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專家:成功的家教,就是好好說話!這「五種語氣」影響孩子的一生!

身為父母親,
需要負起照顧家庭的責任,
教育小孩的責任,
工作崗位的責任,
生活開銷的責任,
身上所背負的種種壓力,
讓人喘不過氣,
有時候,還要面對無理取鬧的孩子,
難免口氣差一些,
不過千萬要注意,
一個無心的話語,
一種不恰當的語氣,
可是會對孩子們造成很大的傷害!
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
孩子的性格都是取決於你平時對他的態度,
沒有父母想要傷害自己的孩子,
但有些傷害是無聲的,
它們往往發生在我們看不到的地方。
父親的臉色,母親的語氣,
決定孩子內心的幸福。
成功的家教源於父母與孩子間相處的種種,
而語氣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
-01-
父親的臉色,影響孩子的為人
父親是一個家庭中最高大的形象,
老話常說“嚴父慈母”,
但“嚴父”並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在孩子成長的最初,
他們的三觀還未形成,
對於是非還沒有明確的概念,
這時他們完全依賴父親母親,
父母的臉色表情就是他們看世界的眼睛。
據科學研究表明,
孩子們的成長要經過這樣一個過程,
就是孩子完成對性別的認知,
表現出對父母中異性一方的崇拜
及同性一方的認可。
在這一過程中倘若父親
表現出的臉色及表情不好,
孩子們看在眼裡,
男孩子們就會模仿,
女孩們則會對異性有了一個基本的認知。
在大多數人的觀點裡,
孩子與母親的關係更為親密,
其實父親在孩子們的心中也十分重要,
就像是定海神針般的存在。
處於模仿時期的孩子
會從父母的臉色中得到很多資訊,
如果父親臉色不好,
總是拉著臉,
孩子們就會以為自己犯了錯誤,
為了彌補這個未知的錯誤,
讓爸爸們開心,
孩子們開始學會如何討好
“不喜歡自己的人”。
父親的臉色一直不好,
孩子在父母表情之間轉換,
就會表現出困惑,
進而發展成與人交往小心翼翼,
做事畏畏縮縮,沒有自信,
具有討好型人格的一類人。
凡事不敢隨心,
第一反應先看別人臉色,
費力迎合討好別人的人是活得最累的,
而這種累正是來自父親的臉色。
-02-
母親的語氣,決定孩子的處世
相較父親,
似乎母親與孩子之間
更有一種天生的親密。
孩子們有話更願意跟母親說,
有問題更願意跟母親聊。
母親的語氣,
會影響孩子對世界的看法及人生態度。
潛移默化是一種巨大的力量,
孩子們與母親相處時間更長,
受母親影響也更大。
父母對孩子的影響不僅在行為,
更在言語。
母親的話會在無形間
傳遞出一種思想情感
影響孩子的三觀,
孩子們對於世界的認識,
對於生活的態度在很大程度上受父母的影響。
“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
一個消極懈怠得過且過的父母
養不出積極樂觀的孩子,
同樣,眼光心態好的父母
養出的孩子自然不會遇事畏縮。
母親若總向孩子抱怨,
總在孩子面前感歎社會不公,
未進入社會的孩子
就會對未來產生一種恐懼,
也會認為社會不公,
進而消極不努力。
有專家認為
“母親跟孩子說話的語氣,
將對孩子的情商、智商、
氣質、修養產生深刻的影響”,
孩子們是敏感的,
他們能從你的語氣中讀出不同的情感。
父母一點語氣的變化
在在乎你們的孩子們耳朵裡
都會無限放大。
對待孩子多一點耐心與鼓勵,
不要苛責、諷刺,
即使孩子們做了錯事,
但他們很愛你,
只要你好好跟他們說,
他們都會聽你的。
跟孩子們講話,
要考慮孩子們的想法,
不要將工作中的壓力與抱怨
帶到與孩子們的對話中,
孩子不是你釋放壓力的出口,
你的一句抱怨可能會讓孩子對未來感到恐懼。
-03-
成功的家教,就是好好說話
蔡元培《中國人的修養》一書中說到:
決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學習成績,
而是健全的人格修養!
正確的家庭教育應該是什麼?
