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窮不去4地,富顧好3人」只要做到了,你這輩子就值了

最苦最累農民工,這些年,
農村基本上進入了全民打工的狀態,
從十七八歲不上學的高中生開始,
到五六十歲可能已經當爺爺的老人,
都在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崗位上奔波勞累著,
任憑歲月流逝,離家的距離卻原來越遙遠,
越來越回不去了。
雖然一直在異鄉生活,但對出來久的人來說,
心裡無時無刻不想著有個叫家的地方,
農民不回去就是想通過打工,
為家人創造更好的生活條件。
只不過這個進程不像農民離家時跟家人承諾的那般順利,
3年之後又是3年,5年之後又是5年,
一直到現在都沒能如願,
所以就一直在外邊待著。
在這我也想跟農民說一句好日子,
對家人來說可能確實很有吸引力,
但是家人更希望的是在外的親人能平平安安的,
身體健康,精神愉悅,在這個基礎上,
最好能在給不在一起的家人一點陪伴。
那什麼才叫「窮了不去4地,富了顧好3人」呢?
「人窮不去4地」說的是在外的人,
尤其是沒有發展的特別好的人,
儘量減少去一些場合,這樣能避免掉很多麻煩,
對自己的生活會有很大的好處。
都包括哪4個地方呢?
第1個地方:說不上話的地方
相信很多人已經遇到過這種情況了,
有時候同學、老同事、老親戚聚會,
人家都在聊在哪買房子好,
這個季節去哪旅遊景色更優美、
週末了可以去哪裡消遣、
幹什麼事兒能夠增加收入,
這些地方看似是敘舊的,
其實就是一個彼此展示生活狀態,
順便炫一炫的,
老話說人微言輕,其實人窮言也輕,
別說別人說話你根本插不上話了,
就算是能插得上話,說出來別人也會一笑了之,
完全不會理睬,所以最好就不要去這些地方自討沒趣了。
第2個地方:太放縱的地方
所謂的風花雪月最折人的志氣,
尤其是正要鼓足勁往上游發展的人,
就更不能接觸這些東西,
因為上進成本是很高的,
會讓人難受,而放縱的成本卻很低,
會讓人沉淪,所以如果身邊有朋友拉攏你去這些地方的話,
要做出正確的選擇,不能聽之任之。
第3個地方:花費太大的地方
現在年輕人中流行一種說法叫錢是掙來的,
而不是省來的,這句話本身是沒有傾向性的,
只不過每個人的狀況不同,
再去看這句話的時候,
傾向性就比較明顯了。
對手裡沒多餘的資金的人來說,
錢不僅是掙得,更靠省,本來掙得就有限,
在肆無忌憚的去揮霍,那可能孩子的學費都交不起,
所以花銷太大的地方,去之前要考慮清楚,
不要盲目地去。
第4個地方:身份不符的地方
不知道大家發現一個現象沒,不管是親戚聚餐,
還是朋友聚會,雖然大家彼此都認識,
但一般都是做相同或者相關行業,
並且身價差不多的人彼此間更容易相處,
究其原因其實就是因為他們彼此間身份,財勢差不多。
如果你目前的身份和這個地方很不符合,
那最好還是先壯大自己再說,
就不要去湊熱鬧了,否則難免淪為別人的笑柄。
「富了顧好3人」是什麼意思呢?
這句話說得其實是當你發展的好了之後,
一定不要貪圖享受,
因為你的今天根本離不開3個人,
所以一定要照顧好他們。
那這裡的3人都包含哪3類人呢?
第1類人:父母
古語雲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
雖然今天很多人都做不到不遠遊,
但即便身在外地,也要安置好父母的養老,
尤其是父母上了歲數,行動不便的更不能有絲毫的怠慢。
如果可能的話,最好是接到自己面前,
親自侍奉,要真是自己錦衣玉食,
父母卻在老家孤獨終老的話,就太過分了。
第2類人:妻子
對一個人來說,除了父母外,
最親最近的人就是老婆和孩子了。
老婆為自己生養孩子,確保了家庭的延續,
同時在自己不在的時候,擔負了照顧家庭的重擔。
孩子是一個家庭的希望,
不管是家庭的未來還是自己的養老,
都需要孩子變成一個優秀的人,
所以如果經濟條件不是主要障礙了,
就要盡可能多的放下手頭的東西,
多陪老婆孩子,這樣的話,家庭肯定會更幸福。
第3類人:外人
外人這個說法可能聽起來有點生分,
但肯在困難時幫助自己的那些人很多確實是外人,
人生在世,就得知恩圖報,
所以再小的恩都要記得,
如果真的有錢了,
那要儘快的回報別人的恩惠並同時把正能量給傳遞下去。
以上就是人生在世,
「窮了不去4地,富了顧好3人」
所包含的內容了,有人說做到這些,這輩子都值了。
怎麼樣,你是否做到了呢?
對此,你是怎麼看的呢?
歡迎留言,分享,評論,讓更多的人能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