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M_AfterTag}
政治

「素、葷、腥、齋」在佛教裡面到底有什麼區別?太多人誤會了!

在大家普遍的認知裡,飲食類型主要分為兩類,肉食主義者和素食主義者,如今吃葷都用來統稱吃肉,然而事實上這在佛教的認知裡是錯誤的。

另外,「素」和 「齋」又有什麼區別呢?

普陀山小莊導遊就和大家分享了「素、葷、腥、齋」在佛教裡面真正的含義。

「素」所指的是蔬菜、豆製品類,它是希望大家能戒殺,能夠有慈悲心,如同放生一般。

然而如今有許多素食者的心態不正確,「但是,你看我們現在吃素的人,很多人還有分別心、還有挑剔心,更有偏激的人,說你們那個吃的都不叫素啊,我吃的才叫素」。

所以很多人是 「吃素而不吃素」, 「吃素」是希望你們能夠本著清淨心去進食,對他人吃肉嗤之以鼻,根本不是吃素的含義。

「葷」現在被廣泛地指代為肉類,但其實 「葷」它是 「草軍」,也是植物,只不過在早期的時候 「葷」跟古音 「熏」是同音的,像我們廣東裡面的熏菜也是這樣來的。

「熏」指的是氣味熏人的意思。

所以葷指的是 「臭菜」最主要的有五葷,分別是 「韭」、「蔥」、 「蒜」、「薤」和 「興渠」。

前面四樣都很常見,後面那個 「興渠」是在現在的印度那一邊,很少見。

為什麼這五種不能吃,因為吃了以後「生吃生嗔」,就是說你生吃的時候,會增加你的嗔恨心,肝火旺盛,脾氣一點就著。

而熟吃助淫,會讓你多有慾望,所以佛陀明確規定不能吃「葷」。

而且這個 「葷」也有一段典故, 當年佛陀在集會的時候,平時德高望重的長老,集會當天所以弟子都和這位長老保持距離。

佛陀見狀感到納悶,就跑去問弟子原因,弟子們回答說 「不知道這位老師,今天吃了什麼東西,氣味熏人,讓我難以接近」,在追問之下,才得知該名長老吃了葷菜,所以自此佛陀就規定 「不允許吃葷」。

「腥」指的才叫肉,不沾腥也是因此得來。其實佛教並沒有反對吃肉,但是中國的漢傳佛教反對吃肉,這一切是由梁武帝開始的。

梁武帝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受戒皇帝,他曾數次捨身到寺院當中,某天他大發慈悲之心,他認為既然大家都是弟子,就不應該殺生,不要去吃肉了,所以中國漢傳佛教就開始逐漸地不吃腥了。

是,漢地地大物博,你不吃肉,還有別的東西可以吃,但是到緬甸和東南亞就不同的地貌了,所以南傳佛教和藏傳佛教,仍舊吃肉。

不過,他們吃的肉叫 「三淨肉」,即眼不見為淨、耳不聽為淨、非為我所為為淨,不是為我所殺害的。

「齋」並不是菜,人們往往會把 「齋」和 「飯齋」、「吃齋」、「齋飯」給聯繫在一起。

其實齋指的是戒律,即「過午不食」, 「午時」指的是中午的11點到13點之間。

古時候的僧人們托缽乞食,他們會拿著一個缽和一根錫杖,沿途沿門進行乞討。

當到一戶人家門口時,他的錫杖在地上震動一下,因為有鐵環所以會發出 「淅瀝瀝」的聲音,就像門鈴一樣。

過了午時就不吃了,更嚴格的是日中一食,所以延續至今,相沿成習,其實它正確的名字叫做 「持齋」,堅持的 「持」,而到中國就變成了 「吃齋」,又跟素齋掛鉤在一起。

但事實上,「齋」是戒的本體,是戒律的體現。
 

Reference:

看更多!請加入我們的粉絲團

轉載請附文章網址

不可錯過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