是父母應該幫助孩子
建造一個良好的人生平臺,
讓孩子有很好的人格修養,
懂得做人,懂得成功的真正含義。
只有父母的教育觀念發生了轉變,
我們的孩子才能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
才能終生受益。
成功的家教源於
父母與孩子間相處的種種,
而語氣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1、信任的語氣
孩子特別希望得到成人
特別是父母的信任,
所以對孩子說話時
要表現出充分的信任。
如果孩子想學打羽毛球,
你用信賴的語氣說:
“孩子,只要努力學,
認真學,一定能學會打球的。”
這無形中就給了孩子一份自信,
並讓他明白,
只有堅持才能獲得成功。
假如用的是挖苦的語氣:
“就你這樣三分鐘熱情還想打球啊?”
就會給孩子的自尊心帶來傷害,
令他對自己的能力產生不自信。
2、尊重的語氣
從兩三歲起,
孩子的自我意識就開始萌芽,
隨著年齡的增長
這種自我意識會愈發強烈。
孩子有了自己的一些主見,
說明孩子知道了自己的力量和能力。
當他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和要求時,
不要認為是他不聽你的話,
跟你對著幹,
而粗暴地反對他。
如果你要求孩子學英語,
可他還想再跟小夥伴們玩一下,
你不能發脾氣:
“越大越不聽話了,不好好學習,
看你長大了能幹什麼?”
這樣做只會讓孩子更加厭惡學習。
應該用尊重的語氣:
“那你再玩一會兒,
不過,玩完了可一定要學英語。”
孩子就樂於接受了。
3、商量的語氣
每個孩子都是有自尊心的。
要孩子去做某件事情,
可用商量的語氣,
讓他明白,他跟你是平等的,
你是尊重他的。
比如,你想要孩子把地上亂丟的玩具收拾整理一下,
可以這麼說:
“寶貝,玩具亂丟,
多不好的習慣啊,
你跟媽媽一起把玩具收拾一下好嗎?”
千萬不要用命令的語氣:
“你怎麼搞的,玩具亂丟,
快點去收拾好!”
否則,孩子聽你責備,
心裡就會產生反感,
即使按你的要求去做,
也是不開心的。
4、讚美的語氣
每個孩子都有優點,都有表現欲,
發現孩子的優點並加以讚賞,
會讓他更加樂於表現。
孩子畫了一幅畫,
也許畫得不是很好,
可孩子作畫的熱情和認真勁兒
就是最大的優點。
當孩子把畫捧給你看時,
不能輕描淡寫地應付幾句:
“畫得一般,好好練。”
這樣會讓孩子對畫畫失去熱情和信心。
應該用讚賞的語氣肯定他的作品:
“想不到我的寶寶畫得這麼好,
繼續努力,一定會畫得更好。”
孩子的表現欲得到了滿足,
有了快樂的情緒體驗,
對畫畫就會更有興趣。
5、鼓勵的語氣
要孩子做到沒有過失,
這是不可能的。
當孩子做錯了事,
不要一味地批評責備,
而應幫助他在過失中總結教訓,
積累經驗,
鼓勵他再次獲得成功。
如孩子第一次幫媽媽端飯碗失手掉到地上打爛了。
你不能責備他:
“連個碗都端不穩,真笨。”
這樣會打擊孩子
嘗試新事物的信心和勇氣。
應該用鼓勵的語氣:
“不小心打爛了碗,沒關係,
以後先用手指試試燙不燙再去端。”
這樣,既教給了孩子實踐的方法,
又給了孩子再次嘗試的信心。
著名心理學家佛洛姆曾經說過:
“母愛的真正體現似乎並不在於
母親對出生嬰兒的愛,
而是在於以後成長中對孩子的愛。”
溫和地、理性地、
好好地和孩子說話,
讓他們從小就懂得
說話大聲解決不了問題、
憤怒也解決不了問題,
要好好溝通才能解決問題;
讓他們從小就懂得,
好好地跟身邊的親人說話,
就是善待別人其實就是一種無上的愛。
希望父母們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
能用心地去對待他們的成長,
別讓孩子變成一個
一遇到人際障礙就情緒失控,
連愛人也無法溫柔相對的人。
畢竟,父母說話的方式和態度,
會深深地滲入到孩子的心智裡。
只要有心,只要用腦,
我們一定會找到與這個世界、
與未來、與孩子們之間
最快樂、最有趣、最優化的互動遊戲。
而這一切努力,
都將讓我們和孩子收穫一個高品質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