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M_AfterTag}
兩性

為了小孩能不能吃糖而「搞壞婆媳關係」,值得嗎?

在教養社群留言板上,經常看到抱怨長輩給孩子吃糖,或是抱怨長輩餵孩子吃飯的文,如果為了這類事情和家人正面衝突,似乎不太值得。

有人問我,經常和長輩或先生為了教養孩子不同調而起爭執,該怎麼辦?

例如:該不該給孩子吃糖?

關於這樣的問題,通常我會很誠實的告訴大家,小孩不是我們一個人所獨有的,我不認為有人可以決定這個孩子所暴露的一切。
如果這個小孩有一個認為他可以吃糖的爸爸,和一個認為他不能吃糖的媽媽,那麼,這個小孩的人生終究還是會吃到一點糖,但可能不會吃那麼多,這就是這個小孩的命。

我的人生哲學就是:盡可能給孩子我認為對的東西,但不會自我膨脹到認為,我可以什麼都管到。

這樣的人生哲學對我的幫助是:家庭關係不會因為教養小孩這件事,弄到周遭所有的人都被我的道理而貶低。

當然,事情有輕重緩急,如果今天家中有人會打小孩,此時還必須尊重他打小孩,當然無法接受。
但是,如果是看電視、吃糖,因為有程度上的差異,要做到百分之百的杜絕,要付出的代價非常大,有時候可能造成長輩或夫妻關係上的緊繃,這對孩子心理人格上的毒害,可能比給他吃兩、三顆糖還來得大。

長輩給糖的背後代表愛

如果從心理層面探討,今天有一個人之所以那麼想給小孩糖吃,他跟那個糖裡面,通常有一些情感因素。
坦白說,我會給小孩吃糖,但吃得很少,而且要求孩子吃完就要立刻刷牙。
因為,在我自己的成長過程中,大人給我糖,尤其是阿嬤給我糖,那是非常美好的回憶。
所以,當我在給小孩一點糖的時候,其實是傳遞某一種習慣的模式。

當然我也知道,有些人不給小孩吃糖是基於非常好的健康考量,但我自己認為,在適度的範圍內,並沒有那麼可怕。

所以,有時候,當我母親買了太多的糖或甜食要給我的小孩吃,我會告訴我的小孩:「你看,阿嬤好喜歡你喔,一顆糖代表一個愛,阿嬤有這麼多的愛要給你!」

我一定會在阿嬤面前先肯定這件事情,這樣她高興了,給糖果的目的也已經達到了,我的孩子就不一定非得用自己的牙齒和身體接受那麼多的糖。
人與人之間都是愛的傳達,其實大家給小孩的東西,雖然東西本身你不認同,但背後都是在給關愛。

如果你無法把阿嬤關愛的意義萃取出來,反而當面指責:「這樣會蛀牙、對身體不好……」,當阿嬤的愛無處抒發,她下次只會拿更多的糖來,或是用你更不想見到的方式出現。

大家也要能理解,為什麼老一輩的人喜歡給別人糖,因為在他們的年代裡,並沒有覺得糖不好,減糖是我們這一代才學會的健康概念。

如果大家像我一樣,很懷念我的阿嬤,而且她也已經不在人世了,直到現在,我自己都會去偷買牛奶糖來吃,這不是一個單純可不可以吃糖的問題。

人的關係有時比道理重要

像我自己也很討厭我的小孩到了四、五歲,還一直讓大人餵吃飯。

但是,長輩每次看我女兒吃兩口,飯粒一直掉,就會忍不住要餵,我很痛恨這件事情,但也只敢跟自己的媽媽發火,當婆婆在餵飯的時候,我會跟小孩說:「你看,奶奶對你多好,媽媽就沒有奶奶這個耐心喔!」
不會去正面衝突。

但是,回家的時候,我就會跟小孩說:「媽媽不是奶奶,我也沒辦法請奶奶每天來,如果你在家沒辦法學會自己吃飯,那就糟糕嘍!」

小孩是會看臉色的,他很快就會知道,去奶奶家不吃飯會有人餵,但在家裡行不通。
我的方式就是把不能接受的情況,控制在不要每天出現就好了。

當然,你會說,忍受三天的破壞規矩,可能得花一個星期才能重建;
但換個角度思考,如果因為這一件小事永久毀壞我的婆媳關係,
和「投資」一、兩個星期,卻可以獲得比較好的關係
哪個比較划算?
哪個要付出的代價高?

不只是婆媳關係,夫妻關係的經營也是如此。

如果在教養孩子上,總是災難式的思考,只看到對小孩的好壞,和絕對的對與錯,完全看不到另一個人作為一個人的存在,及人與人的關係中不同的意義與價值,當然不可能有好的關係。

最後,不妨再想想,究竟是人比較重要?
還是道理比較重要呢?

 

Reference:

看更多!請加入我們的粉絲團

轉載請附文章網址

不可錯過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