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M_AfterTag}
兩性

父母互稱對方為「爸比」、「媽咪」,會怎麼樣?心理學家:對孩子的影響超乎想像

在生活中,很多夫妻關係看起來真的十分恩愛,即使兩人有了愛的結晶以後,也依然甜蜜如熱戀般,他們彼此在互稱對方時,不會直接叫對方的名字或是用「欸」、「喂」這種字眼,反而使用一些愛稱,例如在孩子面前,會當著孩子的面前互相稱呼對方為「爸比」和「媽咪」。

有些人覺得這樣叫很甜蜜,也更能體現兩人的關係融洽,但也有些人覺得這樣叫很彆扭,而且還當著孩子的面這樣稱謂感覺不太好。那麼父母互稱對方「爸比」「媽咪」,在心理學上會對孩子產生多少影響了?讓我們一起來了解看看吧。
 

最近遇到兩件怪事。

怪事1:
在一次親戚家聚餐,飯桌上一親戚(男)直呼妻子:「媽咪,你明天帶兒子去幼稚園還是我帶?」妻子也回答得很自然:「我帶就行,你跑來跑去累人,爸比你直接上班就好……」他們的孩子在一旁大口大口地啃著雞腿。

我的第一感覺是:第一,這對夫妻感情好;第二,他們很疼愛孩子。
飯桌上有人捂嘴巴笑,有人瞪眼睛,更有人直接地吐槽:「有你們這樣的嗎?竟然稱妻子為『媽咪』?」

怪事2:
後來我在高鐵上遇到兩個陌生人,一男一女,他們交談中沒有涉及孩子,他們身邊也沒有一個孩子,但頻繁而親密地互稱對方為「爸比」、「媽咪」,莫名的讓我感覺一陣陣雞皮疙瘩。

我感覺很怪異,同樣是互稱對方為「爸比」、「媽咪」,為什麼給我的感覺竟然不一樣?這事得好好琢磨。

一次偶然機會,看到了奶茶妹妹章澤天曬的1歲女兒學習爬行,丈夫在爬行墊上教女兒學爬行的照片,妻子附上文字說:「粑粑,你好」,後面的評論也是兩邊倒。據說美國副-總-統Mike Pence也因為公然在同僚面前直呼妻子為「媽媽」而被他人嘲諷。

其實,早前賈靜雯夫婦在參加媽媽是超人時節目中也全程稱呼對方爸比媽咪,狠狠撒了一把狗糧,有孩子後還能如此恩愛讓人羨慕。

其實,這種稱呼在古今中外的文化中並不陌生
從明朝時開始,民間對直呼名字有忌諱,說直呼名字是大不敬,所以就有孩子的媽媽稱丈夫為「孩子他爹」、「他爸」、「孩他爸」,丈夫稱孩子的媽媽為「孩子他娘」,「他娘」、「孩他娘」。當然,古代也有比較文雅的叫法,但有些人羞於啟口,認為直呼「孩他爸」或「孩他娘」更為自然。

西方也不乏這種把妻子稱「媽咪」,把丈夫稱「爹地」的現象,對他們來,這樣的稱呼是對家庭責任感的認同,以及對伴侶的尊重。

這種現象在日本老夫妻家庭也非常常見,也是一種身份的認同和尊稱。
在現代國內的不少家庭中,有些家庭從妻子懷孕時開始,丈夫就親昵地稱呼妻子為「媽咪」,妻子親昵地稱丈夫為「爸比」,對他們來說,那是一種身份的象徵,也代表著責任,一個女人和一個男人從此要為維護一個家庭的幸福和成長而努力。所以這種稱呼不僅代表兩人的情感,還肩負著養育孩子的責任。

父母互稱對方為「爸比」、「媽咪」,對孩子帶來什麼影響?
有一位媽媽曾經分享過他們一家三口的有趣故事:這位媽媽有一天在跟丈夫討論孩子的事情時,直呼丈夫為「爸比」,3歲的兒子問:「爸比,你什麼時候生了媽咪?我怎麼不知道?」

一位朋友大Q跟我說,從她懂事時開始,爸爸就一直稱女兒的媽媽為「媽媽」,她的媽媽稱女兒的爸爸為「爸爸」,每當聽到父母這樣互相稱呼對方時,大Q說作為女兒感覺很溫暖,因為爸爸媽媽珍愛彼此、珍愛家庭,她也常常因為父母在他人面前這樣稱呼而感到自豪,那代表她擁有一個溫暖的家庭。

教育學者全惠星說,在家庭中丈夫稱呼妻子為「媽咪」,妻子稱呼丈夫為「爸爸」的這種做法,給孩子透露的資訊是「爸爸愛媽媽,媽媽愛爸爸」,爸爸尊重媽媽這個角色,媽媽也關心爸爸這個角色在家庭中的作用,對孩子常常有著積極的影響。

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長大的孩子,往往有著較好的家庭責任感。這些孩子也能從父母親昵的稱呼和良好的情感中受益,他們懂得愛不僅代表相互尊重,還代表責任。

爸媽互稱對方為「喂」?
雖然親昵的稱呼對孩子來說有正面的影響,但稱呼常常只是稱呼,最重要的是父母在孩子面前常常表現出來的真實情感,才是影響孩子的根本。

縱使有些內斂和害羞的家庭,夫妻雙方連名字也不叫,無論在家裡還是在公共場合都統稱「喂」,他們的孩子能從父母的互動中,感受到更多的細節。

有一次到一朋友家,當時客廳裡很多客人,丈夫在廚房裡大喊「喂,喂……」,眾人不知道男主人叫誰,妻子在客廳裡跟客人聊天,一開始聽不見。這時6歲的小主人一邊玩玩具,一邊頭也不抬地說:「媽媽,你老公在廚房叫你……」這時妻子朝廚房裡的丈夫大喊:「稍等,我要進房間找找……」眾人愕然。

後來吃飯的時候,男主人還在廚房忙活,女主人在飯桌上大喊:「喂,喂,餵……」眾人又疑惑,男主人就像心靈感應一樣在廚房回應:「哎,馬上就好了,你們先吃!」眾人詫異。

有人忍不住問為啥一個「喂」能代表這麼多資訊,這時6歲的小主人自豪地說:「這是我爸媽的溝通密碼,一般人聽不懂!」

父母的情感,對孩子來說往往代表「安全感」
稱呼只是形式,父母無論如何相互稱呼,對孩子來說,最最重要的是有一個幸福溫馨的家庭氛圍。在這個家庭裡,爸爸媽媽相互尊重,他們可能會有小摩擦,但爸媽始終不離不棄、相互支持,用愛哺育著他們的孩子。

孩子們也能從父母之間的小細節中,學習並了解幸福的定義。這樣的孩子在內心也會充滿安全感,他們的性格也會屬於該開樂觀型。因為對孩子們來說,世上最幸福的,就是爸爸媽媽無論多們相愛,也不會忘記愛我。

行禪師說:「我們有必要學習創造幸福的技術。如果小時候受到了爸爸媽媽在家創造幸福的影響,那我們自然就會知道如何做了。」
 

Reference:

看更多!請加入我們的粉絲團

轉載請附文章網址

不可錯過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