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M_AfterTag}
生活

「我的童年都是...」不要為了一時的安靜而毀了「孩子的人生」不然他們會恨你一輩子!

前幾天在餐廳吃飯,一對夫妻帶著孩子開門進來
看似三歲左右的孩子被爸爸抱著卻大哭不已
一直嚷嚷著:「我要買、我要買、我要玩具....」

「不然我們就買那個玩具給他好了,又沒有多少錢。」爸爸問媽媽。
「不行,剛剛就已經跟他說不能買,如果要買應該是剛剛買,而不是離開了,然後他一直哭才買」
此時的媽媽的話真的讓我很想給一個讚!

「沒有辦法囉。」爸爸轉頭對孩子兩手一攤,然後把孩子放了下來
但是孩子持續大哭大叫中,甚至還一直大力的揮拳打爸爸
但爸爸卻不以為意,就讓孩子很用力的打他。

「你真的很吵耶,來~給你看啦。」孩子大哭加揮拳了一段時間後
爸爸拿出了王牌─「手機」給孩子。
結果,哭聲停止了,彷彿消失一般看著影片,整間餐廳安靜了下來。

孩子的行為不會隨著長大而自動變好

我們面對孩子的教養,千萬不能夠只在處理當下的表面,而是請想得遠一點.

「孩子一哭,就回頭買玩具給他」「覺得孩子很吵,就塞手機過去」
都是為了快速解決孩子哭的表面

「孩子力氣小,讓他揮拳也沒差」
這是忽略孩子的情緒反應,想遠一點的意思是
倘若孩子現在的行為是20歲時做的,我們會接受嗎?!

如果不接受,請從現在開始就要教他
因為,孩子的行為並不會隨著長大而自動變好,必須要加上教養才會
當然,不同的年紀,要用不同的辦法。

「溫柔的堅持」勿讓孩子的哭鬧得逞

首先,當我們已經對孩子說不會買,就是堅持不買
更不能為了妥協孩子的哭聲而買。

然後,夫妻倆要一起做到,否則任何一方讓孩子得逞一次
之後,他的反應肯定會更大,畢竟有成功經驗啊。

接著,當孩子有情緒了,不能因為他的年紀小或力氣小就忽略。
「情緒本身沒有對錯,但是有影響到他人就不行」
每個人都有情緒,情緒滿了肯定會想發洩
但是發洩的方式不可以傷害或影響他人
所以,當孩子一生氣就揮拳、丟東西,請務必制止。

要抓住孩子的手,跟他說
「我知道你在生氣,但是不能打人,因為我會痛」
「你因為不能買玩具而生氣,但是不能打我」

等到孩子答應不揮了,再緩緩地放開他的手。

再來,若是哭聲很難短時間停止,請把孩子扛出餐廳外面吧!
因為他人其實沒有必要承受我們孩子的情緒
更不能說一句「沒有辦法啊,我也想讓他安靜」
就不管孩子,放任在密閉空間裡大哭。

當然,拿手機出來吸引孩子並非最好的辦法
因為,當下次想要的東西是手機時,就會知道用哭的方式了。

最好的方式,是把孩子帶到不影響他人的地方,陪著他哭完:「等你哭完了,我們再進去」
讓他知道「你的哭鬧對我沒效。
然後,過程中用有興趣的事物來引導孩子加速結束
像是
「薯條好像來了耶,你快點哭完,我們去吃薯條」
「爸爸有帶蠟筆,等你哭完,我們去畫畫」
最後,等孩子漸漸收起了哭聲,我們再一起手牽著手回位置上開心吃飯囉~

雖然練習的次數需要較多次,無法立竿見影
但是效果卻是長遠的。
因為孩子會知道我們的規範原則,而且是牢不可動,無法用哭鬧得逞。

Reference:親子天下

看更多!請加入我們的粉絲團

轉載請附文章網址

不可錯過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