,把光明留在人間。這個男孩逝世後,可敬的父母強忍心中悲痛,完成了兒子的心願,捐獻了角膜。
男孩曾在病房中寫下一首詩,名為《請帶我回家》,詩中寫道:
我不要在雪白冰冷的病房中/
我不要每天插著針管……/
我需要的是/
你坐在我身邊/
用你溫暖的手握著我/
一起訴說一家人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