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M_AfterTag}
生活

袁詠儀自曝「產後抑鬱差點離婚」、張嘉倪懷二胎大哭,無數個崩潰的瞬間,媽媽們要怎麼熬過來?

產後抑鬱多表現為:
情緒低落、悲傷哭泣、
對生活焦慮、沒有激情、
膽小害怕、煩躁不安而且易怒發火。
寶媽在懷孕和生產期間,
會因為生理、心理以及環境的變化,
會產生各種自己都還理不清的感覺和行為。

調查顯示產後抑鬱大概達到10%~15%,
而眾多分娩之後的女性,
輕度抑鬱症達到50%~75%。
《妻子的浪漫旅行2》中,
妻子團第一次聊天的話題,
竟然是「產後抑鬱」。
而且,幾乎每個人都能感同身受地聊幾句。

張嘉倪說:
「我老公已經很好了,
一直陪著我,
可我們就是還會吵架,
我不能出去,
只能躺在家裡,
可老公可以正常出去,
我一看他出去我就不開心。」

袁詠儀直接爆料自己曾患有產後抑鬱,
看什麼都不順眼,
還很容易哭,
看到媽媽拎著兩個菜會哭,
聽老公說一句不順心的話也會哭。

媽媽們紛紛留言說,
想起了曾經的自己,
只有體驗過,
才知道那究竟有多絕望。

長久以來,
我們對產後抑鬱總是充滿了各種誤解,
認為產後抑鬱是一種矯情,
是精神不正常,
甚至覺得產後抑鬱的媽媽都是自私的、不可理喻的。
那麼,
揭開產後抑鬱的面紗,
背後究竟藏著多少不為人知的心酸、無奈和痛苦呢?

產後抑鬱,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短片《更上海》採訪了幾位媽媽:
在月子的中後期,
每天躺在那裡看著天花板,
總是幻想著有這麼一根繩子吊在那,
我就覺得想把頭放上去,
這是我當時最糟糕最糟糕的一種狀態。

就好像是我生了一場病,
但是卻因為我沒有咳出聲,
沒有流鼻涕,
家裡就沒有一個人知道我生病了,
但是我確實病得很厲害。

家人為了照顧寶寶方便就把嬰兒床移到客廳,
我的身體還沒有恢復,
傷口很痛,
就聽到他們在外面逗小孩,
感覺他們才是一個世界的人。

我特別理解這些媽媽的感受。
我曾患過產後抑鬱。
懷孕的時候,
一直處於期待和興奮的狀態中,
想像著有一個小娃娃即將到來,
逗他玩,
捏捏他胖嘟嘟的笑臉,
真的是特別美好的事。

然而,
慌亂、緊張、
無措、焦慮的情緒來得那麼猝不及防。

女兒出生後,
我才知道,
要隔兩個小時餵一次奶,
沒有白天黑夜之分,
根本不可能有充足的睡眠,
剛要睡下,
就聽見她哇哇大哭,
只能迷迷糊糊地起來餵奶。

多少次是一邊餵奶一邊迷迷糊糊地睡,
可是一旦睡著了,
又開始後怕,
開始責怪自己,
萬一壓到孩子怎麼辦?
多少次在睡夢中驚醒,
用手指去試探女兒的喘息。

女兒出生後,才知道,
生孩子的疼痛只是剛剛開始,
堵奶的時候,
依然會漲得死去活來,
而孩子一邊吃奶一邊咬的時候,
更是痛不欲生,
可也只能硬生生地忍著,
一邊流淚,一邊怕因為傷心而回奶。

那時候,
整個人處於一種焦躁的狀態,
會莫名地發脾氣,

嫌棄老公不會照顧孩子,
嫌棄月嫂做的飯菜不好吃,
嫌棄所有人對自己不夠關心……

而最讓人崩潰的,
是孩子生病的時候,
聽著她撕心裂肺的哭聲,
又心疼又自責,
感覺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上忍受各種疼痛是自己的錯。

有次女兒一直高燒不退,
在醫院裡打點滴,
我看著那個皺著眉頭迷迷糊糊的孩子,
腦海裡竟萌生出一種想要掐死她的衝動。

或許這樣她就不用再忍受疼痛了吧,
或許這樣就會解脫了吧……
那個念頭嚇了我一跳,
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
我都不敢靠近女兒,
怕自己一不小心就會傷害她。

