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M_AfterTag}
生活

郭台銘:「做覓食的螳螂,不做挨餓的鴿子!」生於貧窮,放棄高薪,"他"可以你一定也行!

人的一生總是充滿變數,無法預料到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情。
就像現在的你可能一貧如洗,但不代表以後的你還是會這樣。
郭台銘,他現在輝煌成就,但當初沒有人知道那個一窮二白的他,會有現在這麼大的成就。

生於貧窮之家,放棄高薪,只為追求初心
不曲折的故事一定不是好故事,郭台銘深諳這個道理。
郭台銘從小家境貧寒,作為長子,肩上承擔更多責任。
邊上學邊打工,為了籌夠學費,他幾乎做過所有能做的工作。
靠著半工半讀,他上了專科。
直到他成年,家裡還沒有屬於於自己的房子,最好的傢俱是一把單人籐椅。

對於創業改變生活,郭台銘從小就有自己的執念和思考
兵役結束後,他進入一家航空公司工作。
當時的臺灣航運貿易前景可觀,待遇優厚。
擁有這樣的一份工作,對家境不好的他來說,等於抓住了救命稻草。

生意送上門,此時不做更待何時?
郭台銘辭掉高薪的工作,拿上母親10萬台幣的積蓄,又找了幾個朋友,成立了"鴻海塑膠企業有限公司"。
招了15名員工,擠在租來的70平方米廠房裡工作。
之所以叫塑膠企業,純粹是因為名字夠格接單子。

當時,工廠窮到連模具都買不起,為了完成訂單,他四處找磨具廠幫忙。
做牛做馬一年多,卻遇到石油危機,經濟凋零,唇亡齒寒。
負債累累之下,其他股東陸續洗手上岸,留下郭台銘一人。
他不服氣,卯足勁向岳父借了70萬台幣,立志要把輸掉的贏回來。
第一次雄心壯志的創業就這麼慘澹收場,賠光了母親畢生的積蓄,還因無法償還借款,失去了多年的兄弟情誼。

郭台銘後來回憶說,當時的自己就是“寒冬中的孤雁”。
他重頭再來,排除萬難,練就蟑螂般生存能力
儘管第一次創業慘敗收場,但郭台銘心中的創業之火拼未熄滅。
他一手抓生產,一手抓訂單,稍有餘力就升級設備。
電視機生意火爆,郭台銘就將公司改名為“鴻海精密工業”,致力於電視機零件的代工生產。

他帶領鴻海從虧損走向盈利,到1977年,資本額已累積到200萬台幣。
當時正值臺灣經濟騰飛,製造業蓬勃發展,房價和工業原料價格持續上漲。
不少廠長都將目標轉向炒房炒地,或者囤積倒賣原材料等快生意。
手握百萬資產的郭台銘,看到其他人輕鬆賺快錢,糾結了:
我到底是要把這些錢拿去跟著炒,還是繼續把工廠辦下去?經過綜合考慮後,他還是決定後者

要將目光放長遠,這樣才能笑到最後
要做長遠生意,必須擁有更好的設備、技術、人才。
於是郭台銘決定用這筆資金興建自己的模具廠。
但接下來發生的事情,讓他自己都一度認為是自己做錯了。

不到一年,當初他動心的土地漲了10多倍,而他的模具廠卻深陷困境,為此差點傾家蕩產。
一方面是模具開發的壓力,另一方面,是致命的財務壓力。
他費盡心機想要擴產,卻又遇見一個新的大麻煩:找不到合適的人才
優秀的人才都想去大公司上班,當時看上去毫無前途的鴻海,必然不在他們的選項裡。

他每天早出晚歸,兩點睡覺,五點出門。
當時,郭台銘的兒子剛出生不久,為了讓兒子和太太休息好,他便獨自一人在一個房間睡。
兒子哭了整整一個月,最後忍不住問太太:“為什麼兒子一直哭?”
“你,已經三個月沒有拿錢回家了!”太太說到。

內有家計煎熬,外有創業高壓
工廠一開門,就有來路不明的小混混來收保護費,不給就去生產線上打員工!
“最可惡的是,早上有人來推銷消防器材,如果不付錢購買,下午就會有官員來做消防檢查。”
這是鴻海最艱難的一段時間。郭台銘後來回憶到,當時很多長途電話都是去到父母家去打,節省電話費。

有一年,給員工發完工資後,口袋裡只剩2000元。
全家回父母家過年,1000塊買年夜飯,1000塊留到初二發紅包,初三便身無分文,他一頭紮進工廠裡面。
“有時真不知這個決定是不是太傻,但每到過年我都告訴自己堅持下去,一天不累積技術,便一天要受制於人!”

沒有退路的郭台銘只能咬牙前進,錢不夠用,無法通過銀行融資,他就到處去借,利息給到3分;人才難找,他就一個一個親自去談;訂單不夠,他就一個一個去求。
 


當時臺灣有規定,票據無法兌現要坐牢。
為此,郭台銘更將公司從臺北搬到偏遠的土城,那區的監獄是臺灣專門關押經濟犯的。
他心想,萬一出事被關了,員工還可以就近彙報公司情況,客戶可以到“隔壁”談生意!
慶倖的是,在他的努力下,鴻海從水深火熱的泥潭中走了出來,才有如此輝煌的今天!

Reference:

看更多!請加入我們的粉絲團

轉載請附文章網址

不可錯過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