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M_AfterTag}
政治

何妤玟談婚姻結束後的體悟:所有事情的發生都是一份禮物

經歷了10年婚姻結束的低潮,何妤玟在新書《不完美關係,與更好的我自己》中分享了她在離婚後回頭檢視這段關係時所得到的體悟。她提到,過去的她會希望對方生活中大小事一定要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因而與前夫發生了不少爭吵。離婚後,她學會放過自己,開始試著去接納關係中兩個人的不同,試著將自己的心態調整好,相信未來遇到合適的對象時,自己將會愛得更好。

在感情的路上跌跌撞撞那麼多年後,現在的我對感情的看法變得比較中性,這也是婚姻結束後帶給我的禮物。為什麼說是禮物呢?這一兩年,我用在這段婚姻裡遇到的問題,去反省前幾段關係。如果沒有這樣的結束,或許我永遠不會知道所有事情的發生都是一份禮物;在他人眼中看起來的不幸,反而可能是自己人生中最大的幸運。

這份禮物,是開始學會放過自己

很多妻子一定都跟我有過一樣的感受,因為老公的生活習慣而感到抓狂,該做的事情跟他講了幾百遍還是做不到。但是換個角度想,他爸媽和他的家庭給了他幾十年的生活習慣,我們怎麼會覺得自己可以輕易改變他呢?如果硬是要改變他,你就會氣死,所以為什麼要跟他的原生家庭抗衡呢?

同樣的,我們也很難被他人改變,不是嗎?

人與人之間不會只有黑與白,中間還有很多柔軟的灰色地帶,若我們可以從各自的極端往前跨一步,多在這個灰色地帶交會融合,找到彼此的相似之處,那麼所有的關係將會變得更美好。

用夫妻關係打個比方好了,如果我們跟另一半的意見出現了分歧,有了很多爭吵,但如果你還想跟對方繼續在一起,那麼你不應該回到自己的純白,也不要跟隨他的極黑,你必須在黑與白之間的灰色地帶,找到彼此的共識與平衡,讓這個地帶充滿更多的友善、愛與和平。

而婚姻教會我的事,就是讓我能接受其他人與我有所不同,所以學會用比較低的標準去看待兩性關係。

這裡的「低」不是把對方看低,或是不經營關係。而是適當、適度、適時地放寬自己的標準。以兩性關係為例,當你發現自己會因為對方為什麼都不聽你的,或是達不到你想要的標準而感到糾結的話,我有幾個小心得可以和你分享:

1.有些事不是他「應該」做的,而是他為了你去做的

常常有女生朋友跟我抱怨:「我就是想要假日跟男友一起去逛街啊,他為什麼連逛街都不願意,他如果愛我就會願意陪我去。」

我們先姑且不談「以愛之名,行威脅之實」的部分。但請記得,如果有一件事情對方完全不喜歡,但是他卻願意為了你努力嘗試,願意為了你從原先的0分、20分或40分,進步到60分時,這已經很棒了,是非常值得鼓勵的事情!尤其那是他不喜歡的事情,所以如果他有一點點進步,就算只有進步一分,你都要覺得好棒棒!

因為那是他為了你去做的,而不是他應該要做的。

2.為了滿足自己需求的要求,那不是愛

兩個人在一起的初衷是愛,如果你的內在是愛,就不會為了滿足你的需求,而不容餘地的要求對方。比方情人節大餐,女生覺得去吃情人節大餐是愛的表現,但男生覺得幫另一半修電腦是愛的表現。這是因為兩個人對愛的解讀不一樣,但並非表示他不愛你。

3.當關係中出現差異時,兩個人必須一起調整

當兩個人在同一件事情上出現分歧時,不能只有一方為了另一方調整,而是要雙方一起調整。如果對方願意為你從100分的標準退到60分時,你願不願意為了他從40分前進一步到60分呢?這是出自於對對方的同理:因為兩個人不一樣,所以我願意同理你,我們一起做出調整。如此,關係中才不會永遠只有一方感覺自己在付出,永遠只有一方覺得自己在「犧牲小我,完成大我」,進而產生越來越嚴重的委屈心理,最終導致失衡。

當關係中的衝突發生時,我們不妨問問自己能不能接納兩個人的不同,了解對方或許是用他的方式在愛你呢?這是我在婚姻關係中,得到很大的體悟和學習。

了解每個人都有不同,我們也才能在不同中彼此同理;即便分開了,也能各自往更好的方向成長。
 

Reference:

看更多!請加入我們的粉絲團

轉載請附文章網址

不可錯過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