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M_AfterTag}
兩性

“我的孩子輪不到你來教育”,面對惡意評價,用3招!請保護孩子尊嚴!

人生在世,沒有誰是不會犯錯的,
大人尚且會犯錯,更何況是小孩。

孩子犯錯了,看犯的是什麼錯誤呀?
首先因為自控能力還沒有成形,
所以需要家長引導與監督,
但如果違反原則了,就該得到相應的罰則,

如果不是原則性的錯誤,應該去包容小孩子,
然後去理解他們,並且進行一個正確的引導。

如果犯的錯誤比較嚴重的話,那麼要給於適當的懲罰。
可以讓他們有對待錯誤的一種擔當心。
不會讓小孩子產生逃避責任的意識。

這樣慢慢的就在孩子心理建立了規則意識,
自控能力也就有了提高,這是相輔相成的。

當孩子犯錯時,家長要避免一味地批評孩子,
要耐心地教導孩子,告訴孩子應該如何做。

但是,在生活裡面,總是有一些家長
會在孩子們不小心犯錯之後,非常憤怒,
甚至當眾責罵小孩,也有的會去隨意評價別人的小孩,
讓別人的家長感到特別不爽。

“人前教子”的做法其實會惹得多數人的反感,
大多數人都認為自己的孩子犯了錯應該要有自己來管教,
他人沒有這個權利。當在外面聽到別人指責自己的孩子,
家長心裡多少會有些不爽,但出於禮貌並不會當面反駁對方。

一、當他人在批評指責自己的孩子時,父母應該做孩子最大的靠山

1、家長千萬不能忽視自己的孩子被別人批評的情況,
反而要積極處理,做孩子的避風港,當孩子的“保護傘”。

孩子對父母都有強烈的歸屬感,當他們受到委屈,
遇到挫折時下意識就會找尋父母,想要得到父母的安慰與懷抱。

此時,父母要及時的回應孩子的需求,無論是否是孩子的錯
都要表達出對孩子的關愛,孩子才不會因缺少安全感而迷茫。

2、切記不要在孩子受到他人的批評指責後不問緣由,
只聽信於對方的話而直接責罵自己的孩子。
這樣很可能會讓孩子失去對父母的信任,而且還解決不了問題。

二、當孩子被外人評價時家長該怎麼辦?

1、積極了解事情的前因後果。
家長首先要先問問孩子發生了什麼事,在知道孩子因為何事
才受到批評後才能正確處理好問題。

2、妥善地處理問題。
了解清楚事情的前因後果後,如果過錯方在自己的孩子,
那家長要及時跟孩子擺事實,講道理。讓孩子意識到
是因為自己做錯了事情才受到批評,並且要讓孩子向對方道歉。

如果做錯的一方不是自己的孩子,家長不能“一笑了之”,
要好好跟對方溝通,必要時要對方家長向自己的孩子道歉。
只要妥善地處理好了,孩子才會接受教育。

3、做好孩子的心理安撫。
當孩子受到委屈後,家長要及時關愛孩子。
其實孩子的內心是很脆弱的,他們渴望父母的愛,渴望父母的懷抱。

有的家長認為自家的孩子很堅強,不會因為這點小委屈就受到心理創傷,
這是大錯特錯的。如果在孩子需要安慰時家長沒有及時當孩子的靠山,
孩子很有可能會越來越缺少安全感。

三、當孩子自尊心受挫的時候家長該如何安慰?
1、家長首先應該要有“宰相肚裡能撐船”的氣度。
作為家長在面對負面的情緒時,應該要有一定的容納能力,
尤其是在孩子麵前。如果家長與孩子一起陷入委屈與憤怒的情緒中,
孩子怎麼能夠自我撫慰呢?

 2、做孩子的靠山,轉化孩子的情緒。
及時與孩子溝通交流,及時擁抱孩子,設身處地與孩子一起面對負面的情緒,
並幫助孩子走出這些情緒。告訴孩子無論發生任何事,父母都是背後堅強的依靠。
讓孩子體會到情緒轉化的過程,領悟並探索情緒的變化。

3、指導孩子用語言表達出自己的情緒。
當孩子感到傷心、憤怒時,往往不知道該如何表達自己的情感,
只會用眼淚來發洩。出現這種情況時,家長可以陪孩子一同呆在這種情緒中,
通過讓孩子描述情緒,描述感受,讓孩子為這樣的情緒命名,
與孩子一起進去情緒的探索,最後一同試試是否會有其他不同情緒產生。

這個過程不僅拉近了孩子與家長之間的距離,並且讓孩子能夠直面這些情緒,
當下一次發生類似的情況時,不至於沉浸在其中無法自我撫愈。

總結 對於孩子來說,父母是堅強穩定的靠山。
小孩子之間的打打鬧鬧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
我們家長不需要過分地放大,更不要盲目地參與進去。


有的家長只知道護著自己的小孩,生怕一點點磕碰就會讓自己的孩子受傷,
將小孩之間的玩耍認為是打架,小題大做,一發現情況不對就立馬指責對方的孩子,
這樣是十分不正確的。只有家長對這些有正確的看法,小孩之間才能更加愉快地相處。

Reference:

看更多!請加入我們的粉絲團

轉載請附文章網址

不可錯過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