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M_AfterTag}
新奇
只要7步,任何「魔術方塊」6面都能還原!再笨都學得會!
大家好,我是Ifunny趣味新聞小編Karen!今天要來說說關於「只要7步,任何「魔術方塊」6面都能還原!再笨都學得會!」的事!不知道大家對於這個有多了解呢?一起來看看吧!
1、 破解魔方,我們就要先了解它的結構,魔方共6色6面,每面又分為中央塊(最中間的塊6個)、角塊(4角的塊8個)和邊塊(4條邊中間的塊12個)。
其中中央塊只有1個面,他們是固定的結構,所以中央是紅色的塊,那麼其他的紅色都要向這個面集中。而且紅色的中央塊對面永遠是橙色中央塊(國際標準是這麼規定 的)。
而邊塊有2個面2個顏色,角塊則有3個面3個顏色。
其中中央塊只有1個面,他們是固定的結構,所以中央是紅色的塊,那麼其他的紅色都要向這個面集中。而且紅色的中央塊對面永遠是橙色中央塊(國際標準是這麼規定 的)。
而邊塊有2個面2個顏色,角塊則有3個面3個顏色。
(source: wo3ttt)
2、我們將每個面都用字母代表。
(source: wo3ttt)
3、破解功略裡會用字母來說明要轉動的1層或1面,以及方向:例如:R(代表右面順時針轉90度),R`(代表右面逆時針轉90度),R2(代表右面順時針轉2次90度)下面是圖示。
(source: wo3ttt)
4、要說明的是:每面的名稱是相對的,例如F是前面,就是手拿魔方時面向自己的一面,若把模仿旋轉到另一面,那麼就有新的一面成為前面。
(source: wo3ttt)
下面就讓我們嚐試下7步將魔方還原吧!
1、先將中間是白色塊的一面(有個rubiks logo的那塊)對著上面,然後在頂部做出白十字,就是其他顏色的塊都到相應的位置(小複雜,見圖示,注意上面標的口訣哦,照做無誤)。
(source: wo3ttt)
2、然後是將白色的角塊歸位(秘籍說的很複雜,還是看圖比較容易理解啦)。
(source: wo3ttt)
3、 然後讓中層邊塊歸位。把白色面轉向下,找出紅綠邊塊,若紅綠邊塊在頂層則按順時針方向轉動頂層,直到邊塊與圖上的1個情況相同,在按照口訣轉動魔方,使邊塊歸位。若紅綠邊塊在中間某層,但位置錯誤或顏色錯誤,則先使紅綠邊塊在右前方的位置,再重新按照下面其中一個次序旋轉1次。
(source: wo3ttt)
4、然後將頂層(應該是黃色)邊塊調整向上,做出黃十字。若按照口訣轉動1次後,頂層仍未出現黃色十字,可重復按口訣轉動,直到黃色十字出現為止。
(source: wo3ttt)
5、然後將黃色角塊調整到十字周圍,有點難度,看口訣提示吧。
(source: wo3ttt)
6、通常這時候黃色塊,和側面的顏色會有錯位產生,根據口訣(我還沒吃透)將四角的黃色塊定位。
(source: wo3ttt)
7、最後將邊上的色塊再調整到對應的位置。大功告成!
