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M_AfterTag}
命理

徹底丟掉這6個字,是人這一生最大的福報:怨天尤人是萬惡之源!

“福、祿、壽、喜”是我們每個人一生的追求,
人人都想要自己的人生過得完美,
自己想要的都能得到,一切好運都向自己靠攏,
厄運永遠的遠離自己,可是想法終歸是想法,
理想和現實之間永遠都存在著巨大的鴻溝,
能不能邁過去,最終還是要看自己。

《了凡四訓》中說道:
“命由我立,福自我求”,

命運如何,不是老天做主,
還是要我們自己來掌舵。

如果你能在生活中,
努力的把以下的這“六個字”完完全全的丟掉,
那你一定會離自己的目標越來越近,
這才是你一生最大的福報。

一、抱怨

如果說什麼才是人生前進最大的絆腳石,
恐怕非“抱怨”這兩個字莫屬了。

抱怨能給自己和他人同時帶來無休止的負能量,
嚴重阻礙事情向前發展。

抱怨的根源就在於自己不承認錯誤,
而是把一切都歸結於他人
或除自己之外的其他事物之上。
長期如此的話,人的意志就會消磨,
再也提不起前進的興趣和動力了。

抱怨是一個人進入惡性循環的根源所在,
只要你開始抱怨,那麼就會發生一系列,
一連串的人和事物,值得你去抱怨,
最終事情沒有做成,人際關係也一塌糊塗,
心情也糟糕透頂,這又是何苦呢?

孔子在《論語·憲問篇》中說:
“不怨天,不尤人,
下學而上達,知我者其天乎。”

一個人不要總是怨天尤人,
而只管努力地學習最基礎的知識,
從而理解其中至深的哲理,
這樣豈不是很好嗎?

二、擔心

這是人生的第二大殺手,
人們總是對於前方的道路充滿了擔憂。

要考試了,擔心自己能不能通過,
會不會得到一個好的分數;
要面試了,擔心自己能不能被錄取;
要發表一篇演講,擔心自己會不會怯場,
會不會講不下去,到時候下不來台;
想要創業,擔心自己沒有資本,
沒有人脈,沒有資源…

為了這些不確定的事情,
我們的內心從來都沒有安定下來,
一直高懸著,
這種擔憂慢慢的化成了我們內心的焦慮,
然後變得恐懼。

這一切負面的情緒撲面而來,
壓得我們喘不過氣來。

其實,這些擔憂都是自己帶給自己的,
如果我們能在做事情之前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並且能夠對結果隨緣的接受,
所謂佛家講的“因上努力,果上隨緣”,
那又有什麼好擔心的呢?

如果你能做到像范仲淹那樣的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這樣的憂國憂民,那也算是一種大的情懷,
可是我們總是糾結於身邊的這些雞毛蒜皮的小事,
豈不是太多慮了嗎?

三、比較

生活中的我們無時無刻不在與周圍的一切做比較,
我們總以為別人過得比我們好,
他的學習比我好,他的工資比我高,
他的人脈比我廣,他的錢比我多,
車子比我的好,房子比我的大,權力比我高,等等。
我們總是習慣於拿別人的優勢與自己的弱勢相比較,
從此產生無窮盡的痛苦。

其實我們比來比去,不過是外在的物質和名利罷了,
我們為何不轉變一下思想,
與別人去比一比德行,
比一比智慧,比一比福報呢?

以上所述的種種比較,
哪一樣不是與自己的德行,
智慧,福報相關的呢?

《了凡四訓》裡說:
“世上有千金之財的人定是千金人物。”

你沒有那麼大的福報,
卻想要去得到這麼多的東西,
怎麼可能呢?

這本身就是與自然規律相違背的。

這就叫做“不自量力”。

這就是“逆天而行”、“背道而馳”。

我們並不主張去與人相比,
踏踏實實做好自己,
能夠知足常樂就可以了。

如果你硬是要比,那就好好去比智慧,
比德行,時刻反省自己,改過遷善。

當自己的德行積累起來的時候,
翻身的機會就來了。

《論語·里仁篇》裡說: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見到好的人和事,就應該以此為榜樣,
向他學習,見到不好的,
不要去批評,指責,先反觀一下自己,
有沒有類似的錯誤。這才是比較的意義所在。

當你的人生徹底的丟掉了“抱怨”、
“擔心”和“比較”這六個字的時候,
你就遠離了厄運,福報便會一直伴隨著你了,
你願意這樣去做嗎?
 

Reference:

看更多!請加入我們的粉絲團

轉載請附文章網址

不可錯過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