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M_AfterTag}
政治

看似親密卻從不交心!「假的親密關係」比單身還可怕:正在悄悄毀掉你們的感情

世界之大,能夠遇見就是緣分,希望你我的相遇能為你帶來一絲絲的慰藉,祝安好~
經常看到留言裡,很多單身的姐妹都想儘快脫單積極尋愛。但據觀察,有種戀愛談的,還不如單身來得痛快。
比方說有種情侶,每天聊天,一起過週末,假期一同去旅行,彼此陪伴,關係穩定。表面上看起來十分親密,但其實所做的一切都充滿了一種例行公事的感覺。

關係只停留在了一起吃喝玩樂這種表面的事兒,而沒有對對方敞開心扉,表達自己或者關注對方的需求,探索更多精神層面的東西。兩個人就像是「酒肉情侶」,而不是有精神共鳴的靈魂伴侶。

一對, 一起, 人 的 免費圖庫相片

個人都身處親密關係的網路中,卻鮮有人知道,親密也有假像。
你生氣,他逃避,你抓狂,他更沉默……明明相愛的你們,為什麼會陷入無法溝通的閉環?明明帶著對愛的真誠渴望才建立起親密的關係,可為何後來你們用沉默取代依賴?

在心理學上講,「假性親密關係」是一種淺層的,不做作的關係狀態,在外人眼中,你們相處或一起生活了很多年,是恩愛的情侶或夫妻,只有你們自己才明白,你們只是貌合神離,愛情似乎成了親情,成了彼此最熟悉的陌生人。你們看不見真實的彼此,忽略對方真實的需求,無法建立真正的聯結。

朋友小林就曾經歷過一段假性親密關係。
那是她的初戀,別人的初戀都是最喜歡或印象最深的。而小林的初戀,卻是她最不想提起來的。
小林跟初戀在一起,剛開始完全不是因為喜歡。只不過是自己剛來到一個新的城市,對一切都很陌生,沒有朋友和家人,需要一個人陪著。再加上從來沒談過男朋友,當下對戀愛關係有著強烈的需求和渴望。

可是戀愛談了快兩年,回憶起來卻沒有太多心動的感覺。
記得第一次牽手,第一次接吻和旅行,她本來都充滿了期待,事後發現好像並沒有想像中那麼美好。之後再這樣做的時候也並沒有發自內心的開心,反倒像是在扮演熱戀中情侶應該有的樣子。
她不斷在煎熬和自責中尋找戀愛的感覺,維持表面的親密,甚至還怪自己是不是不夠努力,也試著讓自己多喜歡他一點,後來發現不過是徒勞。雖然兩個人的生活已經非常緊密地關聯在一起,但很多事情都不盡人意。

大多數時間她也並不知道對方在想什麼,對方同樣也沒那麼瞭解自己。兩個人有了越來越多無法探討的話題、不願表達的情緒,好像只是住在一起的室友。
不去瞭解對方的內心,就形成了假性親密關係。表面的親密並不會真的讓人感到幸福,反倒是一種負擔。

分手的時候對方問她為什麼,她只說對這段感情盡力了。
雖然聽起來不太負責,但兩年前的她並不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麼,也並不太能分辨心動和感動這兩種感覺。把第一次戀愛當成拆盲盒,拆到不喜歡的就不想要了。

假性親密關係最慘的大概就是單方面沒有被認真對待,我也有過類似的經歷。
明明身處在那段親密關係裡,卻感覺跟另一半離得很遠,不敢放心去依賴。對方提出分手的時候,我可憐巴巴地說「捨不得分開,你是我工作之後談的第一個男朋友,也是第一個相處這麼長時間的物件。」
他卻說「你能跟我談這麼長時間,也只是因為工作之後比較穩定而已。這個人是不是我都不重要,換一個人也是一樣的」。

那時我才明白,他理所當然的以為我捨不得的只是這段感情,而不是他這個人。按照這個邏輯隨便一段感情裡隨便換一個人,都不會有任何區別。跟我談三年的是他,也可以是任何一個人。
可真的是這樣嗎?至少對我來說不是的。我想的是跟眼前這個人,一同度過更多的時光,一起做更多有意思的事。
可在他眼裡我們的關係,可能就像網路上的一句話那樣「和你做著情侶都會做的事,卻從未想過要和你共度一生。」

真正的親密關係代表著相互關心、彼此付出,但這些是需要承擔情感投入風險的。每個人都想要愛和陪伴,卻擔心潛在的損失,於是都只索取而懶得付出,有的從一開始就避免投入太多感情。

仔細回想起來,我和他的相處也只限於一起吃飯、看電影、打遊戲,無聊的時候一起打發時間,從來沒有探討過關於未來和以後的話題。每次在我試圖想進行更深的交流時,他也總是敷衍或轉移話題。

於是分手後才發現,我們好像從沒真正在一起過。
兩個人看似親密無間,但從不直面問題,缺乏真誠的溝通。這種表面的風平浪靜完全經不起考驗,一旦時間一長或是生活中出現什麼變數和考驗,這段關係也會隨之破裂。

佛蘭克林曾說:人與人之間的相互關係中,對人生的幸福最重要的莫過於真實、誠意和聯結。
長久的親密關係需要互相坦誠包容,更需要彼此溝通和理解,希望大家都能繞開假性親密關係,找到那個真正與你親密無間的愛人。

關係是一面鏡子。如果關係讓你痛苦,那麼,真正讓你的痛苦的,其實是你自己。
真正的親密,從來不會是屬於心理上的弱者和病人的。想建立和擁有一份真正的親密關係,就需要我們真誠地回過頭來,看見自己內在的創傷,去療愈它。能夠看見自己,然後才能在關係中真實地看見別人,而不是把自己的期待強加給別人,強迫別人活成「應該的」模樣。

我知道,去面對痛苦,去承認那痛苦的根源其實是自己的創傷,遠比指責別人有病、別人壞、別人給我造成痛苦要難的多。但這卻是唯一的通往親密、幸福與自由的道路。

Reference:

看更多!請加入我們的粉絲團

轉載請附文章網址

不可錯過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