(source: wo3ttt)
感覺超新奇的!原來這樣用就可以把魔術方塊恢復原狀!小編只記得小時候家裡的魔術方塊都被玩到轉不回來....==
魔術方塊,在中國大陸稱為魔方,在香港稱為扭計骰,為由匈牙利建築學教授暨雕塑家魯比克·厄爾諾於1974年發明的機械益智玩具,最初的名稱叫Magic Cube,1980年Ideal Toys公司於販售此玩具,並將名稱改為Rubik's Cube。
魔術方塊在1980年代最為風靡,至今未衰。截至2009年1月,魔術方塊在全世界售出了3億5千多萬個。面世不久後,很多類似的玩具也紛紛出現,有些出自發明人魯比克,包括二階、四階和五階版本的魔術方塊;有些則是出自他人之手。
1970年三月,Larry Nichols發明了「Puzzle with Pieces Rotatable in Groups」,並申請了加拿大專利,是個2×2×2的魔術方塊,但是每個方塊之間是用磁鐵互相吸在一起。1972年獲得美國專利 3,655,201,比魯比克教授的魔術方塊早兩年。
1980年,魔術方塊套裝,在匈牙利Ideal Toys公司製造的玩具。
魯比克·厄爾諾是匈牙利的建築學和雕塑學教授,為了幫助學生們認識空間立方體的組成和結構,所以他自己動手做出了第一個魔術方塊的雛形來,其靈感是來自於多瑙河中的沙礫。
1974年,魯比克教授發明了第一個魔術方塊(當時稱作Magic Cube),並在1975年獲得匈牙利專利號HU170062,但沒有申請國際專利。第一批魔術方塊於1977年在布達佩斯的玩具店販售。與Nichols的魔術方塊不同,魯比克教授的零件是像卡榫一般互相咬合在一起,不容易因為外力而分開,而且可以以任何材質製作。
1979年九月,Ideal Toys公司將魔術方塊帶至全世界,並於1980年一、二月在倫敦、巴黎和美國的國際玩具博覽會亮相。
展出之後,Ideal Toys公司將魔術方塊的名稱改為Rubik's Cube,1980年五月,第一批魔術方塊在匈牙利出口。
流行
魔術方塊廣為大眾喜愛是在1980年代。從1980年到1982年,總共售出了將近200萬個魔術方塊。1981年,一個來自英國的小男孩,派翠克·波塞特(Patrick Bossert)寫了一本名叫《你也能夠復原魔術方塊》(ISBN 978-0-14-031483-0)的書,總共售出了將近150萬本。據估計,1980年代中期,全世界有五分之一的人在玩魔術方塊。
更多的魔術方塊
由於魔術方塊的巨大商機,1983年魯比克教授和他的合夥人一同開發了二階和四階魔術方塊[8]。並於1986年製造了五階魔術方塊。
2003年,希臘的Panagiotis Verdes申請了五階到十一階魔術方塊的專利(五階魔術方塊的結構略與魯比克教授的魔術方塊不同),並於2008年在V-Cube公司生產五階、六階和七階的魔術方塊。
許多中國公司生產了複製或者改進的魯比克版本或者V-Cube公司版本的魔術方塊。其中最有名的是包大慶的大雁公司,他們生產孤鴻、凌雲、輪迴、展翅以及現在的磐石型號。儘管這些產品的合法性值得懷疑,但是相較於原始版本的產品,其較佳的轉動性能使得許多專家級別的競速玩家更願意使用。
比賽
根據金氏世界紀錄第一場魔術方塊比賽於1981年3月13日,第一名是慕尼黑出生的Jury Froeschl,花了38秒。
第一個國際性的比賽於1982年6月5日在布達佩斯舉行,當時的比賽項目只有速解魔術方塊,第一名是Minh Thai,花了22.95秒,之後又逐漸增加了其他比賽規則。
2003年起,世界魔術方塊協會開始定期舉辦比賽,並記錄了1982年和2003年之後正式比賽的最佳成績。
2004年,WCA使用較精準的Stackmat計時器來計時,增加比賽的準確性。
2007年,法國的Thibaut Jacquinot以9.86秒的成績成為首個在10秒內復原魔術方塊的人。
2013年,荷蘭的Mats Valk以5.55秒的成績成為前一個最快復原魔術方塊的人。
2015年,美國高中生Collin Burns以5.253秒的成績成為前一個最快復原魔術方塊的人。
2015年11月,美國的Lucas Etter以4.904秒的成績成為目前最快復原魔術方塊,且為首位在5秒內復原魔術方塊的的人。
2016年,澳洲的菲利克斯·曾姆丹格斯以4.73秒記錄成為目前最快復原魔術方塊的人。他所使用的魔術方塊為魔域·傲龍。
看完後是不是覺得Karen小編在Ifunny趣味新聞分享的瘋新奇文章很好呢?想看更多好文,或是喜歡Ifunny趣味新聞的文章的話,可以按讚追蹤娛樂影劇並分享這篇「只要7步,任何「魔術方塊」6面都能還原!再笨都學得會!」出去給大家一起看看喔!
Reference:wo3ttt,wikipedia
轉載請附文章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