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那些「金童玉女」式的愛情,最後卻都離婚了?

我們那麼長久地在一起,只是為了迴避真實的自己,只是為了忘記自己是誰。
“生在這世上,沒有一樣感情不是千瘡百孔的。”
是的,包括那些人人羨慕的模範夫妻。
你看的只是他們幸福的“外表”,背後其實也跟你我她一樣,滿目蒼夷。
白百何和羽泉戀愛時,白百何會把所有短信都保存起來,記得那個存滿他們愛的手機丟了,她還痛苦不堪。
陳羽凡求婚的時候,更是在電話裡說,“如果你不答應我,我就從樓上跳下去。”
在白百何“一指彈”事件後,他們才宣布早就離婚了。
原來,這兩年的恩愛只是“演出來”的。
1
為什麼模範情侶往往不得善終?
也許,這個世上就不應該有什麼模範夫妻之說。
每段關係,都會有波折和問題。
其實,婚姻中創傷最大的,就是所謂的“模範夫妻”。
所謂的模範大概要滿足三個條件:
從高中、大學就開始青梅竹馬式的戀愛,一生只愛一個人。 所有人都艷羨的郎才女貌,親戚朋友心中找對象的楷模。 時間久遠,往往超過十年
往往這樣的關係,會讓我們很自戀:我們是國家免檢產品,我們的情感固若金湯,牢不可破。
因為在常規的情感觀裡,我們認為只要有如下三大要件,我們就可以恩愛一生:
1.婚前有足夠深的情感厚度:也就是家底足,我們是因為足夠相愛才在一起的。
2.經歷過戰火的考驗:在這十多年,二十多年的人生里,我們同甘苦,共患難,一路相互扶持才走到今天,我於你有大恩,你對我有大德,這樣的情感,還不是根深蒂固的嗎?
3.你一定不會忍心傷害我:一日夫妻百日恩,何況我們這麼多年?我們已經是共生體了,神經早就長到了一起,如果你背叛我,怎麼會不知道這件事對我的傷害有多大?你會忍心因為一響貪歡,而毀掉我們多年的經營?
為什麼呢?聽起來,這三大要件是非常有說服力的啊?
就像是《紅樓夢》裡所說的那樣:表面上烈火烹油,但其實裡面已經掏虛了。
情感能否一直走下去,不是由年頭,由經歷和道德來維繫的,不是由過去的情感的轟轟烈烈,以及這些年走來的彼此的恩情來決定的。
這世上沒有不變的人,也沒有不變的心,問題在於你是否能意識你們已經改變,你們的情感能否跟得上這樣的變化,能與時俱進嗎?
恐龍統治了地球一億六千五百萬年,但適應不了環境,照樣死翹翹。
感情也是如此。
2
早熟男女的愛情,尋求的是安全感
有一對小情侶,在初中的時候就初嘗禁果,開始戀愛了。
大學四年,他們一直異地,卻堅持了下來。
終於,走過了十年的愛情長跑,他們結婚了。
婚禮的時候,參加的同學都很感動,這個時代這麼長情的少見了。
然而,三年之後,出乎所有人意料,她們離婚了,因為男人出軌。
為什麼會這樣?
男人是單親家庭,媽媽一手把他拉扯大。
小時候家裡很窮,親戚朋友對他們也不友善。
小小的他就變得很獨立,學會了照顧媽媽,想將來一定要出人頭地,保護這個家庭。
那女方小時候呢?
