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語積福德,最簡單的修行,說適合的話,給自己修福

止語是一種修行,無言是一種境界。
止語,俗話叫“閉口禪”,這是一種很高境界的修行。
止語積福德,人有三種話不可說:自己的功德好處;
他人的惡處不善;自己未來的計畫。
靜坐常思己過,閒談莫論人非。
有時候不妨讓自己的嘴巴停下來,
多一點和自己心靈的對話。
當你止語的時候,心會慢慢安靜下來,沉澱下來。
當你的心靜下來,會開始擁抱自己真實的感覺,
開始明白自己想要什麼,不想要什麼。
止語積福德,人有三種話不可說:
1、自己的功德好處;
2、他人的惡處不善;
3、自己未來的計畫。
炫耀自己,這會引來人天和鬼神嫉妒,
想著法子來破壞你炫耀的地方。
你炫耀什麼,就容易失去什麼。
也許你會說:炫耀也是誠實的,
又沒有誇張,為什麼不可以?
然而,因為你用自己的驕傲,傷害了別人心中的驕傲。
別人被你傷了,還會對你好嗎?
炫耀漂亮,就要小心以後漂亮被破壞;炫耀有錢,
就要小心以後富有被破壞;炫耀成績好,
就要小心以後考不上;炫耀自家小孩如何,
這個千萬不要。你得給小孩子少樹敵,
讓人天鬼神不要嫉妒他,而是護持他才對的。
炫耀什麼,就要小心將來失落的地方就在這裡。
法師的比喻是這樣的:
你有了寶珠,你到處給人看,魔就特別想破壞你的寶珠。
人什麼情況下會毀壞自己的功德呢?
就是:炫耀自己的功德,炫耀自己的修行,炫耀自己得到的好福分。
儒家說:一個人的禍福,要看他謙虛還是驕傲。
人,不要隨便說未成之事、計畫之事。
因果,說了就變。
和人間的恩怨一樣,說破因果,會變本加厲。
還沒做完畢的,說穿了是個忌諱。
善知識就勸人不要隨便說未成之事、計畫之事,這也算隱私。
除非做成了、痊癒了、化解了,可以適當說一些,而且隱姓埋名。
佛曾說過:“狂性頓歇,歇即菩提。”
這是楞嚴經裡面講的,意即說你這個狂妄自大的心、
你這個好高騖遠的心,你那種看不起人的心哪。
那種只知道我是最聰明的人,只知道我比誰都好。
什麼是菩提?——就是覺道、就是開悟,開悟就離成佛不遠了,
因此,你能把狂心休息了,這便是你的好去處。
所以,當我們造成別人不快樂,或者痛苦的時候,
我們的不快樂會隨著我們的故意或過失,那個強度會遞增。
這世界充滿了不快樂的人,都是空虛的人,
所以一天到晚要用充實來填滿自己的生命,
往外去追求快樂,我們門心自問是不是這樣的人。
如果我們的空虛強度很強,代表非常的不快樂,
但是對於我們不快樂的來源,也要門心自問,
我們是不是也常常在有意無意之間,造成別人的不快樂或痛苦。
人再善良,這5種忙也不能幫!是福是災都會惹禍上身!(看看你做過沒有)
越是捨不得,越是得不到(深度好文)
十年後,你留給孩子最好的禮物,不是房子和存款,是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