如今想想特別後怕,我是克制住了自己。
可是在內分泌的影響下,
有些媽媽被心魔吞噬,
不受控制地做出了很多決絕的選擇。

產後抑鬱,
離我們到底有多近
曾經以為,
產後抑鬱這四個字,
離我們很遠,很遠。

可是看著新聞中越來越多的媽媽因產後抑鬱而選擇輕生,
聽著身邊越來越多的人有或輕或重的產後抑鬱,
才發現,
產後抑鬱竟然離我們那麼近。

有調查顯示,
世界上至少有60%的媽媽都患有不同程度的產後抑鬱。

而在產後抑鬱方面頗有建樹的陳林主任指出,
由於婦女產後體內激素水準發生顯著變化,
各種嚴重生活事件的發生以及對新角色的不適應,
會導致女性在分娩後對抑鬱的敏感程度加大。

某種程度上說,
產後抑鬱幾乎是每一個媽媽都要面對的坎兒。
而且這道坎兒來得那麼突然,
那麼猝不及防,
根本不需要多麼嚴重的家庭矛盾,
一句話、一個動作甚至一個眼神,
都會被敏感的媽媽捕捉到,而瞬間爆發。

霍思燕曾經提到,
兒子嗯哼出生後的第二天,
父親來病房裡看她,
待的時間很短,
看了看小外孫就離開了,
她就開始瘋狂大哭。
她說,
父親一點都不關心自己,
他來醫院就是為了看孩子的,
而不是看她的。

閨蜜也曾說,
月子裡有次去洗手間,
看著蓬頭垢面的自己,
睡衣上滿是黃黃的奶漬,
肚子上滿是皺皺巴巴的妊娠紋,
還堆積著一大坨肉,突然就崩潰了:
那個曾經化精緻的妝、穿著得體,出席各種活動的女人去哪兒了?
以後該如何見人啊,
部門裡那些小姑娘會不會笑話自己是個這個老女人……
被產後抑鬱困擾的女人,
永遠不知道明天和崩潰,
哪一個會先到。

產後抑鬱的出口在哪裡?
知乎上有個問題:產後抑鬱的時候,你最想聽到什麼?
一位高贊媽媽的回答,特別讓人感慨。

產後兩個月,
我從一個走南闖北的女漢子變成了林黛玉,
天天以淚洗面,
感謝老公用陽光三部曲救了我一命。

第一步,立場堅定地表明「我支持你」。

公婆重男輕女,
而老公則一再強調
「男女都一樣,
都是天賜的寶貝,
而且女兒跟爸爸親,
是老天厚愛,
專門賞我的」。

後來,婆婆有一次無意中提到做試管可以選擇性別,
老公直接懟回去
「媽,你才五十多,你去做吧,
做倆兒子,
我們替你養一個」,
從此,公婆不再提生男孩的事兒了。

第二步,讚美攻略。

體重漲到160斤,
內心有點自卑,
老公就說
「老婆,你現在太豐滿了,
F罩杯,太誘人了」。

因為全母乳餵養而導致乳房下垂變形,
老公又說
「老婆,你知道嗎,
全母乳給咱倆每月省了兩三千塊奶粉錢,
孩子吃母乳又健康又壯,
你真是又賢慧又偉大。」

第三步,主動付出。

老公總是盡可能抽出時間陪我聊天,
陪我出去兜兜風、逛逛街,
每次出門都是自己全程抱著娃,
不讓我累著。
在家人的幫助下,
我漸漸走出了產後抑鬱。

每一個媽媽在產後面臨著角色轉變的不適應,
面臨著無休止的熬夜、身材的走形、
同事朋友快速成長
而自己的生活全是孩子的吃喝拉撒……
難免會焦慮,會自卑,
這時候最需要的是家人的支援、關心和鼓勵。
有多少苦和累,
可以擊垮一個媽媽,
就有多少理解和鼓勵,
能夠支撐起一個媽媽。

生娃後慌亂、不安和壓抑,
足以壓垮一個心懷期待卻未做好準備的年輕媽媽。
而家人尤其是丈夫的理解和關心,
又足以將那個一次次徘徊在無助、焦慮、痛苦和絕望中的媽媽拉回來。

請給那個焦躁發脾氣的媽媽,
多一點理解,多一點鼓勵,多一點讚美,
不要讓她陷入絕望,
更不要讓她在多年後無比悲涼地說:
我只想告訴你,
曾經有一個人離你那麼近,
她那麼需要愛和説明,
離死亡那麼近,
可是你卻不知道。

願每一個丈夫,
都能給那個產後抑鬱的媽媽一份「挺過去」的底氣。
願每一個產後抑鬱的媽媽,
都能被溫柔以待,
勇敢地走出來,
迎接片片晴天。

Reference:

看更多!請加入我們的粉絲團

轉載請附文章網址

不可錯過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