她是家族中唯一的女孩,所以一直備受寵愛,直到初中的時候,被送到了寄宿學校去學習。
開始她很不適應,感覺一落千丈,吵鬧著要回家,卻沒有成功,只能逼自己去適應這個環境。
直到後來,他們相遇了。
總而言之,他們倆的共同特徵是“早熟”。
所謂“早熟”就是指,一個人在沒有準備好成人化的時候,不得不由環境所迫,進入成人世界。這樣的“熟”只是半成熟:有了成熟的面具,但裡面還是一個懵懂的孩子。
過度早熟,就意味著在親密關係中他們會更需要溫暖,因為家裡的溫暖不充分,他們就往往把視野投向外界。
所以,他們15歲就開始談戀愛,很早就進入親密關係。這樣的早戀和正常的青春期的早戀是不一樣的。
青春期的早戀是旋轉壽司式的——我要試試不同型號的:青春陽光的、文靜優雅的、活潑好動的、渣男的、軟男的——最終,我知道我想要什麼類型的,我擅長的是什麼的。
這個時候的戀愛是不穩定的,是要不停試錯的,這是一種探索。
青春期的戀愛則要更多的冒險,更多的刺激,更多的不穩定,他們是要從家裡跳出去的。
但早熟的男女們,他們則是要跳回家庭的
這種翻版有三種模式:
1.一方的行為,取決於另一方的需要(索取方為主導)。一個是予取予求的孩子,另一個則扮演溺愛孩子的聖母。
2.一方接受什麼,取決於另一方給予什麼(付出方為主導)。一個是聽話的孩子,而另一個則扮演強力管理孩子的虎媽。
3.一方負責表演,另一方負責讚賞(看起來的完美情侶)。一個會扮演一個永遠都在舞台上的孩子,而另一個則扮演一個不斷給孩子點讚的經紀人。
3
真正的親密關係,靠的是交心
什麼會打破這樣長期穩定的關係呢?
在《什麼樣的男人會在你最需要的時候離開你》文中,我們講過為什麼孕期成為男人出軌高發期,其中就有說到:總是做媽的妻子,有了自己的孩子以後,一直做孩子的丈夫,會有一種無法言說的被拋棄感——他還沒當夠孩子,卻有了一個弟弟——他的兒子,一個競爭者。
他必須表演出作為成熟男人的快樂:我要做爸爸了,但其實他內心是恐慌的,他要再次面對被自己所愛拋棄的恐懼。於是他很容易再找一個媽,或者找個女人來攻擊“出軌”的妻子。
為什麼陳俊生當初和羅子君互相吸引?
因為一個需要依靠人,一個需要被依靠。
也就是陳俊生說,我養你。羅子君欣然答應,一個滿足了自我價值,一個滿足了安全感。
可是,後來陳俊生變了。
他已經完成了自我價值的原始積累,他已經贏得了很多男人渴望的地位,現在,他想要的是一個可以依靠的人,一個可以仰視的女人。
羅子君跟不上陳俊生的“需要”了。
這時候,他的價值感已經無法給我們人生動力,也無法給我們更多的滿足感了,此時,被壓抑的情感需要就會慢慢成為主流。
這就是為什麼男人“一有錢就變壞”的原因之一了。
很多男人是通過否定自己的脆弱和情感的幼稚,裝作強大去混世界,一旦他感覺到安全,也沒有什麼可追求的時候,他們就會把自己的創傷,自己的渣渣露出來
此時我們才會發現,原來他是如此幼稚和荒誕,原來面具下的他是如此幼小如孩童。
陳俊生不再需要再為別人負責,做所有人的“父母”。他已經來到了該死的青春期,他想要冒險,而非安全。
離婚後,羅子君也不想再做“孩子”了,她想靠自己的能力養活自己,脫胎換骨,完成一個女人真正自信的過程。
也就是說,他們都長大了,當然並不是說離婚才會長大。當我們長大後,才會來到修復的第二階段:超越階段。
真正的親密關係是“交心”。
也就是說,之前的“假性親密關係”其實是我們的共謀,我們通過扮演孩子和母親,來迴避我們對於面對創傷的恐懼,我們害怕暴露自己的脆弱,害怕一旦真正打開自己,就會面對傷害和拋棄。
我們努力扮演完美的孩子和完美的母親,那是因為在我們過去的創傷中,我們那個充滿了悲傷的孩子,和充滿了慾望的孩子,從未被周圍的環境所接受。
所以我們也就拋棄了這樣的自己,努力忘記。
我們試圖讓別人替我們做自己不敢做的事情,來迴避這些無法承受,也無法應對的焦慮和恐懼。
我們不知道,我們那麼長久地在一起,只是為了迴避真實的自己,只是為了忘記自己是誰。
我們不知道,我們那麼渴望安全,但其實我們又那麼厭惡這種所謂的安全,因為它充滿了虛偽和壓抑,這種所謂的長久的關係,其實扼殺了我們真正的核心需要——真正被愛。
最後,分享影片!只有真正消化了這種恐懼,我們才能真正理解更深層的彼此,這樣的找媽遊戲,才能終止,這樣的逃跑式的出軌,才會真正終結。