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M_AfterTag}
生活
比起房價,到了35歲還不知能幹嘛 比較可怕!

最近大家都在抱怨房價太高了,買不起怎麼辦?
其實,國人並沒有幾個是真沒房子住的,
人們總是把生活目標定在房子上,往往忽略了,
另外一件事情。
當35歲以後,你的勞動力價值往下走時,你還能做什麼?
危機與否 其實是指你的可替代性
一個年薪40萬的程式師,35歲時因為裁員,
成受不了壓力而跳樓。
其實對於公司而言,新人的優勢雖然一目了然:
薪酬期望更低;工作的慾望更強;半年上手,
一兩年就成熟了;可塑性強。
但是,這是否成為35歲被淘汰的理由呢?
如果一個人,自律又優秀,能力不斷的精進,
那這個人一定是優秀的,一定是在公司裡不可替代的!
相反,當公司在高速成長中,需要評估成員,
是否值得繼續跟隨時,不論幾歲都會被替代掉。
所以,這與年齡無關!
淘汰的不是因為年紀大 而是你的脆弱和依賴
有調查資料顯示,近7成職場人,正處於迷茫狀態。
48.37%職場人表示「以前為夢想打拚,現在卻為生活奔波」;
37.68%的職場人,則迷茫於未來發展。
每逢新人入職,都在提醒自己的競爭力逐漸下降,
他們無奈表示「工作節奏越快,越是沒有時間
和精力去提升自己。」
知道應該要做什麼,卻從來不願意投入精力,
和時間去做什麼!——這是被淘汰的人最大的通病!
35歲淘汰的,是那份內心的脆弱,是對現有環境,
和工作的依賴性。
脆弱,是過去十年努力工作,打拚來的職位、薪水、
房子、家庭等等 ,就像達到了人生的頂峰,
只求保住現有狀態,無心追求更高。
公司最需要的人,永遠是兩種:一種是能夠支撐,
高速發展的人才;一種是可以培養,但當前成本較低的人。
這兩種之外,穩定的人,反而是容易被替代的。
美國文學家及哲學家亨利·大衛梭羅說過:「最令人鼓舞的事實,
莫過於人類確實能主動努力以提升生命價值」。
主動努力和
創造自我價值
立於職場不敗之地!
精彩文章:婚戀心理:男人被7種女人迷得暈頭轉向~
轉載請附文章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