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M_AfterTag}
兩性

孩子的玩具老被搶?除了「各玩5分鐘」,聰明的家長都用這3種方法

問題:
我家的女寶寶兩歲,鄰居家男寶寶4歲。
兩人經常在一起玩,但2邊管孩子的方式並不一樣。

比如男孩到我家玩,
我都會教育自己的寶寶要大家一起玩玩具,
如果犯倔就會挨打。
次數多了,寶寶也不那麼護著自己玩具,
大部分時間都可以和平相處。

但如果我寶寶到對方家裡去,
男孩就會把他所有的玩具收起來。

一個都不讓我寶寶拿,偶爾拿到一個也是玩的提心吊膽,
怕隨時搶走,還要忍受男孩的哭鬧。

他父母也都是嘴上說說,要和妹妹一起玩,根本沒行動。

時間久了我難免鬱悶。
心疼自己的寶寶總因為護著自己玩具挨打,
拿哥哥玩具讓哥哥哭也挨打,不公平。

作為孩子們的父母,寶寶們搶玩具的情況
該怎麼樣才可以解決呢?一起來看看吧~

其實搶玩具是一個高頻次事件,不僅限於家庭聚會場所,
孩子多的地方都會時有發生,畢竟「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由於涉及「別人家的孩子」,這事往往很難處理,
橫加幹預怕引起別的家長誤會,
遇到護犢子的家長還可能引發「混戰」,
袖手旁觀又怕自家娃吃虧。

更何況「搶玩具」往大了說會影響孩子未來處世方式,
往小了說不過孩子爭鬧,很多家長既怕錯過教育孩子的時機,
又不想顯得「小題大做」,因此處理起來總是束手束腳,不得其法。

很多寶媽會選擇讓孩子「強制分享」,
例如「每人玩五分鐘,輪流玩這個玩具」,
但這種和稀泥的方實際上效果不佳,甚至會適得其反。

除了強制孩子分享玩具,還有更好的辦法來處理此類事件。

孩子為什麼要搶玩具?
在考慮怎麼做之前,君君想先分析一下孩子為什麼會搶玩具?
首先我們先瞭解一個概念:物權敏感期。
物權敏感期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所經歷的
無數個敏感期之一,大多發生在2~3歲。

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對自己的東西管得特別牢,
碰都碰不得,活脫脫一個「小霸王」。

這其實特別正常,當孩子發現自我了,自然會想「我」的存在意味著什麼呢,
這個世界得有一些東西屬於我的,任何一個國家的孩子到了這個年齡都會有這種表現。
他們對玩具的爭奪,在他們自己看來不過是對自己東西的維護。

如何優雅地介入?
那麼作為家長,我們如何優雅地
介入孩子的這場「大戰」呢?

01
保護孩子的所有權

當自己的娃和別的小朋友爭搶玩具時,
家長千萬別說「沒關係,我們讓給弟弟玩」
「媽媽說了不可以這麼自私,趕快拿給姐姐玩,
你在家天天都可以玩」之類的話。

我們要做的是尊重和保護孩子的所有權,
如果孩子不願意分享就應該尊重他,
千萬不要給他扣上「自私」「小氣」的帽子。
如果孩子的玩具被搶走,也應該想辦法幫他拿回來。

讓孩子尊重別人的所有權的前提是自己的物權得到保護。

記得小編在澳洲的幼兒園實習時,經常發生小朋友爭搶玩具的事情,
剛開始都會苦口婆心勸正在玩的小朋友要懂得「分享」,
但後來我的同事告訴我這麼做是不對的。

那個正在玩玩具的孩子剛拿到這個玩具不久,他正玩得開心,
在他沒有放下這個玩具前,這個玩具就是屬於他的,
他有權利不分享,不讓出這個玩具。

即使作為老師和家長也沒有資格去勸他甚至命令他把玩具讓給別人。

 
小編當時很受震動,原來之前自己的一些做法已經侵犯到孩子的權利,
希望寶爸寶媽們也能意識到孩子再小也有自己的所有權,
我們不能因為自己是老師或家長就命令孩子必須得分享或者退讓。

02
讓孩子學會表達

在德國,有專門針對四歲以上兒童的自我防禦課程,
由專業老師教授孩子如何識別侵犯、反擊別人的侵犯和自我保護。
他們認為這是孩子從小就應該培養的能力,
勇敢say no,懂得自我保護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寶爸寶媽們日常就要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
讓他在遇到自己不願意的事情時大聲說「NO」。

這樣當娃不想分享自己的玩具時可以勇敢表達自己的觀點,
告訴小夥伴自己的想法,比如說:
「這個玩具是我的,你如果要玩的話要經過我的同意哦」
「我還沒玩夠這個玩具,等我玩好了再給你好不好」。

這能夠讓孩子明白坦誠的溝通是解決問題的好方法,
同時也可以提高他的表達能力和社交能力。

03
注意和孩子共情

如果孩子玩具被搶了,或者搶了別人的玩具後又被要了回去,
對孩子來說並非是物質上的損失,更多是心理上的難過,
這時候哄孩子的技巧至關重要。

首先要和孩子「共情」,當孩子的東西被搶了以後,
千萬不要對孩子說出「媽媽不是教過你嗎?你怎麼這麼弱?」之類的話,
孩子的玩具被搶了本身已經很委屈了,
這時候他需要的是媽媽的安慰,而不是居高臨下的批評。

寶媽們可以說「媽媽知道你現在很難過,媽媽完全能理解這種感覺」,
當孩子覺得自己的情緒得到了理解就能更快的平復心情,
也能更好的和媽媽溝通交流。

孩子爭鬧很正常,及時準確的進行引導教育,
會讓孩子更積極健康的成長。當孩子間發生搶奪玩具的情況時,
保護每一個孩子的所有權,並讓孩子明白分享的意義,
往往比一個玩具的歸屬更重要。

Reference:

看更多!請加入我們的粉絲團

轉載請附文章網址

不可錯過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